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Arthur Hayes預言:永續合約將顛覆傳統交易所,24/7股權交易時代來臨

Arthur Hayes 近日發布重磅預測,稱股權價格發現機制將逐步遷移至 24/7 運行的加密永續合約市場。他認爲在川普政府友好的監管政策加持下,傳統交易所面臨“不進化即淘汰”的生存危機,預計到 2020 年代末,標普 500 和納斯達克 100 等主要指數的永續合約交易量將超越傳統期貨。這一預言正隨着 Hyperliquid 等去中心化平台成功推出納斯達克 100 永續合約而逐步變爲現實。

永續合約的顛覆性優勢解析

Arthur Hayes 作爲永續合約產品的開創者,從產品設計角度深入闡釋了這類衍生品的核心競爭力。他創立的 BitMEX 在 2016 年推出的永續互換合約,通過消除到期日機制成功將市場流動性集中到單一產品中,既精準追蹤現貨價格,又提供高槓杆交易能力。這種設計巧妙地解決了傳統期貨合約因到期日分散導致的流動性碎片化問題,爲加密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交易效率。

與傳統金融衍生品相比,永續合約的核心優勢體現在三個維度:資金使用效率、法律風險控制和市場準入門檻。社交化虧損系統和保險基金的引入,使得零售交易者能夠在僅承擔初始保證金風險的前提下獲得高槓杆 exposure,而無需擔心交易對手違約風險。這種風險隔離機制在 FTX 事件後顯得尤爲重要,因爲用戶不再需要將大量資金存入交易所托管,從根本上降低了機構信用風險。

Hayes 特別指出 Hyperliquid 的 HIP-3 協議作爲行業發展的關鍵裏程碑。這家名爲 XYZ 的機構通過該無需許可協議成功推出了納斯達克 100 股權永續合約,目前已經積累了可觀的日交易量。這一案例證明,即使在去中心化環境中,復雜金融衍生品也能獲得市場認可並形成真實流動性,爲傳統股指產品上鏈鋪平了道路。

從技術架構看,永續合約的自動化資金費率機制完美適配了 24/7 不間斷交易的加密貨幣市場特性。傳統期貨交易所受限於交易時間和結算週期,無法及時反應非交易時段的信息流動,而永續合約通過持續的費率調整,確保了合約價格與標的資產之間的緊密跟蹤,這種機制在未來全球股權交易中具有明顯優勢。

監管轉向與市場機遇捕捉

美國監管環境的顯著轉變爲 Hayes 的預測提供了政策基礎。經過 FTX 崩盤後的一系列執法行動以及他與 CFTC 的法律糾紛,Hayes 觀察到 2025 年川普政府上任後對加密貨幣採取了更爲友好的監管姿態。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執法態度的緩和,更重要的是一些沙盒式監管實驗獲得了政策空間,爲新型衍生品創新創造了難得的窗口期。

全球監管機構對美國的政策跟隨效應進一步放大了這一趨勢。Hayes 提到新加坡交易所(SGX)等亞洲傳統機構已經獲得足夠信心開始推進永續產品上市計劃,預計到 2025 年底,包括 CBOE 在內的多家主流交易所將推出自己的永續合約產品。這種自上而下的監管認可與自下而上的產品創新形成合力,加速了傳統金融與加密金融的融合進程。

從時間線來看,Hayes 預測 2026 年將成爲“股權永續合約元年”,屆時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平台將競相上市這類產品。這一時間點的設定既考慮了產品成熟度,也考量了監管適應週期。目前已有多個交易平台在進行技術測試和流動性準備,預計明年我們將看到首批具有實質影響力的股權永續合約面世。

關鍵發展階段與預期

2025 年底:CBOE、SGX 等傳統交易所推出永續產品

2026 年:股權永續合約成爲主流產品,CEX 與 DEX 全面競爭

2020 年代末:標普 500、納斯達克 100 永續合約交易量超越傳統期貨

監管背景:川普政府友好政策,全球監管跟進

技術基礎:Hyperliquid HIP-3 等無需許可協議

傳統交易所的應對與挑戰

面對永續合約的崛起,傳統交易所面臨前所未有的系統性挑戰。Hayes 犀利地指出,傳統清算所由於資本不足的擔保基金、對零售槓杆的限制性規定以及與 24/7 信息流不兼容的傳統運營時間,正在逐步喪失競爭優勢。這些結構性問題在數字化時代變得尤爲突出,使得傳統交易場所在效率與靈活性方面難以與加密原生平台抗衡。

流動性遷移是傳統交易所最直接的威脅。Hayes 預見到,隨着主要基準指數的永續合約在加密交易所獲得深度流動性,價格發現功能將自然而然地轉移至這些新興平台。這種遷移一旦開始,將形成自我強化的循環:更好的價格發現吸引更多交易者,進而提供更好的流動性,進一步改善價格發現。傳統交易所若不能及時擁抱這一趨勢,很可能陷入流動性枯竭的惡性循環。

運營模式轉型成爲傳統機構的生死考驗。永續合約不僅是一種新產品,更代表着一種全新的業務邏輯——社交化虧損分配、保險基金機制、24/7 運營支持,這些都需要傳統交易所在技術架構和風險管理上進行根本性重構。一些前瞻性機構已開始組建專門的加密衍生品團隊,但組織慣性和文化差異使得轉型步伐遠慢於市場演化速度。

從競爭格局看,傳統交易所與加密平台的關係正在從完全對立轉向競合共生。部分傳統機構選擇通過投資或合作方式切入市場,而非直接對抗。然而,Hayes 認爲這種“半心半意”的參與方式難以應對根本性顛覆,只有全盤接受加密金融哲學並重構業務模式,才能在新時代維持競爭力。

市場影響與投資策略展望

永續合約對股權市場的滲透將深刻改變資產定價和交易行爲。24/7 連續交易機制使得全球市場參與者能夠即時對新聞事件和基本面變化做出反應,消除了傳統市場開收盤間隙的信息累積效應。這種連續定價能力在危機時期尤爲重要,因爲它避免了隔夜跳空風險,爲風險管理提供了更精準的工具。

從投資者結構角度分析,永續合約的普及將進一步模糊傳統金融與加密金融的界限。機構投資者可能逐步將部分交易活動遷移至加密平台,以利用其更優越的槓杆條件和資本效率。同時,全球零售投資者將獲得與傳統機構相近的市場準入條件,這種民主化效應可能改變市場參與者的力量平衡。

Hayes 本人的交易行爲也爲市場提供了有趣信號。鏈上數據顯示,盡管他此前表示不會出售持有的以太坊,但在近期市場大幅下跌後,他清算了不少山寨幣頭寸。這一方面顯示即使是長期看好者也會根據市場情況調整頭寸,另一方面也暗示他可能正在爲下一階段布局準備彈藥。他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稱贊某個月度漲幅達到三位數的隱私幣,表明他仍在積極尋找Alpha機會。

對於普通投資者的策略啓示在於,永續合約市場的擴張既帶來機會也增加風險。高槓杆環境可能放大市場波動,而社交化虧損機制在極端行情下可能導致意外損失。投資者需要深入了解產品機制,謹慎管理風險敞口,同時關注傳統股指與加密平台價差帶來的套利可能。隨着更多傳統資產以永續合約形式上鏈,跨市場策略將變得日益重要。

Arthur Hayes 的預言描繪了一幅傳統金融與加密金融加速融合的未來圖景。永續合約作爲加密原生的金融創新,正在反向輸出至傳統資產領域,重塑全球資本市場的運作方式。這一進程不僅受技術驅動,更得益於監管態度的轉變和機構參與度的提升。隨着2026年關鍵節點的臨近,交易者、交易所和監管機構都需要爲這一範式轉移做好準備。在24/7不間斷交易的未來市場中,能夠率先適應新規則的角色將贏得寶貴先機,而猶豫不決者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的命運。

ETH0.1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