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別再用本益比看 L1!Dragonfly 合夥人:指數成長掩蓋一切
Dragonfly 合夥人 Haseeb Qureshi 近日撰文批評市場怯弱風氣,強調加密仍處在指數級擴張早期,L1 的長期價值被嚴重低估。他以亞馬遜早期來比喻:「當你處在指數曲線的前段,本益比與短期收入數據都不是重點。」亞馬遜上市前 22 年幾乎沒有淨利、股價橫盤十年還被華爾街唾棄,直到指數曲線向上爆發後才被看見。
從金融虛無主義到財務犬儒:為何新 L1 總被看衰
Haseeb 指出,2023 年以前的新 L1 不是受到歡迎就是被忽略,但 2024 到 2025 年的新鏈,包括 Monad、MegaETH 或 Tempo 等,還沒上主網就受盡冷嘲熱諷。他認為,加密社群已從以往的「金融虛無主義」轉變成新的「財務犬儒主義」(financial cynicism),不再相信專案的估值合理或能長期增長,而是認定所有東西都被嚴重高估、最後一定會崩潰。
這種情緒轉變背後有其歷史脈絡。過去幾年,市場見證了無數 L1 專案在高估值下推出,隨後幣價崩盤,投資者損失慘重。Luna/UST 的崩潰、FTX 的爆雷、以及眾多「以太坊殺手」的夭折,讓市場形成了防禦性心態。然而,Haseeb 認為這種過度謹慎正在扼殺真正的創新機會。
加密專案確實有價值,只是市場總是定價過頭,進而讓社群放棄追求後續爆發式成長的機會。這種情緒讓投資人忽略了最核心的事,那就是指數級成長能夠掩蓋所有短期的不確定性。他強調:「我相信指數級成長,因為我親身經歷過,我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它。」
財務犬儒主義的具體表現包括:對任何新 L1 的 FDV(完全稀釋估值)立即質疑、認為所有代幣經濟學都是為了早期投資者套現而設計、以及用短期價格表現否定長期技術價值。Haseeb 認為這種態度雖然保護了投資者免於短期損失,但也讓他們錯過了真正的長期機會。
亞馬遜 22 年不賺錢仍成巨頭:L1 估值的範式轉移
Haseeb 主張,L1 的估值方式不應使用線性成長的框架,包括本益比(P/E)、交易費收入或鏈上淨收入(REV)等,理由是加密仍處在指數曲線早期,如同 1995 到 2010 年間的亞馬遜。他以這間電商與雲端巨頭為例,強調亞馬遜在上市前 22 年幾乎沒有淨利、股價橫盤十年還被華爾街唾棄,直到指數曲線向上爆發後才被看見。
這個類比極具說服力。1997 年亞馬遜上市時,華爾街分析師普遍認為其估值過高,因為按照傳統零售業的本益比標準,亞馬遜的虧損狀態完全不合理。然而,貝佐斯堅持將所有利潤再投資於擴張、物流和技術基礎設施,最終建立了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當指數曲線向上爆發時,那些早期因「不賺錢」而拋售的投資者錯過了數百倍的回報。
Haseeb 認為 ETH 和 SOL 也處在類似階段
鏈上 TVL 呈指數增長:DeFi 協議鎖定的總價值持續攀升,顯示實際使用需求
交易量爆發性增長:日均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都在快速上升
穩定幣發行量激增:USDC、USDT 在這些 L1 上的發行量代表真實的經濟活動
即便當前仍未完全反映在費用收入上,也不影響未來的價值捕捉。Haseeb 指出:「用本益比或任何線性成長框架去批評 L1,就像在 2005 年批評亞馬遜不賺錢一樣,這些指標對指數型成長的產業並不適用,它們只會持續變大。」
他進一步表示:「矽谷比華爾街更了解這個,前者是在指數型成長的環境中長大,後者則是在線性成長的環境中長大。隨著加密貨幣重心在過去幾年從矽谷轉向華爾街,你也會看到更多變化。」這種觀察揭示了估值方法論背後的文化差異。如果你相信指數級成長,如果你看得夠遠,那麼現在一切都還便宜。
Qiao Wang 反擊:L1 缺護城河將被商品化
與 Haseeb 相反,Alliance DAO 創辦人 Qiao Wang 採取更務實的角度。他同意加密會指數成長,但不認為 L1 能捕獲大部分價值。原因包括跨鏈越來越容易、開發者遷移成本低、底層架構能被快速複製、以及 L1 缺乏 AWS 這種資料綁定式護城河:「種種原因都讓 L1 長期會走向商品化。」
Qiao 的論點建立在對技術護城河的深刻理解上。他認為,與傳統雲端服務不同,L1 的切換成本極低。開發者可以輕鬆地將智能合約從一條鏈遷移到另一條鏈,用戶資產也可以透過跨鏈橋快速轉移。這種低摩擦特性使得 L1 難以建立持久的網絡效應。
Qiao 認為唯一能讓 L1 建立護城河的方法是垂直整合
Solana:自帶 app 生態與出色的基礎設施,形成緊密綁定
Base:與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龐大用戶的深度綁定,獲客成本極低
Hyperliquid:從 L1 到交易所的一站式整合,用戶無需離開生態
Tempo:企業導向的封閉生態,服務特定垂直領域
Qiao 強調:「相信指數級成長是理所當然的,但這種觀點的最佳體現,是投資在具產品力與網路效應的應用層。」他認為應用層能夠累積真實用戶、建立品牌忠誠度、並透過數據和社交圖譜創造難以複製的護城河。相比之下,純粹的基礎設施層容易陷入價格競爭。
樂觀 vs 務實:L1 估值爭論的深層邏輯
Haseeb 與 Qiao 的論述分別代表當前加密領域兩派觀點,分別主張樂觀與務實。一方看好 L1 的長期價值與大規模普及,另一方則主張應用層才是最大受益者。這場爭論的核心在於對價值捕捉機制的不同理解。
Haseeb 的樂觀派認為,隨著加密經濟規模擴大,L1 作為結算層將捕捉龐大的交易費用和 MEV 收入。就像互聯網基礎設施提供商(AWS、Google Cloud)最終成為最大贏家一樣,L1 也將從所有鏈上活動中提取價值。而且,L1 的代幣不僅是費用支付工具,更是整個生態系統的治理和安全保證,這種多重價值使其長期升值潛力巨大。
Qiao 的務實派則質疑這種線性外推。他指出,雲端服務的護城河來自於數據遷移的高成本和專有技術的綁定,但 L1 缺乏這些特性。當多條 L1 提供幾乎相同的性能時,競爭將導致費用趨近於零,價值將向應用層集中。最終,用戶只會記住他們使用的應用,而不會在意底層用的是哪條鏈。
不難預見,L1 估值框架的爭論並不會結束,但投資態度與時間框架,只會在往後十年間更加關鍵。對於相信指數成長的投資者,當前的 L1 估值仍處於早期階段。對於重視護城河和價值捕捉的投資者,應用層可能提供更確定的回報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