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Do Kwon請求五年刑期上限,400億美元Terra欺詐案迎來最終判決
Terraform Labs 創始人 Do Kwon 已正式向美國法院請求將其刑期限制在五年以內,此舉針對 2022 年 5 月導致 400 億美元市值蒸發的 Terra-Luna 生態系統崩盤事件。在 11 月 26 日提交的 23 頁法律文書中,辯護律師強調 Do Kwon 的犯罪行爲並非出於個人貪婪,而是源於“年輕創始人的傲慢與決策失誤”。此案將於 12 月 11 日宣判,而韓國檢方仍在尋求對其判處 40 年監禁,這場判決將成爲加密貨幣領域監管執法的標志性案例。
案件脈絡:從算法穩定幣神話到跨國法律博弈
2022 年 5 月 TerraUSD(UST)算法穩定幣與姊妹代幣 Luna 的崩盤,至今仍被視爲加密貨幣史上最嚴重的黑天鵝事件之一。根據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文件顯示,Do Kwon 在 8 月對兩項欺詐指控認罪,其辯護團隊最新提交的量刑建議書首次系統性地回應了監管機構的指控。這份法律文件不僅揭示了項目內在脆弱性,還披露了與 Jump Trading 的祕密協議細節。
案件關鍵轉折點出現在 2023 年 3 月,Do Kwon 在蒙特內格羅因使用僞造護照被捕,繼而經歷了近兩年的羈押期,其中包括單獨監禁。辯護律師特別強調這段羈押經歷應折抵刑期,並指出當事人目前仍面臨韓國檢方提出的 40 年監禁要求。這種跨國法律管轄權的衝突,使得本案成爲全球加密貨幣監管協調度的試金石。
值得關注的是,法律文件援引 Chainalysis 鏈上分析報告與學術研究,試圖將崩盤責任部分歸咎於第三方機構的協同交易行爲。這種辯護策略雖未否認項目方責任,但通過引入外部因素構建了更復雜的責任認定框架。從司法實踐角度看,這種多因素歸因的辯護路徑可能爲未來類似案件提供參考範本。
量刑爭議焦點:五年與十二年的刑期拉鋸戰
控辯雙方關於刑期的分歧本質上反映了對案件性質認定的根本差異。美國檢察官辦公室此前建議不超過 12 年刑期,而辯護方則堅持五年應爲上限。這種差距背後隱含的是對“欺詐金額認定”“主觀惡意程度”及“社會危害性”三個維度的不同解讀。法律專家指出,最終判決結果將在加密貨幣領域創造重要司法先例。
辯護律師在量刑建議書中提出一組關鍵論述:首先,Do Kwon 的犯罪行爲並非出於個人財富積累,而是項目運營壓力下的決策失誤;其次,當事人已因行爲承受了實質性懲罰,包括聲譽毀滅性打擊和長期羈押;最後,祕密協議未披露雖構成誤導,但 Jump Trading 的市場幹預本身具有穩定幣價的正當性。這些論點試圖將案件性質從“主動欺詐”轉向“過失性隱瞞”。
案件關鍵時間節點與量刑因素
從量刑指南角度分析,本案涉及金額遠超最高量刑檔位,但辯護方成功引入“非貪婪動機”“合作態度”等減刑因素。法官還需要權衡被告在蒙特內格羅的羈押時間折抵問題,以及美韓兩國刑罰執行銜接的復雜性。比較類似的金融欺詐案例,如 BitMEX 創始人 6-12 個月刑期與 FTX 創始人 SBF 的 25 年刑期,本案判決將體現司法系統對算法穩定幣這類新型金融創新的責任認定標準。
法律辯護策略解析:責任分攤與主觀意圖論證
Do Kwon 的法律團隊採用多層次辯護策略,在承認基本事實的前提下構建責任分攤框架。23 頁量刑建議書的核心論證可歸納爲三個維度:首先,通過學術研究證明算法穩定幣本身存在被市場操縱的脆弱性,第三方機構的協同交易是崩盤催化劑;其次,強調祕密協議雖未披露,但其初衷是維持金融穩定而非惡意欺詐;最後,突出當事人已承擔實質性後果,包括行業禁入與跨國司法煎熬。
這種辯護思路與傳統金融欺詐案件形成鮮明對比。在麥道夫騙局或Theranos醫療欺詐等案例中,被告通常完全否認指控或主張合理商業風險。而Do Kwon團隊選擇部分認罪同時引入責任分攤論證,反映出加密貨幣案件特有的技術復雜性和模糊監管邊界。法律學者認爲這種策略可能影響法官對主觀惡意的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特別強調Do Kwon對Jump Trading協議保密性的“後悔”,這種表達在白領犯罪辯護中具有特殊心理暗示作用。結合“年輕創始人”“經驗不足”等身分建構,辯護方試圖將案件性質從刑事欺詐導向商業過失。這種敘事能否成功,將取決於法院對算法穩定幣項目方信息披露標準的認定。
全球監管共振:Terra 案如何重塑加密司法版圖
此案判決將產生超越個案的國際法律影響。目前美國、韓國與蒙特內格羅的三方司法管轄衝突,暴露了跨境數字資產監管的協調困境。特別是在刑期執行方面,如果美國判處監禁,將面臨與韓國刑期競合的執行難題。這種復雜性使得本案成爲國際司法合作的重要測試案例。
從監管演進視角觀察,Terra 案例正在推動各國重新評估算法穩定幣的法律定位。美國SEC據此加強了對所有穩定幣發行方的執法行動,歐盟則藉此加速了MiCA監管框架中關於穩定幣的條款細化。韓國金融委員會更是直接修訂了《數字資產基本法》,要求所有加密貨幣發行方承擔持續信息披露義務。
對行業參與者而言,本案最重要的啓示在於揭示了“技術中性”辯護的局限性。盡管Do Kwon團隊多次強調算法穩定幣的技術創新性,但法院更關注金融實質而非技術包裝。這種審判思路與SEC對加密貨幣“實質重於形式”的監管原則一脈相承,預示未來任何具有金融屬性的區塊鏈項目都將面臨更嚴格的信息披露和合規要求。
判決前瞻與行業治理新階段
12 月 11 日的判決不僅將決定一位明星創始人的命運,更將爲去中心化金融的創新邊界提供法律注腳。無論最終刑期如何,本案已經促使全球監管機構形成共識:算法穩定幣作爲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必須承擔比普通加密貨幣項目更高的合規責任。這種監管範式的確立,或許正是 Terra 崩盤事件留給行業最寶貴的遺產——在技術創新與金融安全的永恆平衡中,司法系統正在找到它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