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Network 暴跌 90% 仍有 6000 萬死忠用戶?手機挖礦騙局或機會

Pi Network 自 2019 年推出以來,聲稱全球擁有近 6000 萬用戶,但價格從 3 美元暴跌 90% 至 0.21 美元,主網延遲數年才啟動,核心團隊中心化控制引發類傳銷質疑。

Pi Network 的誕生與承諾

Pi Network 由史丹佛大學畢業的創始人於 2019 年創立,旨在重塑加密貨幣挖礦。傳統的比特幣挖礦需要昂貴的 ASIC 硬體設備和大量電力消耗,普通人根本無法參與。Pi 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願景:用戶無需使用耗能的硬件,而是透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挖」Pi(PI)幣。

該項目依賴恆星共識協議(SCP)和社會「安全圈」,而不是工作量證明(PoW)。這種設計有望在哈希算力競賽中實現更廣泛的包容性,讓全球任何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都能參與加密貨幣經濟。這個願景在 2019 年充滿吸引力,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用戶來說,他們可能買不起專業挖礦設備,但幾乎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

2025 年 2 月,在最初的承諾實現多年後,Pi 終於開放了其期待已久的主網,用於外部交易和代幣轉移。然而,專案進展緩慢且充滿挫折。遷移延遲、KYC 積壓以及存取不均衡等問題讓許多早期支持者感到沮喪。即便如此,市場炒作依然強勁:Pi 的價格在主網開放後短暫上漲,一度逼近 3 美元,但到 2025 年 9 月又跌至 0.21 美元左右,暴跌幅度高達 90%。

到目前為止,Pi Network 在面臨日益嚴重的營運和結構問題的同時,仍然保持著顯著的熱情。這種矛盾現象引發了一個核心問題:為何質疑聲不斷卻依然熱度不減?

批評者的五大質疑焦點

儘管 Pi Network 繼續吸引大量日常用戶,但批評者認為其基礎充滿了未解決的缺陷。這些批評並非來自外行的胡亂攻擊,而是基於對專案結構和運作方式的深入觀察。

1、中心化控制與去中心化承諾的背離

儘管 Pi 自詡為「開放網路」,但控制權仍然集中在其核心團隊手中。所有驗證器節點仍由專案開發人員而非獨立的社群成員營運。這種結構從根本上破壞了大多數加密貨幣賴以建立的去中心化基礎。真正的去中心化應該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運行節點參與共識,而不是由創始團隊壟斷網路控制權。

更令人擔憂的是代幣分配的不透明性。Pi 設定了 1000 億個代幣的最大供應量,分為四個部分:65% 用於社區挖礦獎勵,20% 用於核心團隊,10% 用於基金會儲備,5% 用於流動性。理論上,這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流通量取決於有多少代幣遷移到主網。每個類別的解鎖速度都與已驗證的遷移挖礦獎勵(MMR)同步,但具體的解鎖機制和時間表缺乏清晰披露。

批評者特別關注核心團隊持有的 20%(即 200 億枚 Pi)。如果團隊決定拋售這些代幣,將對市場造成毀滅性打擊。而現行結構下,普通用戶無法透過鏈上數據追蹤團隊錢包的動向,這種資訊不對稱讓投資者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

2、類 MLM 的推薦機制引發質疑

Pi Network 推薦機制引發質疑

(來源:CoinTelegraph)

挖礦 Pi 嚴重依賴推薦和「安全圈」。用戶透過邀請新成員加入可以獲得額外的挖礦速度加成,每次有效邀請可獲得 25% 的挖礦率提升。建立「安全圈」(邀請 5 位信任的成員)可以再獲得最高 100% 的獎勵提升。

批評人士認為,這種分層招聘系統反映了多層次行銷(MLM)計劃的特徵。在 MLM 模式中,參與者的收益很大程度上來自招募下線,而非產品或服務的實際價值。Pi Network 的推薦動態與此有驚人的相似性——早期參與者透過建立龐大的下線網路獲得更高的挖礦率,而後來者則需要自己去招募新人才能享受同樣的優勢。

更關鍵的問題是可持續性。當新用戶成長放緩時,這種依賴推薦的增長模式將難以為繼。2025 年的數據顯示,Pi Network 的新用戶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這可能是價格暴跌 90% 的深層原因之一。

3、上市限制與流動性困境

即使在 2025 年 2 月主網上線後,Pi 的交易平台仍僅限於 Gate 等交易所。新一輪 CEX 已暫停上線,理由是存在尚未解決的代幣經濟學和中心化問題。

這種上市限制直接影響了 Pi 的價格發現和流動性。主流交易所的缺席意味著,大部分潛在投資者無法便捷地買賣 Pi,市場深度嚴重不足。在這種環境下,即使是中等規模的買賣單也可能造成劇烈的價格波動。Pi 從 3 美元跌至 0.21 美元的過程中,流動性不足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當大量早期挖礦者試圖兌現時,市場根本無法吸收這些賣壓。

4、可疑的鯨魚活動與操縱擔憂

Pi Network 存在可疑的鯨魚活動

(來源:CoinTelegraph)

鏈上數據揭示了更令人不安的現象。一個名為「GAS…ODM」的加密錢包悄悄地累積了 3.31 億個 Pi 幣,佔當前流通供應量的相當大比例。這種大規模的代幣集中引發了內部人士操縱行為的懷疑。

如果這個錢包屬於核心團隊或早期內部人士,他們可能擁有普通用戶無法企及的資訊優勢和市場影響力。在去中心化的加密世界,這種中心化的代幣持有結構是一個嚴重的紅旗。更糟糕的是,由於 Pi Network 的區塊鏈資訊披露不夠透明,普通用戶甚至無法確認有多少類似的鯨魚錢包存在。

5、中心化 KYC 的隱私風險

要將挖礦的 Pi 遷移到主網,使用者必須先透過「了解你的客戶」(KYC)。這意味著需要上傳政府簽發的身份證件並完成臉部辨識「即時自拍」檢查。問題在於,這些數據儲存在中心化伺服器上,而非用戶控制的系統,這引發了隱私和安全風險的批評。

先前有關第三方 KYC 提供者問題的指控引發了人們對 Pi 如何處理敏感用戶資訊的持續質疑。在數據洩露頻發的時代,將數千萬人的身份證件和生物識別資料集中存放在一個中心化系統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更有批評者指出,這些數據本身可能成為專案的營收來源——透過向第三方出售或出租用戶資料來貨幣化。

狂熱不減的五個核心原因

那麼,在如此多的質疑和批評聲中,Pi Network 為何依然能維持近乎狂熱的追隨者群體?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因素。

1、零門檻的財務可及性

挖礦 Pi 需要的是注意力,而不是資金。用戶每天只需打開一次應用程式即可確認活動,無需購買 GPU,無需支付電費,甚至不需要理解複雜的技術概念。這種框架降低了感知風險,讓任何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都能存取網路。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用戶來說,這可能是他們接觸加密貨幣的唯一現實途徑。

分層激勵機制將體驗遊戲化,將隨意點擊轉換為漸進式的進步。每次邀請成功、每次建立安全圈、每次完成任務,都會帶來即時的正向回饋。這種心理設計類似於社交媒體的按讚機制或手機遊戲的升級系統,能夠有效維持用戶參與度。

2、手機優先設計的時代優勢

Pi 將自己定位為「智慧型手機時代的加密貨幣」。它摒棄了錢包和挖礦設備,將參與簡化為一鍵操作。分析師強調,這正是 Pi 真正的創新之處:它透過一個輕量級、節能的系統(基於 SCP 而非 PoW)將非技術、缺乏銀行帳戶或對加密貨幣感興趣的用戶轉化為參與者。

2025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超過 69 億,這意味著像 Pi 這樣的行動優先加密實驗的潛在市場可能比比特幣錢包(約 4.6 億)更大。這種規模差異讓 Pi 的支持者相信,即使當前存在問題,只要能夠解決技術和監管障礙,Pi 未來的增長空間將是驚人的。

3、社群認同作為情感動力

標籤很重要。Pi 用戶稱自己為「先鋒」(Pioneers),而像每日點擊、推薦和團隊建設這樣的儀式,創造了社交凝聚力。諸如 PiFest 和「Pi 地圖」之類的活動強化了人們的活躍度,讓參與者有了歸屬感。

這種社群認同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強大的黏性。人們不僅是在投資一個加密專案,更是在參與一個全球社會運動。當批評者攻擊 Pi 時,許多用戶會本能地為其辯護,因為否定 Pi 就等於否定他們過去幾年的時間投入和情感寄託。這種心理機制讓 Pi Network 能夠在爭議中維持忠誠的核心用戶群。

即使 Pi 的「6000 萬用戶」這個數字存在爭議,但約 1200 萬個帳戶的已驗證活動仍然規模龐大。最近的網路分析顯示,minepi.com 主要的訪客國家分布為:越南(10.2%)、韓國(8.2%)、印度(6.66%)、美國(6.6%)和衣索比亞(5.2%)。這種全球化的用戶分布展現了 Pi 在新興市場的滲透力。

4、實驗與希望勝過直接效用

Pi Network 的敘事刻意著眼於長遠:先建構使用者圖譜,再拓展實用性。這樣的先後順序使得遷移延遲或應用稀少等挫折可以被重新定義為暫時的障礙。對專案支持者來說,願景比眼前的問題更重要。他們相信,一旦技術問題解決、監管環境明朗,Pi 累積的龐大用戶基礎將轉化為巨大的網路價值。

生態系統的各項措施也保持活力:黑客馬拉松、開發者資助和建設者基金。雖然這些並非最終成果,但它們為社區提供了可供追蹤和討論的里程碑,有助於在市場波動期間維持互動。每次核心團隊發布路線圖更新或宣布新功能時,社群都會重新燃起希望,認為「Pi 即將爆發」的時刻終於要來了。

5、應用內廣告的營收模式爭議

批評人士稱該項目「唯利是圖」,理由是其依賴應用程式內廣告、推薦驅動的增長以及對代幣的中心化控制。有些人甚至聲稱,其 KYC 要求可能會允許用戶資料貨幣化。

確實,Pi Network 應用程式中存在大量廣告。用戶在每日點擊挖礦或查看資訊時,經常會看到各種廣告內容。這些廣告收入流向何處?是用於支持專案開發,還是進入創始團隊的口袋?由於財務資訊缺乏透明度,外界無從得知。

如果 Pi Network 主要依賴廣告收入而非代幣經濟本身來維持運營,那麼它更像是一個披著加密外衣的廣告平台,而非真正的去中心化加密專案。這種商業模式與傳統的社交媒體應用(將用戶注意力貨幣化)並無本質區別,只是加上了「挖礦」的遊戲化包裝。

Pi Network 的未來觀察重點

Pi 的持久力從來都不是短期價格的體現。真正的考驗在於它能否將大眾的好奇心轉化為開放網路的實用功能。對於試圖判斷 Pi Network 前景的觀察者來說,以下幾個訊號至關重要:

去中心化實踐:證明「開放網路」並非空談。獨立驗證器的數量、節點分布的地理多樣性、以及核心團隊是否願意逐步釋放控制權,都是判斷去中心化程度的關鍵指標。真正的整合(而不僅僅是應用程式內訊息傳遞)才能證明專案的技術價值。

主流交易所上市:在新一輪大型交易所介入之前,價格發現和用戶信任仍然有限。大型 CEX 對於上幣標準極為嚴格,如果 Pi 能夠滿足其要求並成功上市,將是對專案合法性的強大背書。反之,如果主流交易所長期拒絕上幣,這本身就說明了問題。

生態系統交付:資助的黑客馬拉松、即時應用程式和積極使用比部落格更新更重要。Pi 聲稱有 210+ DApp 和 23,000 個開發中專案,但關鍵是這些應用是否真的有人使用。日活躍用戶數、交易量、開發者留存率等硬指標,將比花哨的公告更能說明生態健康度。

KYC 與遷移進度:透明、不斷成長的鏈上使用者數量將構成任何功能性經濟的基礎。如果 KYC 積壓問題持續,大量用戶無法將挖礦所得轉移到主網,整個經濟模型將無法正常運轉。

如果這些里程碑能夠順利推進,Pi 的炒作可能會開始轉向經過檢驗的實用性。如果進展停滯,那麼該專案的主要產品仍然是信心(而非基本面),最終將難逃泡沫破裂的命運。

PI-2.62%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吉轩67868vip
· 5小時前
掛高價單,抵抗平台和惡意做空的死鯨魚
查看原文回復0
GateUser-8a9fbed0vip
· 10小時前
文字功底不錯
查看原文回復0
马斯克777vip
· 10小時前
太難了
查看原文回復0
币圈阿荣vip
· 11小時前
你個死黑粉有多遠滾多遠
查看原文回復1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