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ân tích dữ liệu: Chu trình thanh khoản ba giai đoạn của hợp đồng Futures mới của Binance

作者:@0xBenniee, @gao2750

数据分析:@gao2750

导语

过去一个月,币安共上线 29 个 USDT 永续合约交易对,延续了三季度以来的高频上新节奏。相较于历史月均约 20 个左右的常态节奏,近三个月币安的合约新增数量有明显增长——8 月 19 个、9 月 32 个、10 月 29 个,整体维持在高位区间。其中不乏来自BSC上的热门meme、AI、公链生态 等热门赛道的标的。这一轮高频上新潮,不仅反映了交易所活跃推新的节奏,更显示出项目方希望在市场流动性仍充裕的窗口期集中上线,以配合TGE兑现退出或二级造势。

这种“集中上新”现象,本质上是一次对市场承接力与热点扩散效率的测试。对比前两个月的数据可以看出,10月市场进入了一个明显的“合约密集期”。然而,从价格表现来看,多数新合约在首周冲高后迅速回落,整体平均跌幅较大,仅有少数强势币逆势走高,体现出主力与交易员之间的共识分歧与博弈加剧

在启动阶段,市场情绪曾短暂升温,部分新币在上线首周内交易量暴涨数倍,吸引短线资金集中入场。但随后量能退潮、板块内部走势相关性下降。 强势币延续资金流入,弱势币则快速冷却。资金行为从“情绪博弈”转向“结构筛选”,主导力量开始从散户情绪转向机构化资金的结构性布局

本文将从合约上新节奏、资金结构变化与市场情绪演化 三个维度出发,探寻 10 月币安新币潮背后所反映的流动性收割路径与结构性机会。通过对交易量、持仓量、多空比等核心指标的分析,希望揭示这一轮“合约密集期”中,市场情绪如何由短线狂热逐步转向结构化博弈,以及主力资金在其中的布局逻辑。

宏观观察:合约密集期下的资金流向与市场结构

本图汇总了 10 月份币安新上永续合约板块的总交易量、持仓量(OI)与多空比 聚合数据,用以概括整个板块的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变化轨迹。整体来看,10 月的市场结构经历了一个从“高量启动”到“持仓突破”的演化过程。

从数据上看,OI 总持仓在 2 亿至 2.5 亿美元区间横盘近半个月,期间成交量持续下滑,市场处于观望与结构调整阶段。直到10 月 21 日前后,持仓量强势上行,最高接近3.5 亿美元,形成一次明显的“资金增仓拐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持仓增长伴随交易量的持续萎缩,意味着新增仓位更多来自中长期建仓资金,而非短线博弈。市场的主导力量开始从情绪驱动转向结构性布局。

  • 阶段一:高量启动(10 月初)

交易量处于全月高位,OI 与价格仍在低位震荡。情绪活跃但资金不沉淀,资金以短线投机为主。

  • 阶段二:低量蓄势(10 月 5–15 日)

成交量持续下降,OI 稳步上升,表明市场进入筹码沉淀期,主力资金开始试探性建仓。其中,10 月 11 日的“黑天鹅事件”曾短暂引发市场恐慌情绪,资金快速撤离高杠杆仓位,导致短线波动放大、持仓交易量有所降低。 但这场冲击在释放流动性风险的同时,也为结构性资金创造了更理想的建仓环境。庄家完成了前期的资金布局,为后续的持仓突破蓄力。

  • 阶段三:持仓突破(10 月 20–25 日)

OI 曲线强势突破平台,价格与多空比同步上扬,资金集中度显著提升,形成板块共振行情。

  • 阶段四:量缩价稳(10 月底)

成交量下降至月内低点,OI 依旧维持高位,市场进入高位震荡与结构博弈阶段。主力资金并未撤离,而是在等待新的流动性回暖转折点,以寻求下一轮情绪共振与波动机会。

总体来看,10 月份的新合约板块呈现出交易量持仓倒挂的结构特征。资金由短线博弈转向中期持仓,板块内部正在经历从情绪驱动到结构性资金沉淀的过渡期。

结构分化:从共振到筛选,强势币的崛起逻辑

伴随整体持仓的持续攀升与成交量的收敛,新币板块内部开始出现显著分化。强势币与弱势币之间的走势相关性逐步下降,市场从“板块共振”进入“结构筛选”阶段。数据显示,自 10 月中旬起,部分币种的价格与持仓量同步上升,形成典型的资金共振结构;而更多标的则在量能衰退中失去流动性支撑,价格进入无趋势震荡。

「以EVAA为例」

10 月 11 日后,该币出现了 OI 放量 的结构性信号,多空比仍持续维持在高位区间。这种“量价共振 + 持仓放大”的组合,或许意味着主力资金的集中介入与趋势预期待确认。在其他币种仍处于震荡或缩量状态时,EVAA 的走势率先脱离板块整体波动,表现出明显的独立行情特征。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10 月中旬成交量的首次集中放大,正对应了持仓曲线的上扬节点,说明市场流动性在短时间内被主力资金吸收,形成了结构性突破。此后价格进入稳步上行阶段,即使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新币合约板块整体成交量下降时,EVAA 的持仓仍维持高位未降,显示主力资金并未急于兑现,而是选择通过控盘节奏延长趋势周期。 与之对比,其他中小合约虽短暂获得跟随性买盘,但缺乏延续性,很快被动回落。

这种“强者恒强”的结构特征,意味着市场资金正主动向确定性更高的标的聚拢,板块整体的资金利用效率在下降,但核心资产的吸金能力反而在提升。

从资金行为的角度看,10 月下旬的行情分化是一种流动性再分配。短线资金已从高波动标的退出,而主力资金则集中在少数趋势币中形成锁仓,维持OI高位不降。这一阶段,交易量的缩减不再代表热度退潮,而是反映出市场进入控盘博弈与结构性轮动的中期状态。

资金结构分析:从流动性区间到收割效率

从上图8-10月三个月的整体数据来看,新币板块的资金结构在过去三个月中呈现出明显的“持仓扩张、成交收敛”的特征。

OI 总体从 6 亿美元上升至 16 亿美元,而成交量自高位回落,表明资金正在进入低频控盘状态。

与此同时,多空比稳步抬升、资金费率由负转正、爆仓规模下降,这些信号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

去杠杆后的结构性吸筹阶段。

如果给流动性收割下定义

“流动性收割”并非单一的砸盘或出货行为,而是资金利用市场注意力完成一次流动性循环的过程

可以将其定义为:市场流动性从被吸引、被集中,到被触发、被清算的完整资金闭环。

这一循环通常包含四个阶段:

  • 吸引流动性 —— 通过上新、叙事、空投预期等手段引导关注;
  • 集中流动性 —— 主力用少量筹码放大波动,引导资金聚焦;
  • 利用流动性 —— 在情绪峰值阶段成交放大、价格被推高;
  • 清算流动性 —— 资金费率翻转、爆仓或震荡出货完成兑现。

这一过程是全市场性的行为,而非单一币种的走势。

尤其在新币永续合约市场中,资金费率、OI 与成交量三者的共振周期,往往正对应一次“流动性再分配”的过程。若将爆仓后的重新积累阶段(OI 与成交量修复期)也计算在内,平均约22–28 天可形成一个完整的资金循环周期。

从新币板块层面看,流动性极度集中在少数强势币之中——约 5% 的标的贡献了 70% 以上的成交与波动

这说明主力并不追求覆盖广度,而是在局部高波动区内反复制造情绪峰值,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流动性利用率。

这种结构的核心逻辑是——做市资金效率最大化

  • 当新币总持仓接近 2–5 亿区间上沿时,市场流动性饱和,临近收割点;
  • 当成交下降而持仓不降时,主力等待新的叙事触发;
  • 当资金费率由负转正、波动率放大时,通常预示新一轮“流动性利用”阶段开始。

因此,新币市场的资金运作逻辑并非“持续投入”,

而是围绕“制造流动性 → 吸收流动性 → 收割流动性”的周期性循环展开。

通过拆解 OI、成交量与资金费率的相对节奏,我们可以反向推算主力资金的效率区间——当前约为 22–28 天

在这一时间窗口内,主力往往完成一次从制造注意力兑现流动性的完整闭环。

结语

回望这三个月的新币周期,从情绪共振到结构分化,从广撒网到精筛选,市场完成了一次典型的“流动性循环”:

资金被吸引、集中、释放,再次归于平静。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取代市值,成为市场的真正定价权;而主力资金的目标,也早已从推动行情,转向管理流动性

新币以最短的周期暴露出市场的真实机制,通过波动创造最大的财富效应。可以预见的是,当前的平静并非结束,而是新周期的起点。一旦新的叙事被点燃,这些沉淀的资金将成为下一轮波动的燃料。

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币对会暴涨,而是资金如何流动、情绪如何被重构,去观察散户与主力在流动性博弈中的位置,才是理解市场的关键。

叙事与周期可以周而复始,但资金行为的规律始终有迹可循。

数据来源:币安(Binance)永续合约市场公开数据。

EVAA-19.33%
Xem bản gốc
Trang này có thể chứa nội dung của bên thứ ba, được cung cấp chỉ nhằm mục đích thông tin (không phải là tuyên bố/bảo đảm) và không được coi là sự chứng thực cho quan điểm của Gate hoặc là lời khuyên về tài chính hoặc chuyên môn. Xem Tuyên bố từ chối trách nhiệm để biết chi tiết.
  • Phần thưởng
  • Bình luận
  • Đăng lại
  • Retweed
Bình luận
0/400
Không có bình luận
  • Ghim
Giao dịch tiền điện tử mọi lúc mọi nơi
qrCode
Quét để tải xuống ứng dụng Gate
Cộng đồng
Tiếng Việt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