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33 枚 CGN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关详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CGN 或相关活动(Launchpool / CandyDrop)相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发帖赢代币CGN
4️⃣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1,333 CGN)
🥇 一等奖(1名):333 CGN
🥈 二等奖(2名):200 CGN / 人
🥉 三等奖(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解密 DeFi:代币、流动池与金库的演进之路
作者:Andrew Hong 来源:cryptodatabytes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如今,许多人包括贝莱德 CEO Larry Fink 和罗宾汉 CEO Vlad Tenev都认为万物皆可代币化。尽管这种说法看似夸张,容易被忽视,但其背后的逻辑在于:链上资产能提供远高于链下的流通性、流动性和回报率。
但如果不真正理解加密货币的底层逻辑(而非仅停留在代币表面),你可能会觉得,新一轮应用热潮只是由同质化稳定币和不明来源的收益驱动。即便区块链技术上所有信息都透明可查,也很难看清背后的底层模式与策略;你还可能误以为,激进的代币激励仍在推动行业增长。但事实上,2020-2023 年那种单纯依赖挖矿套利和资金轮动的时代,已基本落幕。
去中心化金融(DeFi)在每一轮加密周期中都在不断演进,每一次都将传统金融与经济学数百年的经验,浓缩到链上协议中 —— 这些协议比链下对应产品更高效、无需信任且无需许可。最初是将资产打包成代币,随后是将代币整合为资金池以支持借贷与交易,如今则是通过金库类协议,将资金池与组合管理、复杂结构化产品结合。
收益来源的利差逻辑概念上很简单:你可将多个代币存入资金池和金库,通过叠加获取收益,任何用户使用这些代币进行金融交易时,你都能赚取手续费:
这类利差在传统金融中其实早已存在,但仅对大型中介机构(银行、基金)开放,普通用户在大通银行账户中只能拿到微不足道的 1 美分收益。而在加密领域,这些收益会直接归用户 / 流动性提供者所有。
过去五年,DeFi 的机遇与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 —— 接下来,我将为你逐一拆解核心逻辑。若想在 DeFi 领域立足,你必须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及其关联:
本文将聚焦这些概念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与为什么),而非代码层面的技术细节(怎么做)。上述三者均通过智能合约运行,多组智能合约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一个协议。
理解代币飞轮
代币本质是遵循特定标准(ERC20、ERC721、ERC1155)的智能合约。对于稳定币和目标成为蓝筹代币的资产而言,有两个核心目标:
任何能实现这两个目标的代币,最终都会形成强大的增长飞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飞轮并非指通过中心化交易所上市、数字资产财库等方式将市值炒至 10 亿美元,而是指代币在 DeFi 生态中的实际应用规模达到这一水平。
由于代币需在众多不断变化的协议间流转,多数人会将代币视为单一资产,仅关注表层交易讨论 —— 这种理解方式存在偏差。
我们先从代币的发行与赎回管理说起。有实际抵押品支撑的代币,通常会通过代码模块,将铸造和销毁功能委托给另一个合约或白名单地址。
以下是稳定币的主要类别(含发行方 / 部署时间):
1.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
2. 超额抵押型稳定币
3. 算法型稳定币
4. Delta-中性稳定币
总体来看,代币的演进趋势是:抵押品类型更趋多元化,超额抵押率逐步降低,如 Ethena 这类德尔塔中性策略的抵押率仅为 101%,而 DAI 的抵押率约为 270%。由于复杂经济模型的高度不可预测性,算法稳定币时代已正式终结。
接下来,我们聊聊包装代币及其在飞轮中的作用。最典型的包装代币是 WETH,它能将以太坊原生资产 ETH 转换为 ERC20 代币。这种转换十分必要,因为多数合约均基于 ERC20 标准构建,WETH 可简化交互逻辑。你可随时将 WETH 解包为 ETH,赎回底层资产;ETH 的数量仅与 WETH 数量挂钩,与最初进行包装操作的钱包无关。
协议可通过包装代币实现多种功能,例如:
以上每个功能仅举了一个协议案例,但这些都是以太坊上数百个协议通用的模式。
由于包装代币遵循 ERC 标准,它们通常可在其他协议中复用。我们以 USDe 为例(它是当前最强代币飞轮的典型案例,截至 2025 年 10 月 22 日,市值已达 120 亿美元):
即便你暂时看不懂这些术语也无需担心 —— 接下来我们会详解这些包装代币背后的资金池类型与操作逻辑。整个流程可概括为:USDe -(质押)-> sUSDe -(拆分)-> PT-sUSDe 与 YT-sUSDe -(存入)-> PT-sUSDe/USDC -(金库)-> MC_PTS
你可将所有这些包装代币视为基础 USDe 代币的延伸 —— 它们具备基础代币没有的附加价值与功能。分析某一代币时,需梳理其所有关联的包装代币,才能全面理解其价值与增长潜力(尽管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资金池的运作机制与盈利方式
在上述案例中,所返还的包装代币代表 “资金池” 的份额,而资金池是接收底层代币存入的合约。如今,“资金池” 已成为通用术语,指代任何可同时持有多名用户代币存款、且便于其他用户调用的合约。它是一套点对点(P2P)系统,由协议负责管理所有所有权记录、计算逻辑与订单匹配规则。资金池的核心目的始终是:为一系列金融订单 / 操作最大化资金效率,并让用户通过获取使用费实现盈利。
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主要资金池类型,按其在生态系统中发展并流行的顺序排列:
1. 借贷资金池(货币市场)
2. 交易资金池(流动性池)
关于交易对订单匹配机制(如 AMM、中央限价订单簿 CLOB、意图做市商、永续合约 DEX 等)的争议较多,但这些差异与本文核心主题关联不大,后续可单独探讨。
3. 质押资金池(保险基金)
4. 激励资金池(计量器)
5. 策略资金池(金库)
6. 结构化资金池(结构化金融)
金库管理与收益策略
从协议层面看,许多资金池的收益相互独立,但通过包装代币产生关联。用户如何轻松管理所有这些包装代币与资金池,以优化收益?答案在于 “策略”。
2019 至 2022 年间,用户需手动发现并管理跨代币、跨资金池的策略。一些热门策略包括 “杠杆加仓”—— 例如在借贷池中存入 100 美元 ETH,借出 80 美元 USDC,将 USDC 兑换为 ETH 后再次存入,以获取额外收益。这种策略需承担 ETH 价格跌破 LTV 触发清算的风险,但只要 USDC 借贷利率低于 ETH 存款利率,就能实现盈利。进入各类挖矿金库通常需要完成多笔跨交易的兑换 / 存入 / 质押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Solidity 开发者会将这些函数调用聚合到单独合约中,用户只需签署一笔交易即可建立头寸 —— 这种机制被称为 “zap”(首见于 DeFi Zap)。随后,Zapper、Instadapp、Defisaver 等产品为每个新上线的协议开发大量 zap 合约,如同 “打地鼠” 般应对快速迭代。考虑到安全风险,这类合约的部署难度也极高 —— 你可通过了解 Defisaver 的架构,一窥其复杂性。正如预期,没有任何团队能跟上所有新 DeFi 协议 / 版本 / 金库的节奏。如今,面向散户的此类产品(如上述杠杆管理工具,或 Reserve、Glider.fi 等组合 / ETF 管理工具),其用户体验已较 2020 年提升 10 倍。
因此,让用户将资产存入 “自行管理各类 zap” 的金库(并将 zap 称为 “策略”)成为自然选择。当前多数金库遵循 ERC4626 标准,该标准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与所有 ERC 标准类似,ERC4626 基础标准之上衍生出众多扩展标准(如 ERC7540)。部分扩展未形成统一标准,而是协议专属,例如 Morpho 金库 V2 中的适配器。
当前的金库策略较为相似:金库将代币存入一组借贷 / 流动性池,多数策略不使用或仅使用少量杠杆。手动管理型金库的最佳案例是 Morpho—— 管理者通过控制不同市场的额度与资金流向实现策略;Yearn 与 Lagoon 也是优质案例。此外,还有 Sommelier、Beefy 等协议自动化金库,以及 Hyperliquid 金库这类支持交易策略的产品。当前行业正处于探索阶段,各团队致力于打造 “覆盖最多资金池 / 代币、并能在其中执行与管理策略” 的灵活金库。
以 Morpho 金库为例,用户(存款人)的收益结构如下:
Morpho 金库“原生费用” 来自不同配置中底层借贷池的利用率分成;MORPHO 与 SEAM 代币是额外的激励排放;金库管理者收取 15% 的高额业绩提成。
当前金库存在透明度问题:用户往往无法理解其底层实际执行的策略。Herd 团队正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后续将推出相关功能。请谨慎对待高收益金库的存款操作。
结合前文所学内容,以 Ethena 稳定币 USDe 为例,可将代币飞轮中的所有元素串联,形成如下流程图:
每一个资金池、包装代币与金库,都在为基础 USDe 代币增添价值;随着 Ethena 的发展,生态系统将推动构建更复杂的资金池与金库。所有这些都会催生更多 USDe 的铸造需求。
显然,代币发行方希望尽可能掌控这一飞轮产生的收益。因此,发行方自行推出金库的做法日益普遍,例如 Perena 与 Midas(其安全性尚待观察,目前仅见零星提及)。
总结思考
若你能读到此处,首先要感谢你在 AI 时代仍愿意深度阅读 —— 现在你应已更清晰地理解 DeFi 的发展历程与核心逻辑。未来再听到他人讨论代币或资金池时,你将知道如何梳理相关代币、资金池与金库的关联网络,开展更具深度的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文未涵盖与代币、资金池、金库运作风险相关的诸多底层概念与细节差异。这些风险多与跨协议代币定价、预言机问题(聚合链下价格数据 / 计算结果,作为链上代币定价的可信来源)相关 —— 建议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现有预言机机制。此外,还需关注幕后的最大可提取价值(MEV)与狙击机器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