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正式成立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推出三大平台!

在全球金融體系加速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中國對其主權數字貨幣(CBDC)的布局再次邁出了裏程碑式的一步。2025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PBOC)在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正式爲其數字人民幣(e-CNY)揭牌成立了“國際營運中心”。此舉不僅是中國推動數字人民幣從國內試點走向國際應用的關鍵舉措,更被視爲其在全球支付體系中尋求更大話語權、挑戰現有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

這一行動的背後,是一套清晰的頂層設計和連貫的政策推進。新成立的上海營運中心將承擔起推動數字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金融市場服務以及支持數字金融創新的重任,其核心業務將圍繞三大平台展開,預示着中國正試圖構建一套高效且可控的未來金融基礎設施。

從藍圖到落地

上海國際營運中心的成立並非突發奇想,而是中國政府一系列深思熟慮布局的必然結果。回顧近幾個月的動態,一條清晰的政策軌跡躍然紙上: 政策定調(6月):在6月的“2025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首次提出了推動數字人民幣發展的八大措施,其中便明確包括“在上海設立數字人民幣的營運中心”。他將此舉置於構建“多極化”全球貨幣體系的宏大願景之下,暗示數字人民幣將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輿論先行(6月下旬):官方媒體《證券時報》緊隨其後刊文,罕見地呼籲中國應“盡快”發展與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爲其在跨境支付和國際貿易中的應用鋪平道路。高層研議(7月-8月):國務院國資委在上海召開專題會議,深入探討數字貨幣與穩定幣的戰略。隨後外媒《路透社》披露,中國政府正積極考慮授權發行以人民幣爲基礎的穩定幣,其核心目標直指擴大人民幣的全球流通,並降低對美元體系的依賴。正式落地(9月):隨着上海國際營運中心的正式啓用,所有前期的政策信號與討論匯聚成實質性的行動。

這一連串緊湊的動作表明,中國正在從政策宣示、輿論引導到具體執行的各個層面,有條不紊地加速其數字貨幣的國際化進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對此評論稱,該中心的啓動是數字人民幣發展的重要一步,它爲完善全球跨境支付體系提供了一個開放、包容、創新的“中國方案”。

聚焦三大平台

根據官方披露,新成立的上海營運中心將同步啓動三大核心平台,這三大支柱共同構成了中國數字金融新基建的藍圖:

跨境數字支付平台:這是整個中心的核心職能。其目標是利用數字人民幣的技術優勢,大幅提升跨境交易的結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更深層次的戰略意圖在於,爲國際貿易和投資提供一個繞開傳統SWIFT系統的替代方案,從而減輕對美元支付體系的依賴,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中推廣人民幣的使用。

區塊鏈服務平台:該平台將作爲技術底座,爲數字人民幣的各類應用,特別是涉及智能合約的復雜場景提供支持。這意味着數字人民幣不僅僅是現金的數字化替代,更是一個可編程的金融工具,能夠承載更豐富的商業應用和金融創新。

數字資產平台:這一平台的設立尤爲引人注目。它旨在爲實體資產的數字化提供一個官方的、受監管的運作環境。有趣的是,就在本週早些時候,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才剛剛“叫停”了部分券商在香港的“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業務。這前後的對比強烈暗示,中國並非反對資產代幣化這一趨勢本身,而是希望將其納入由國家主導和控制的框架之內,而非任由其在去中心化的、不受監管的環境中野蠻生長。

重塑數字金融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大力推進其主權數字貨幣的同時,並未放松對私人加密貨幣的嚴格監管。從2021年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到近期對RWA業務的“踩剎車”,中國的態度十分明確:堅決打擊任何可能威脅其金融穩定和資本管制的去中心化數字資產。

這種“一手打壓,一手扶持”的雙軌策略,清晰地揭示了中國的數字金融哲學:擁抱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效率與創新,但前提是這項技術必須服務於國家戰略,並且處於絕對可控的範圍之內。數字人民幣正是這一哲學的完美體現。它利用了區塊鏈的部分技術理念,卻是一個由中央銀行完全控制的中心化系統,旨在強化而非削弱國家的貨幣主權。

總結而言,上海數字人民幣國際營運中心的成立,絕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技術設施升級,它是一次深刻的戰略亮劍。它標志着中國正試圖從全球數字金融的追隨者,轉變爲規則的制定者和引領者。通過打造一套自主可控的數字支付與資產基礎設施,中國不僅旨在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更試圖在全球數字經濟的未來競爭中,搶佔一個無法被輕易“卡脖子”的制高點。這場由國家力量主導的金融變革將如何演進,又將對全球金融格局產生何等深遠的影響,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

#CBDC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