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鳥的「升龍」悲劇:當資本狂歡闖進喜馬拉雅聖山,引爆了蔡國強的藝術光環與公民怒火

始祖鳥在喜馬拉雅山的煙火秀,本想上演一場品牌加冕禮,卻意外引爆公關災難。這不只是一場環保爭議,更像一把手術刀,剖開了資本、權力與大眾意識在當代社會的複雜角力。 在海拔 5500 公尺的喜馬拉雅山脈,一條火龍沿著聖潔的山脊線蜿蜒而下。本週 19 日,中國爆破藝術家蔡國強與戶外品牌始祖鳥 (ARC’TERYX) 聯手打造這場「升龍」煙火秀。 這場本應是品牌與藝術結合的加冕典禮,卻在社群媒體上引爆了一場燎原的數位野火,將一場精心策劃的商業展演,燒成了一地雞毛的公關災難。當始祖鳥宣稱的「致敬自然」,在公眾眼中淪為「褻瀆自然」時,這不是一個誰犯錯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傲慢、誤判與覺醒的時代寓言。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处江孜热龙创作烟花表演“升龙”,引发网友争议。网友们认为,演出地点是在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本身脆弱,对高原土壤与植被的物理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以及对大气和水体的潜在污染等均表示质疑,认为团队应对此项目的环保措施作更详细的说明及… pic.twitter.com/kmOE6DtFzl —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 September 20, 2025 始祖鳥的加冕悲劇:一場錯把聖山當伸展台的豪賭 要理解這場風暴的核心,我們必須先拆解始祖鳥的「焦慮」。這個誕生於加拿大海岸山脈、以硬核戶外精神為靈魂的品牌,在 2019 年被中國安踏體育收購後,其身份的內核便開始發生微妙而深刻的轉變。它不再僅僅是戶外愛好者的聖杯,更被推上了中國新興中產階級與富裕階層的「奢侈品」神壇。 當一件功能性服裝的價格直逼輕奢品牌,其品牌敘事就必須超越「防水」、「耐磨」的物理屬性,轉而提供一種更為抽象、更具情感價值的文化資本。這便是「升龍」計畫的真正使命:它不是一次戶外探索,而是一場精心佈局的品牌加冕禮。 始祖鳥試圖用一場空前絕後的大地藝術,一次性收割藝術高度、文化深度、極限精神與神秘東方等多重光環,將其品牌牢牢焊死在奢侈品金字塔的頂端。而喜馬拉雅山在這場策劃中,不是被敬畏的自然母體,而是最高端、最稀有的展演舞台,是為了襯托品牌王冠的背景布。 這是一場典型的、帶有矽谷式狂熱夢想的豪賭。賭注是巨大的品牌聲譽,而回報則是對中國高端市場無可撼動的統治權。然而,操盤者們顯然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錯估了「在地化」的真正含義。 他們誤以為將一個東方符號(龍)用一種西方式的奇觀(爆破藝術)呈現在一個神聖的東方地標上,就是成功的文化融合。但他們沒意識到,在當代語境下,喜馬拉雅山早已被投射了「最後淨土」的集體想像。將商業與煙火帶到這裡,無異於在信徒的教堂裡舉辦一場狂野派對,其結果必然是災難性的。 當審批追不上創意:橡皮圖章如何點燃了喜馬拉雅的怒火 當輿論的怒火燒向監管層,社群得到了西藏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江孜縣分局「無需進行環境評估」的驚人回應。 傳統的環評,是針對工廠、礦山這類有形、長期、固定的污染源所設計的。它的法律條文和評估模型,無法有效應對像「升龍」這樣「快閃式、高媒體曝光度、象徵意義巨大」的新型態環境干預。 當始祖鳥端出「環保材料」、「生物可降解」這些看似無懈可擊的技術術語時,地方審批單位便輕易地將其歸入了「合規」的檔案夾。他們看到的是一個能提升地方知名度、帶來潛在文旅收益的「文化政績」,而不是一場可能引發全國性輿論海嘯的生態風險。 那個看似輕率的「橡皮圖章」,最終點燃的,是整個社會對現行治理體系有效性的深層質疑。 藝術還能當作萬能擋箭牌嗎? 在這場風暴的中心,站著藝術家蔡國強。他或許不是一個無辜的創作者。他的藝術軌跡,從 2008 年北京奧運夜空中的「大腳印」,到如今喜馬拉雅山脊的商業「升龍」,清晰地勾勒出一位頂級藝術家在權力光譜上的移動:從與國家意志共舞,到與商業資本合謀。 蔡國強和他背後的品牌方,都試圖用「藝術」作為最終的庇護所。藝術家說,這是一場「關於人、自然、宇宙,與靈魂的對話」。品牌方說,這是「透過藝術家的創作,提升對高山在地文化的關注」。這些話語,在過去或許能輕易地為一切爭議解套…但在今天,公眾顯然不再買單。 這正是此事件最值得玩味的片段:當藝術的宏大敘事與品牌的商業利益高度同構時,藝術的獨立性與純粹性便蕩然無存。人們不禁要問:這場「對話」,究竟是蔡國強想與自然對話,還是始祖鳥想與其目標客戶的錢包對話? 當藝術創作的資金來源、執行目的、傳播渠道都與一個商業品牌的行銷策略深度綁定時,它就從一件藝術品,蛻變為一個極其昂貴且華麗的廣告。蔡國強過往那套「用東方符號製造宏大奇觀」的美學方法論,在面對更具批判意識和公民精神的公眾時,首次遭遇了大規模的失效。 這代表一個時代正在轉變:「藝術」這張曾經人人仰望的通行證,如今正在被大眾一步步拆解、去掉光環。 誰才是山的主人? 最終,這場事件最深刻的啟示,來自於那片排山倒海的網路輿論。這股力量,並非簡單的「環保主義」或民粹的憤怒,而是一種混合了文化自信、消費權益與數位行動主義的,新興的「公民監督」意識的大爆發。 「污染就是污染,別套用藝術裝高大上」、「災難性的商業作秀」,這些辛辣的評論,如同一把把手術刀,精準地刺破了品牌和藝術家精心編織的華麗外衣。這是一場由下而上的「去光環」聖戰。公眾用他們的轉發、評論和抵制,不僅在質疑始祖鳥的品牌倫理和蔡國強的藝術選擇,更是在間接質疑那個最根本的權力結構:「究竟誰有權定義和利用我們的神聖山脈?」 在過去,權威來自官方的許可、專家的背書、藝術的光環。但在今天,一個新的權威正在誕生,它根植於大眾的集體認同。始祖鳥和蔡國強的迅速道歉,以及地方政府的介入調查,都證明了這種「數位監督」力量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制衡力量。 回望那條短暫燃燒的五彩火龍,它最終未能成功為始祖鳥加冕。反而,它像一場失控的煙火,燒掉了品牌的誠信、藝術的光環和審批的權威。 它以一種極具諷刺意味的方式,真正完成了一場「對話」:一場關於在一個全球化、商業化、數位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守護我們共同的精神...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