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活動: #ART创作大赛# 💥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ART、Launchpool、交易賽或餘幣寶活動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600 AR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9月12日 12:00 – 9月17日 24:00 (UTC+8)
📌 相關詳情:
Gate Launchpool:抵押 GT 領取 ART 空投
連結: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996
ART 交易賽:分享總獎池 208,334 ART
連結: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047
Gate 餘幣寶:ART 7天定期投資,年化收益高達 500% APR
連結: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046
📌 參與方式:
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ART 或相關活動(Launchpool / 交易賽 / 餘幣寶) 相關
內容不少於 80 字
帖子添加話題: #ART创作大赛#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
🥇 一等獎(1名):500 ART
🥈 二等獎(2名):250 ART/人
🥉 三等獎(6名):100 ART/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刷量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獲PayPal、三星注資,Kite AI如何爲AI代理經濟構建區塊鏈底層?
作者:Zen,PANews
隨着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購物與支付方式正在被重塑。
今年4月,Visa 推出 Visa Intelligent Commerce,借助 AI 打通“從搜索到購買”的場景,並與 Anthropic、微軟、Mistral AI、Stripe 等行業領先企業合作,旨在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個性化且安全的 AI 商務。
上個月,谷歌又宣布面向基礎服務任務的新型 AI 代理——其設計涵蓋餐廳預訂,並將逐步擴展到本地服務預約與活動票務。
如今,傳統巨頭競相布局,爭奪將 AI 代理打造爲下一代主流用戶界面的先機,觸角也延伸至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領域。本月初,Kite 宣布完成 1,800 萬美元融資,累計融資達3300萬美元。該項目爲代理經濟構建信任交易層,使代理能夠獨立進行交易、協調和運營。平台旨在爲自主代理提供加密身分、可編程權限以及穩定幣支付的原生訪問權限。
而與多數 Web3 項目不同的是,其投資方中有多家傳統產業的重量級機構——領投爲 PayPal Ventures 與 General Catalyst,參投包括三星、8VC 與 SBI等。那麼,這麼多家頭部機構爲何選中Kite?
爲AI代理打造原生的經濟基礎設施
目前大多數自主代理仍部署在中心化平台上,這類平台的設計與優化以人爲操作爲核心。雖在使用便捷性上佔優,但卻迫使代理依賴那些有時脆弱的身分驗證、授權與結算流程,因而帶來效率瓶頸與系統性風險。
理論上,現有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比傳統支付方式具有明顯的優勢,包括不可篡改的日志、加密證明和可復制的智能合約邏輯。此外,基於區塊鏈的支付還可以消除中介機構,並實現跨境小額支付。
然而,傳統區塊鏈與Web2 同樣以人類用戶爲中心,缺乏針對自主智能體的原生身分和信任機制。在傳統基礎設施中,AI 智能體往往“借用”人類用戶的身分來運行,導致身分碎片化和安全隱患(M×N 驗證迷宮)。此外,主流公鏈按區塊處理交易的離散節奏,不適合連續的智能體交互,且在低價值交易中,手續費可能高得讓人難以承受,這些都不利於 AI 智能體的高頻、低價值微交易。
這便是 Kite 創建專用 L1 區塊網路的原因,它把AI 代理設想爲 Web3 生態系統中一個新的用戶類別,旨在支持具有可編程信任和 AI 兼容性能的自主代理,將身分、支付、行爲驗證等功能做成一個統一且可組合的協議層。通過爲智能代理打造一整套原生的經濟基礎設施,讓代理商務得以規模化、安全地運行。
Kite 團隊認爲,未來人們與數字世界交互的方式,將從人直接操作轉向自主 AI 代理代表人操作。這些代理會替人搜信息、比價、下單、籤合同、管理訂閱等,成爲“新的用戶界面”。要實現這一點,首先需要把數據做成結構化且可驗證的形式,下一步則是爲這些代理量身打造原生的身分、信任與可編程支付機制。
從分析平台轉型,3300萬美元融資打造AI“夢之隊”
實際上,Kite並非從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爲自主代理的基礎設施。Kite的前身爲Zettablock,那時其將自己定位爲“機構級” Web3索引和分析平台,爲 Sui、Polygon、Chainlink、EigenLayer 等多個網路提供過大規模實時數據支持。
而AI的迅猛發展,以及創始團隊成員兼具區塊鏈和 AI 領域的從業經歷與行業背景,讓他們看到了轉型Web3 AI賽道的機會。
Kite 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 Chi Zhang擁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機器學習 /AI(統計學) 博士學位和經濟學碩士學位,她曾在 Databricks 領導數據工程產品開發,在 dotData 擔任首席 AI 專家。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 Scott Shi 兼任Kite CTO一職,其曾在 Uber 構建實時 AI 基礎設施,並擔任過Salesforce Einstein AI 團隊的早期工程師。
兩位核心成員合計擁有數十項 AI 和區塊鏈相關專利及頂會論文。團隊的其他成員也大多來自 Uber、Databricks、Salesforce、NEAR 等公司,擁有斯坦福、MIT、東京大學等名校背景,在區塊鏈協議工程和大數據系統方面經驗豐富。
本月初,Kite 宣布完成 1800 萬美元 A 輪融資,該輪由 PayPal Ventures 和 General Catalyst 領投,其他投資方包括 8VC、Samsung Next、SBI US Gateway Fund、淡馬錫風險投資部門Vertex Ventures、Hashed、HashKey、Avalanche 基金會、LayerZero、Animoca Brands 等機構。這輪融資後,Kite 累計融資規模達到 3300 萬美元。資金將用於擴展智能體交易平台,增強 AI 智能體在鏈上以穩定幣進行大規模微支付的能力。
PayPal Ventures 評價 Kite 是“首個爲智能體經濟量身打造的基礎設施”,指出穩定幣和毫秒級結算是 AI 智能體系統的關鍵技術缺口,Kite 在這一點上構建了重要橋梁。此外,Kite 與 PayPal、Shopify 等平台合作,正處於試點階段,使商家可以通過 Kite 的 Agent 應用商店接入智能體系統。
模塊化架構與Kite AIR
Kite 的技術架構高度模塊化,主要聚焦於滿足 AI 智能體的需求。其基礎層是一條 EVM 兼容的 Layer-1 鏈,Kite 官網當前對外展示的性能口徑爲“1 秒平均出塊、近乎零費” 。
該網路底層運行環境爲定制的 KiteVM,並採用新型共識機制 “歸因式智能”(Proof of Attributed Intelligence,PoAI)。PoAI 共識結合了股權證明(PoS)和歸因機制,能夠在節點驗證區塊的同時,對執行任務的模型和數據貢獻進行透明歸因與獎勵。這意味着每個智能體任務,包括調用模型、提供數據、完成交易都可以在鏈上留下可審計記錄,確保各方能夠公平獲得獎勵。
作爲專爲大規模、高頻 AI 代理設計的基礎設施,Kite 的架構將速度與擴展性作爲核心目標。其技術基石是狀態通道機制:該機制支持鏈下的流式微支付與代理間通信,並能實現近乎即時的最終確認。頻繁交易的代理可打開安全通道,從而使小額支付或數據交換能夠點對點、實時完成,無需等待區塊確認。數以十億計的微事件可在鏈下處理並週期性地在主鏈上匯總結算,大幅提升吞吐量並顯著壓低成本。基於此,Kite 能夠支撐按 API 調用、按計算時長或按數據字節等方式的流式微交易,滿足代理經濟的高頻計費需求。
此外,Kite 團隊也推出了一系列面向開發者和智能體的工具和模塊。其平台推出的Kite AIR(Agent Identity Resolution) 系統,旨在爲代理提供安全的身分識別、策略執行、可驗證的記錄系統以及在 Kite 的 AI 原生定制區塊鏈上執行的可編程支付。Kite AIR的核心組件包括可驗證身分和政策執行的KitePass(代理護照)、提供市場和服務發現的Kite Agent 應用商店,以及代理集成工具Kite SDK & MCP 服務器。
其中,KitePass是Kite 設計的智能體身分模塊:每個智能體、數據集或 AI 模型都可以擁有唯一的加密身分標識,並綁定相應的權限和信譽信息。通過這種身分體系,智能體在不同服務之間可以無需重復註冊即可使用,同時鏈上可追蹤其操作歷史和許可範圍。基於身分的可編程治理特性讓智能體具備細粒度的自動化權限控制,例如對任務類型、資金使用設置限制,確保智能體在運行時遵守預定規則。
Kite Agent App Store 是一個面向服務提供者與自治代理的統一市場與服務發現引擎:服務方可以在上面上架並通過自動化的支付處理將 API、AI 模型、數據服務或業務邏輯變現,同時獲得市場準入、基於身分的信任和使用分析;對於代理與開發者來說,App Store 提供直接的服務發現通道、通過 Kite 結算通道完成的自動結算(每筆交易在鏈上可驗證)、完整的使用記錄跟蹤,以及把身分、支付與發現串成一條可互操作的消費流程。
Kite SDK 與 MCP Server 則是把應用接入 Kite 身分與結算基礎設施的工具鏈:Kite SDK 面向 agent 開發者,提供構建具備可驗證身分、策略執行與鏈上結算能力的工具,適用於打造自治 agent、agent 驅動的商務應用、跨平台 agent 流程以及原型驗證;MCP Server(Model Context Protocol 服務器)面向已有的 AI 應用,使任何兼容 MCP 的應用能夠使用 Kite 的身分與結算功能,進而讓現有聊天機器人或 AI 助手參與 agent 商務、爲非技術用戶打開 agent 能力的入口,並實現傳統 AI 工具與機器對機器經濟之間的橋接。
Aero 公測至 Ozone 升級,數億次調用、千萬級用戶
2025年2月,Kite 在 Avalanche 網路上推出了首個公測網 v1,代號 Aero。該網路旨在增強可擴展性和數據處理能力,同時爲 AI 工作流程(包括數據提供商、模型構建者和自主代理)提供集中協調。3月底,官方發布測試網 v1 Aero 的數據統計,其聲稱自上線以來,該網路已處理超過 5.46 億次 AI 智能體調用,平均每天約 1140 萬次,執行了約 3200 萬 筆交易,並接入了約 400 萬名用戶,其中約 240 萬爲獨立 AI 智能體用戶。
經過第一階段的探索,今年5月下旬,Kite AI將測試網Aero 升級爲 Ozone,並將其定位爲Agentic AI 交互門戶。產品敘事開始從“可擴展 AI 基礎設施”向“支撐 agent 經濟運作的基礎層”靠攏。Ozone的上線進一步拓展了整個Kite AI生態。據Dune數據,截至9月5日,該網路已處理超過 6.34 億次 AI 智能體調用,累計接入了約 1360萬名用戶。從每日活躍帳戶及新增數量來看,其從8月中旬以來一直處於較高水平,日均活躍帳戶達400萬。
在公布A 輪融資的官方公告中,Kite開始稱其使命爲“構建代理互聯網的基礎層”並稱其基礎層通過三大支柱爲整個代理生態系統提供動力:
領投方PayPal 加密貨幣和數字資產全球市場開發主管 Steve Everett 評價其產品稱,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同步原子結算,並支持跨高性能區塊鏈協議的實時跟蹤和審計,這是AI代理商務領域實現可編程支付的殺手級組合。這爲真正的全球化自動化經濟打開了大門,在這個經濟中,人、企業和機器能夠輕鬆互信地互動。
總得來說,Kite 的商業模式隨着智能體經濟的發展而深化,其挑戰在於生態建設和自身的技術迭代,而優勢在於早期的市場布局。未來能否在衆多 AI 區塊鏈項目中脫穎而出,還取決於能否真正解決智能體間的信任與結算難題,從而爲自動化經濟活動提供可靠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