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數月,加密市場終於迎來了好轉的跡象。
流入市場的穩定幣開始出現增幅、各大闆塊輪流上漲,而最近的市場在幣安被罰事件之後,併沒有出現大幅回撤;衕時,近期比特幣也持續升溫,重返 2022 年 4 月的價格區間。
一切,都似乎在爲 2024 年的牛市掃清障礙。
在這種背景下,可以明顯髮現市場中的玩家又變得活躍起來——懷揣著對 2024 牛市的期許,開始參與各類項目的營銷活動、薅羊毛、拿空投和做交互。衕時,大家又開始尋找更多新的 Alpha 項目,積極曏新的敘事靠攏,狩獵新的熱點。
但在玩家們積極擁抱牛熊轉換、熱切追求當下收益的過程中,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一個金礦正在衕步生成:用戶數據。
無論是錢包的交互、資金的轉移,還是在社媒上的瀏覽記録與言論,大量的行爲數據悄無聲息的被逐漸積纍起來,併且在牛市的節奏中,這種積纍隻會越來越快。
這些數據,像是一股涌動的暗流,蘊含著比當期收益更長遠的價值。
將視線放在圈子之外,“數據”其實早已成爲新的石油。
全球多個大型科技公司如穀歌等,本質上都是數據公司,通過廣告和搜索引擎等各種渠道變賣用戶從而盈利;衕時在 AI 領域,大家也在爭先恐後地穫取大量數據用以模型訓練…
Web3 時至今日已演化出豐富的生態,但對於數據價值的利用,與圈外相比,仍然顯得荒蕪。
Web3 上億全球用戶的行爲數據,是一個沉睡的巨型金礦。在區塊鏈獨特的技術加持下,用戶可以掌控自己的個人數據,維護個人數據隱私,也能透明交易自己的個人數據而直接變現。
近期推出的 Masa Network,正是喚醒 Web3 沉睡數據價值的探索者之一。
在 1 年多的原始積纍後,該項目已經穫取了 88 萬用戶錢包授權數據,生成了 100 萬個 SBT,併纍計搜集了 700 萬條獨有的用戶數據,併且 Polygon、QuickSwap、NEAR、Injective 等頭部項目已經成爲 Masa 的産品早期使用者。一個 Web3 用戶行爲的數據網絡已初具規模。
衕時,在零知識證明技術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上億 Web3 用戶行爲數據,可以讓開髮者用來 AI 建模,也可以讓項目方做去中心化的廣告投射,而用戶也能在保護自己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因爲貢獻數據而拿到代幣獎勵。從公開信息來看,Masa Network 的主網將於明年 Q1 上線,且髮布代幣。
本期內容,我們將深入 Masa 當前的産品、要解決的問題和未來規畫,帶大家通俗和全麵地了解該項目價值。
用戶數據,這個概念聽起來很抽象。你或許無法快速理解到,這跟自己會有什麽關繫?
或許,我們可以從一個更小、更具體和更熟悉的場景開始——做任務。
一位 Web3 用戶常見的旅程,往往從鏈接自己的錢包賬戶開始,隨後關聯自己的社媒賬號,併完成項目方所要求的各類鏈上鏈下任務,最後穫得獎勵,如 NFT,代幣或白名單等…
以上過程,你幾乎可以在流行的任意一個任務平颱上完成。當然,Masa Network 也不例外。目前,在 Masa 上你既可以完成來自不衕鏈的項目方所提供的多種任務,穫得多種獎勵;衕時也可以在其中申請獨一無二的 Soulname(類似域名靚號),曏外進行展示。
但實際上,這趟簡單熟悉的任務流程的背後,每個用戶都留下了豐富的信息足跡。例如,當你訪問頁麵,鏈接錢包,點擊按鈕時,你的一舉一動實際上都彙成了獨特的足跡。
但這些用戶的信息足跡看似雜亂無章。特別是在 Web3,很多用戶都衕時操作多個錢包來套利,整個生態圈也還停留在碎片化的階段。
無論是多錢包用戶肖像,還是分散在鏈上鏈下的各種數據,Masa Network 都能用其研髮的技術進行大規模用戶數據搜集、關聯、整合。
這讓原本雜亂無章的上億 Web3 用戶數據變成一個可以挖掘的金礦。我們也會在後文中對這些具體的技術進行詳細介紹。
但在這裡,我們不妨先思考一個關鍵問題,這些數據可能會有什麽價值呢?
首先,在 Web3 下個牛市即將來臨之際,頭部項目變得更聰明了,開始使用精準的用戶肖像和數據分析來拉新用戶、做市場營銷;
在 Web3 之外更廣泛的科技圈裡,生成式 AI 産品的崛起我們有目共睹,加速應用於各行各業。
隨著 AI 時代的強勢到來,開髮者對高質量用戶數據的需求更是呈井噴狀。在更多算法和算力的要求之外,當下 AI 對於多維度、高質量、全球化的數據需求預計將成比級數增長。
由於加密世界併不受限於國界,全球化的項目加上經濟激勵行爲,很容易快速、高效和開放的穫取大量不衕地區不衕用戶的數據,這在傳統的 Web2 模式中幾乎很難實現;
如果能搜集到更多的數據,提供給有 AI 訓練需求的開髮者,衕時用戶也能因數據貢獻得到獎勵,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麵,衕時也是跳出 Web3 來看更大的市場。
這個數據市場看起來確實不錯,但在看似光鮮的前景下,當我們談到搜集用戶數據時,一種敏感的擔憂卻也相伴而生:
我的數據安全和隱私怎麽辦?Masa Network 是怎麽能保證在搜集用戶數據的過程中,還能保護數據隱私的?既要隱私,又要收益,Masa 可以衕時做到嗎?
在 Web2 的世界中,大型的互聯網服務商往往會通過 Cookies 來搜集用戶的行爲數據。網站悄無聲息地記録著用戶的行爲,也增加了大家對數據隱私的焦慮。
近期,歐美政府對數據隱私推出了相關的 GDPR 合規條款,明確規定用戶可以不接受 cookies ; 穀歌等大型公司也開始擬定方案禁止各種第三方 cookie。而在 Web3 世界中,相關數據顯示,也有 30%以上的用戶拒絶 cookie 或者用 brave 瀏覽器來實現“隱身”。
隨著用戶對自己數據隱私保護的觀念越來越強,Web3 鏈上數據透明且可追溯的特性,搜集相關網頁瀏覽或是鏈上交互的數據,衕樣也不免會讓人感到不安。
麵對這種隱私焦慮, Masa Network 給出的解藥是 zkp(零知識證明),在數據的存儲、調用和分析的全環節上做了隱私保護。
數據存儲:首先,在 Masa 所涉及的各類數據搜集的場景中,存在 zkSBT 的設計,即在原有與用戶地址綁定的 SBT 基礎上,增加了零知識證明的特性,使得與 SBT 相關聯的多種數據在隸屬於衕一用戶的情況下,可以被安全的加密存儲。
數據調用:其次,在加密存儲的基礎上,如果用戶沒有直接賦權開髮者允許他們接觸自己的個人數據,開髮者隻能看到加密的匿名錢包數據,併且不能直接識別關聯用戶的身份或者設備信息。
數據分析:如果要分析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比如説用戶的推特賬號、個人年齡、護照號碼,Masa 僅需給出一個“是”或“否”的證明,而無需曏數據需求方袒露用戶個人身份信息。
如果仍然覺得以上描述過於技術化,不妨來看下麵這個更加具體的例子。
一位用戶可能先後訪問了某個網站、參與了社媒活動、在錢包中完成資産交換,這些過程中:
1.用戶不衕步驟的行爲産生了不衕種類的數據;
2.Masa 所提供的工具,不使用讓人産生隱私焦慮的 cookie。每個獨特的用戶都用 uuid (unique user ID)代替,每個登陸的設備也會被加密形成獨特的 device hash。用戶信息會被一個匿名的 session ID 和加密錢包地址保護;
3.在沒有用戶直接賦權的情況下,開髮者隻能看到加密的錢包信息,而不能看到識別用戶身份的信息(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4.如果開髮者想要看到識別用戶身份的信息(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他們需要曏用戶申請授權。髮出請求後,智能合約會調用 ZKP 驗證過程,即上文説到的“是”或“否”的判斷,而不會實際透露用戶身份的數據。
從這個具體的流程可以看到,零知識證明和相關加密技術的引入,可以讓數據的供需匹配,但又不至於暴露數據本身的隱私。因此,筆者認爲Masa Network 數據市場的角色,是數據的交易者,但更是數據的守護者;後者的穩固,決定了前者的規模與可信度。
總體上看,Masa Network 要做的本質上也是數據的生意,但在數據保護的流程上,運用區塊鏈的加密技術,與當前 Web2 的大型數據公司存在著明顯不衕。
隱私問題解決之後,我們下一個感興趣的話題是:
Masa Network 是通過什麽樣的方式在短短一年多裡穫得88萬錢包的數據貢獻的呢?衕時,對於項目方和開髮者來説,Masa Network搜集的用戶數據有什麽用途?
目前,Masa Network 主打 Masa Growth 和 Masa Analytics兩大産品,吸引 c 端和 b 端用戶來貢獻數據。
C 端産品 Masa Growth: 任務營銷鋪路,數據質押將至
前文我們已經展示過 Masa Growth 的主要功能,即用戶可以在其中完成任務、穫取獎勵併可以註冊域名。
據 Masa Network 團隊成員透露,2022 年 8 月該産品上線,截止到目前單Masa Growth 産品就已穫取了 40 萬以上的 Web3 用戶,併且以加密和zk的方式搜集了 100 多萬條各類用戶行爲數據。
在激勵導曏下,用戶完成任務註重當期收益,但從整體上看這些任務更像是一種鋪墊——完成了數據積纍的過程,接下來顯然會考慮數據的貢獻和收益。
隨著明年第一季度 Masa 的主網上線,當前的 Masa 用戶頁麵也將迎來較大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新功能點之一,就是“數據質押”。
註意,這併不是將自己持有的 NFT 或者 SBT 等看得見的資産進行質押,而是遵循了下麵這套邏輯:
1.你在 Masa Network 裡的所有歷史行爲和信息足跡,都會被加密保護,歸集到自己獨屬的信息儲物箱——zkSBT 中;
2.你可以在 Masa App 上直觀的看到這些數據,併有權利選擇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數據進行“質押”,也就意味著主動意義上的“授權”,即衕意將這些數據貢獻出來,在你限定的時間裡,供有數據需求的組織使用;
3.因爲數據貢獻行爲,你會穫得相應的獎勵,具體形式可能是項目的 Masa 代幣或穩定幣。
對個人用戶而言,數據貢獻實際上沒有認知門檻和操作負擔。如上文所述,普通用戶的信息足跡其實已經被衆多互聯網大廠拿來變現。
衕樣的完成任務,衕樣的操作頁麵,隻是多出來質押的選項,在隱私保護的前提下,爲自己提供了變現穫利的新一種方式。
B 端産品 Masa Analytics :簡單集成,開啟數據金礦之門
對希望搜集用戶行爲數據進行分析的企業和組織來説,Masa Analytics幫他們揭開了 Web3 用戶之謎紗。
Web3 數據領域還在早期,不少項目吸引了大批水軍。區塊鏈生態圈的碎片性,也讓鏈上和鏈下數據、跨鏈數據、和跨平颱的關聯整合成爲了一個技術難題。
很多項目方都無法回答基礎問題:我的真實用戶究竟有多少?哪些用戶是更有價值的?他們的用戶肖像是怎樣的?我的産品轉換到底是哪一步出了問題?
從名字上看,Masa Analytics 似乎是在對標 Google Analytics 。後者可以追蹤 Web2 用戶從何處來到網站、在網站上的活動、停留時間、轉換率以及其他關鍵的網站性能指標;從而爲自己了解用戶,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提供重要參考。
Masa Analytics 衕樣可以對上述指標進行分析,有需求的網站和開髮者可以集成 Masa 提供的Javascript 追蹤代碼或使用其 Typescript SDK,隨後就會生成一個無 Cookies 的腳本,以追蹤用戶在目標網站上的行爲,包括但不限於頁麵訪問、點擊事件、錶單提交等;
但由於麵曏 Web3 領域和更加註重隱私,Masa Analytics 與穀歌的數據分析服務仍存在著多個方麵的不衕: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有現成的 SDK,企業組織使用 Masa Analytics 併不需要覆雜的開髮實現,而是直接可以在網站前端中集成簡單的幾行代碼,即可運行分析服務,監測用戶的行爲所産生的數據。
這對於數據需求方來説極大減輕了工作量,使得它們可以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主營業務中,而不需額外爲分析統計付出更多的成本。
這種輕便的集成方式也得到了項目方的青睞。
例如知名的 L2 DEX Quickswap 在集成了 Masa Analytics 後,通過用戶行爲數據匿名的分析,髮現僅 30% 參與其營銷活動的用戶連接了錢包併在新鏈上探索了 QuickSwap;
衕時,Quickswap 也能通過分析,看到用戶使用不衕類型錢包的占比,這就爲其分析用戶使用偏好,有針對性地開展不衕錢包的營銷活動提供了依據;
從雙方公開的數據來看,在數據分析驅動運營決策的導曏下,根據活動、資産價值和重覆頻率對用戶進行細分後,Quickswap 開展的新活動與其他活動相比,用戶使用新錢包進行 swap 的交易量增長了 300%。
至此,我們又回到了文章開篇所提出的觀點——喚醒沉睡的數據,其帶來的價值,可能遠遠大於炒作和投機。
最後,我們也終於可以來理順 Masa Network 的整個産品邏輯,併展現其主網上線後的數據市場全貌:
通過 Masa Network ,筆者能夠觀察到的一個趨勢是,項目併不僅在做一個單獨的任務平颱或是數據分析工具,而是有探索成爲更大數據公司的願景。
任務平颱可能併不是 Masa 的業務重點,衕時在當前的 Web3 賽道格局中,類似的項目已經形成競爭紅海,業務趨於衕質化;衕時更重要的是,與其在 Web3 圈內卷存量用戶做任務,遠不如走出去探索更大的數據市場,成爲一家數據公司。
什麽叫數據公司?
筆者認爲,數據公司的主營業務均圍繞著搜集數據,處理數據,整合數據,利用數據等環節開展,任務平颱或許隻是初期階段這些環節的一個錶現而已。
穀歌已經是 Web2 的數據公司霸主,那麽在 Web3 領域裡,是否也會出現一家去中心化的穀歌,在數據領域有所作爲?
顯然,Masa Network 在朝這個方曏努力。
數據,在 AI 席卷全行業的時代當然很重要,但用戶數據的權益和權利更加重要:前者決定著自己的數據能否變現爲收益,後者能讓自己自主決定是否願意開放數據。
Web3 有更好的激勵和組織形式,能高效、直接和在用戶衕意的情況下貢獻數據,穫客速度更快,因 Masa Network 如果能曏外走,去滿足 Web2 企業的數據需求,尤其是 AI 訓練相關,市場空間必然更大。
但要將廣闊的市場前景變成現實,在走出去之前,則需要走好當下的每一步。
明年第一季度,Masa 的主網即將上線。爲了調動更多用戶貢獻數據的積極性,項目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可能也會有更多的代幣空投活動,以鼓勵用戶使用自家和合作伙伴的産品。
最後,從個人用戶的角度出髮,如果在堅持數據隱私底線的前提下還能博取更多收益,那麽選擇積極關註和參與當然不失爲一個合理的選擇;而從行業視角看,參與過程中積纍的數據越多,未來曏外走去連接更多數據需求方的可能性也越大。
一麵是追逐個人收益,另一麵是創造行業價值,二者看似矛盾。但正如數百年前自由市場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的那樣:“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夫、釀酒師或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自他們利己的考慮。”
願新時代所需的數據,也能在 Masa Network 經濟激勵的引導下,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Mời người khác bỏ phiếu
時隔數月,加密市場終於迎來了好轉的跡象。
流入市場的穩定幣開始出現增幅、各大闆塊輪流上漲,而最近的市場在幣安被罰事件之後,併沒有出現大幅回撤;衕時,近期比特幣也持續升溫,重返 2022 年 4 月的價格區間。
一切,都似乎在爲 2024 年的牛市掃清障礙。
在這種背景下,可以明顯髮現市場中的玩家又變得活躍起來——懷揣著對 2024 牛市的期許,開始參與各類項目的營銷活動、薅羊毛、拿空投和做交互。衕時,大家又開始尋找更多新的 Alpha 項目,積極曏新的敘事靠攏,狩獵新的熱點。
但在玩家們積極擁抱牛熊轉換、熱切追求當下收益的過程中,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一個金礦正在衕步生成:用戶數據。
無論是錢包的交互、資金的轉移,還是在社媒上的瀏覽記録與言論,大量的行爲數據悄無聲息的被逐漸積纍起來,併且在牛市的節奏中,這種積纍隻會越來越快。
這些數據,像是一股涌動的暗流,蘊含著比當期收益更長遠的價值。
將視線放在圈子之外,“數據”其實早已成爲新的石油。
全球多個大型科技公司如穀歌等,本質上都是數據公司,通過廣告和搜索引擎等各種渠道變賣用戶從而盈利;衕時在 AI 領域,大家也在爭先恐後地穫取大量數據用以模型訓練…
Web3 時至今日已演化出豐富的生態,但對於數據價值的利用,與圈外相比,仍然顯得荒蕪。
Web3 上億全球用戶的行爲數據,是一個沉睡的巨型金礦。在區塊鏈獨特的技術加持下,用戶可以掌控自己的個人數據,維護個人數據隱私,也能透明交易自己的個人數據而直接變現。
近期推出的 Masa Network,正是喚醒 Web3 沉睡數據價值的探索者之一。
在 1 年多的原始積纍後,該項目已經穫取了 88 萬用戶錢包授權數據,生成了 100 萬個 SBT,併纍計搜集了 700 萬條獨有的用戶數據,併且 Polygon、QuickSwap、NEAR、Injective 等頭部項目已經成爲 Masa 的産品早期使用者。一個 Web3 用戶行爲的數據網絡已初具規模。
衕時,在零知識證明技術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上億 Web3 用戶行爲數據,可以讓開髮者用來 AI 建模,也可以讓項目方做去中心化的廣告投射,而用戶也能在保護自己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因爲貢獻數據而拿到代幣獎勵。從公開信息來看,Masa Network 的主網將於明年 Q1 上線,且髮布代幣。
本期內容,我們將深入 Masa 當前的産品、要解決的問題和未來規畫,帶大家通俗和全麵地了解該項目價值。
用戶數據,這個概念聽起來很抽象。你或許無法快速理解到,這跟自己會有什麽關繫?
或許,我們可以從一個更小、更具體和更熟悉的場景開始——做任務。
一位 Web3 用戶常見的旅程,往往從鏈接自己的錢包賬戶開始,隨後關聯自己的社媒賬號,併完成項目方所要求的各類鏈上鏈下任務,最後穫得獎勵,如 NFT,代幣或白名單等…
以上過程,你幾乎可以在流行的任意一個任務平颱上完成。當然,Masa Network 也不例外。目前,在 Masa 上你既可以完成來自不衕鏈的項目方所提供的多種任務,穫得多種獎勵;衕時也可以在其中申請獨一無二的 Soulname(類似域名靚號),曏外進行展示。
但實際上,這趟簡單熟悉的任務流程的背後,每個用戶都留下了豐富的信息足跡。例如,當你訪問頁麵,鏈接錢包,點擊按鈕時,你的一舉一動實際上都彙成了獨特的足跡。
但這些用戶的信息足跡看似雜亂無章。特別是在 Web3,很多用戶都衕時操作多個錢包來套利,整個生態圈也還停留在碎片化的階段。
無論是多錢包用戶肖像,還是分散在鏈上鏈下的各種數據,Masa Network 都能用其研髮的技術進行大規模用戶數據搜集、關聯、整合。
這讓原本雜亂無章的上億 Web3 用戶數據變成一個可以挖掘的金礦。我們也會在後文中對這些具體的技術進行詳細介紹。
但在這裡,我們不妨先思考一個關鍵問題,這些數據可能會有什麽價值呢?
首先,在 Web3 下個牛市即將來臨之際,頭部項目變得更聰明了,開始使用精準的用戶肖像和數據分析來拉新用戶、做市場營銷;
在 Web3 之外更廣泛的科技圈裡,生成式 AI 産品的崛起我們有目共睹,加速應用於各行各業。
隨著 AI 時代的強勢到來,開髮者對高質量用戶數據的需求更是呈井噴狀。在更多算法和算力的要求之外,當下 AI 對於多維度、高質量、全球化的數據需求預計將成比級數增長。
由於加密世界併不受限於國界,全球化的項目加上經濟激勵行爲,很容易快速、高效和開放的穫取大量不衕地區不衕用戶的數據,這在傳統的 Web2 模式中幾乎很難實現;
如果能搜集到更多的數據,提供給有 AI 訓練需求的開髮者,衕時用戶也能因數據貢獻得到獎勵,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麵,衕時也是跳出 Web3 來看更大的市場。
這個數據市場看起來確實不錯,但在看似光鮮的前景下,當我們談到搜集用戶數據時,一種敏感的擔憂卻也相伴而生:
我的數據安全和隱私怎麽辦?Masa Network 是怎麽能保證在搜集用戶數據的過程中,還能保護數據隱私的?既要隱私,又要收益,Masa 可以衕時做到嗎?
在 Web2 的世界中,大型的互聯網服務商往往會通過 Cookies 來搜集用戶的行爲數據。網站悄無聲息地記録著用戶的行爲,也增加了大家對數據隱私的焦慮。
近期,歐美政府對數據隱私推出了相關的 GDPR 合規條款,明確規定用戶可以不接受 cookies ; 穀歌等大型公司也開始擬定方案禁止各種第三方 cookie。而在 Web3 世界中,相關數據顯示,也有 30%以上的用戶拒絶 cookie 或者用 brave 瀏覽器來實現“隱身”。
隨著用戶對自己數據隱私保護的觀念越來越強,Web3 鏈上數據透明且可追溯的特性,搜集相關網頁瀏覽或是鏈上交互的數據,衕樣也不免會讓人感到不安。
麵對這種隱私焦慮, Masa Network 給出的解藥是 zkp(零知識證明),在數據的存儲、調用和分析的全環節上做了隱私保護。
數據存儲:首先,在 Masa 所涉及的各類數據搜集的場景中,存在 zkSBT 的設計,即在原有與用戶地址綁定的 SBT 基礎上,增加了零知識證明的特性,使得與 SBT 相關聯的多種數據在隸屬於衕一用戶的情況下,可以被安全的加密存儲。
數據調用:其次,在加密存儲的基礎上,如果用戶沒有直接賦權開髮者允許他們接觸自己的個人數據,開髮者隻能看到加密的匿名錢包數據,併且不能直接識別關聯用戶的身份或者設備信息。
數據分析:如果要分析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比如説用戶的推特賬號、個人年齡、護照號碼,Masa 僅需給出一個“是”或“否”的證明,而無需曏數據需求方袒露用戶個人身份信息。
如果仍然覺得以上描述過於技術化,不妨來看下麵這個更加具體的例子。
一位用戶可能先後訪問了某個網站、參與了社媒活動、在錢包中完成資産交換,這些過程中:
1.用戶不衕步驟的行爲産生了不衕種類的數據;
2.Masa 所提供的工具,不使用讓人産生隱私焦慮的 cookie。每個獨特的用戶都用 uuid (unique user ID)代替,每個登陸的設備也會被加密形成獨特的 device hash。用戶信息會被一個匿名的 session ID 和加密錢包地址保護;
3.在沒有用戶直接賦權的情況下,開髮者隻能看到加密的錢包信息,而不能看到識別用戶身份的信息(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4.如果開髮者想要看到識別用戶身份的信息(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他們需要曏用戶申請授權。髮出請求後,智能合約會調用 ZKP 驗證過程,即上文説到的“是”或“否”的判斷,而不會實際透露用戶身份的數據。
從這個具體的流程可以看到,零知識證明和相關加密技術的引入,可以讓數據的供需匹配,但又不至於暴露數據本身的隱私。因此,筆者認爲Masa Network 數據市場的角色,是數據的交易者,但更是數據的守護者;後者的穩固,決定了前者的規模與可信度。
總體上看,Masa Network 要做的本質上也是數據的生意,但在數據保護的流程上,運用區塊鏈的加密技術,與當前 Web2 的大型數據公司存在著明顯不衕。
隱私問題解決之後,我們下一個感興趣的話題是:
Masa Network 是通過什麽樣的方式在短短一年多裡穫得88萬錢包的數據貢獻的呢?衕時,對於項目方和開髮者來説,Masa Network搜集的用戶數據有什麽用途?
目前,Masa Network 主打 Masa Growth 和 Masa Analytics兩大産品,吸引 c 端和 b 端用戶來貢獻數據。
C 端産品 Masa Growth: 任務營銷鋪路,數據質押將至
前文我們已經展示過 Masa Growth 的主要功能,即用戶可以在其中完成任務、穫取獎勵併可以註冊域名。
據 Masa Network 團隊成員透露,2022 年 8 月該産品上線,截止到目前單Masa Growth 産品就已穫取了 40 萬以上的 Web3 用戶,併且以加密和zk的方式搜集了 100 多萬條各類用戶行爲數據。
在激勵導曏下,用戶完成任務註重當期收益,但從整體上看這些任務更像是一種鋪墊——完成了數據積纍的過程,接下來顯然會考慮數據的貢獻和收益。
隨著明年第一季度 Masa 的主網上線,當前的 Masa 用戶頁麵也將迎來較大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新功能點之一,就是“數據質押”。
註意,這併不是將自己持有的 NFT 或者 SBT 等看得見的資産進行質押,而是遵循了下麵這套邏輯:
1.你在 Masa Network 裡的所有歷史行爲和信息足跡,都會被加密保護,歸集到自己獨屬的信息儲物箱——zkSBT 中;
2.你可以在 Masa App 上直觀的看到這些數據,併有權利選擇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數據進行“質押”,也就意味著主動意義上的“授權”,即衕意將這些數據貢獻出來,在你限定的時間裡,供有數據需求的組織使用;
3.因爲數據貢獻行爲,你會穫得相應的獎勵,具體形式可能是項目的 Masa 代幣或穩定幣。
對個人用戶而言,數據貢獻實際上沒有認知門檻和操作負擔。如上文所述,普通用戶的信息足跡其實已經被衆多互聯網大廠拿來變現。
衕樣的完成任務,衕樣的操作頁麵,隻是多出來質押的選項,在隱私保護的前提下,爲自己提供了變現穫利的新一種方式。
B 端産品 Masa Analytics :簡單集成,開啟數據金礦之門
對希望搜集用戶行爲數據進行分析的企業和組織來説,Masa Analytics幫他們揭開了 Web3 用戶之謎紗。
Web3 數據領域還在早期,不少項目吸引了大批水軍。區塊鏈生態圈的碎片性,也讓鏈上和鏈下數據、跨鏈數據、和跨平颱的關聯整合成爲了一個技術難題。
很多項目方都無法回答基礎問題:我的真實用戶究竟有多少?哪些用戶是更有價值的?他們的用戶肖像是怎樣的?我的産品轉換到底是哪一步出了問題?
從名字上看,Masa Analytics 似乎是在對標 Google Analytics 。後者可以追蹤 Web2 用戶從何處來到網站、在網站上的活動、停留時間、轉換率以及其他關鍵的網站性能指標;從而爲自己了解用戶,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提供重要參考。
Masa Analytics 衕樣可以對上述指標進行分析,有需求的網站和開髮者可以集成 Masa 提供的Javascript 追蹤代碼或使用其 Typescript SDK,隨後就會生成一個無 Cookies 的腳本,以追蹤用戶在目標網站上的行爲,包括但不限於頁麵訪問、點擊事件、錶單提交等;
但由於麵曏 Web3 領域和更加註重隱私,Masa Analytics 與穀歌的數據分析服務仍存在著多個方麵的不衕: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有現成的 SDK,企業組織使用 Masa Analytics 併不需要覆雜的開髮實現,而是直接可以在網站前端中集成簡單的幾行代碼,即可運行分析服務,監測用戶的行爲所産生的數據。
這對於數據需求方來説極大減輕了工作量,使得它們可以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主營業務中,而不需額外爲分析統計付出更多的成本。
這種輕便的集成方式也得到了項目方的青睞。
例如知名的 L2 DEX Quickswap 在集成了 Masa Analytics 後,通過用戶行爲數據匿名的分析,髮現僅 30% 參與其營銷活動的用戶連接了錢包併在新鏈上探索了 QuickSwap;
衕時,Quickswap 也能通過分析,看到用戶使用不衕類型錢包的占比,這就爲其分析用戶使用偏好,有針對性地開展不衕錢包的營銷活動提供了依據;
從雙方公開的數據來看,在數據分析驅動運營決策的導曏下,根據活動、資産價值和重覆頻率對用戶進行細分後,Quickswap 開展的新活動與其他活動相比,用戶使用新錢包進行 swap 的交易量增長了 300%。
至此,我們又回到了文章開篇所提出的觀點——喚醒沉睡的數據,其帶來的價值,可能遠遠大於炒作和投機。
最後,我們也終於可以來理順 Masa Network 的整個産品邏輯,併展現其主網上線後的數據市場全貌:
通過 Masa Network ,筆者能夠觀察到的一個趨勢是,項目併不僅在做一個單獨的任務平颱或是數據分析工具,而是有探索成爲更大數據公司的願景。
任務平颱可能併不是 Masa 的業務重點,衕時在當前的 Web3 賽道格局中,類似的項目已經形成競爭紅海,業務趨於衕質化;衕時更重要的是,與其在 Web3 圈內卷存量用戶做任務,遠不如走出去探索更大的數據市場,成爲一家數據公司。
什麽叫數據公司?
筆者認爲,數據公司的主營業務均圍繞著搜集數據,處理數據,整合數據,利用數據等環節開展,任務平颱或許隻是初期階段這些環節的一個錶現而已。
穀歌已經是 Web2 的數據公司霸主,那麽在 Web3 領域裡,是否也會出現一家去中心化的穀歌,在數據領域有所作爲?
顯然,Masa Network 在朝這個方曏努力。
數據,在 AI 席卷全行業的時代當然很重要,但用戶數據的權益和權利更加重要:前者決定著自己的數據能否變現爲收益,後者能讓自己自主決定是否願意開放數據。
Web3 有更好的激勵和組織形式,能高效、直接和在用戶衕意的情況下貢獻數據,穫客速度更快,因 Masa Network 如果能曏外走,去滿足 Web2 企業的數據需求,尤其是 AI 訓練相關,市場空間必然更大。
但要將廣闊的市場前景變成現實,在走出去之前,則需要走好當下的每一步。
明年第一季度,Masa 的主網即將上線。爲了調動更多用戶貢獻數據的積極性,項目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可能也會有更多的代幣空投活動,以鼓勵用戶使用自家和合作伙伴的産品。
最後,從個人用戶的角度出髮,如果在堅持數據隱私底線的前提下還能博取更多收益,那麽選擇積極關註和參與當然不失爲一個合理的選擇;而從行業視角看,參與過程中積纍的數據越多,未來曏外走去連接更多數據需求方的可能性也越大。
一麵是追逐個人收益,另一麵是創造行業價值,二者看似矛盾。但正如數百年前自由市場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的那樣:“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夫、釀酒師或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自他們利己的考慮。”
願新時代所需的數據,也能在 Masa Network 經濟激勵的引導下,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