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比特幣八大常見誤解

中級9/4/2024, 6:15:19 AM
自2009年問世以來,比特幣逐漸走進走進全球大衆視線。然而比特幣聲名鵲起背後常與各種謊言、誤解聯系在一起,本文將揭祕關於比特幣常見誤解。

自2009年問世以來,比特幣逐漸走進走進全球大衆視線。然而比特幣聲名鵲起背後常與各種謊言、誤解聯系在一起,本文將揭祕關於比特幣常見誤解。

比特幣總量是2100萬

在絕大多數人眼裏,比特幣的總量就是2100萬枚。其實,這只是個近似值,有比特幣極客根據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和挖礦程序公式推算出了更爲精準的比特幣總量:20,999,999.9769枚!這是由於 satoshi 是比特幣最小的單位,而經歷過33輪減半之後,已降低至1聰的區塊獎勵無法再被分割;所以到了區塊高度6930000,網路便會停止產生新幣,屆時比特幣總量將達20999999.97690000枚。這只是理論數值,如果算上部分礦工故意少領取區塊獎勵所丟失的比特幣,其最終總量可能還得再減。
作爲2024年BRC20賽道的銘文新秀SATX,第一個做到對比特幣數量完全精準的復制:對標比特幣的精準總量20,999,999.9769BTC和相對應的聰的總量2,099,999,997,690,000SATX

比特幣是一個泡沫

不可否認,有些人購買比特幣是出於投機性投資,希望獲得豐厚的回報,但這並不意味着比特幣本身就是泡沫。泡沫是指以不可持續的市場價值增長爲特徵的經濟週期。當投資者意識到價格遠高於資產的基本價值時,它們的價值最終會坍塌。 比特幣有時會被拿來與臭名昭著的早期投機泡沫(即 17 世紀的荷蘭“鬱金香狂熱”)進行比較。
在席卷 17 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狂熱”期間,鬱金香球根的價格瘋狂飆高,達到了4600弗羅林,泡沫破滅後,價格一路下跌,僅剩下高峯時的百分之一。
事實證明,鬱金香像貝殼和漂亮的石頭一樣,缺乏內在價值去支撐那麼高的價格。但比特幣不一樣,易於分割、流通,且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保障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交易的不可篡改。

比特幣是龐氏騙局

比特幣經常被打上“龐氏騙局”的標籤,但這種說法具有誤導性。龐氏騙局是一種欺詐性的投資騙局,承諾以最小的風險獲得高回報率。這是由“投資組合經理”策劃的,他們從新招募的人那裏獲得投資,並使用這些資金償還早期投資者,自己拿走一部分資金。但由於比特幣是一種完全去中心化的資產,並且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透明度進行操作,因此比特幣不可能是龐氏騙局。由於區塊鏈的性質,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驗證比特幣網路上的所有交易,這與龐氏騙局不同,龐氏騙局的“投資”是祕密進行的。
龐氏騙局需要對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隱瞞交易,才能成功,而區塊鏈的運作方式恰恰相反。這些問題本身就足以證明,比特幣不可能是龐氏騙局。

比特幣常用於犯罪

人們通常認爲比特幣具有匿名性,是犯罪分子的絕佳作案工具。但與普遍觀點相悖,比特幣交易採用化名進行,但並非完全匿名。大多數比特幣錢包地址並未附上姓名,但所有交易均記錄在用作透明公共帳本的區塊鏈中。由於區塊鏈具有透明度,犯罪分子很難不着痕跡地實施犯罪。
而還有一種說法是,比特幣資助了恐怖主義。

比特幣浪費過多的能源

比特幣挖礦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自然被誤認爲不環保。但是,與傳統金融系統或家用電器相比,比特幣的能耗常受到曲解。與大多數傳統金融系統相比,區塊鏈網路的能耗更低,並且挖礦過程中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正在增加。
比特幣挖礦消耗的能源,比每年美國聖誕節彩燈消耗的能源還少三分之一。比特幣每年使用0.8至4.4太瓦時(1太瓦時TWh=1000GWh=10^6 MWh=10^9 kWh),每年花在挖礦和回收黃金上的能源是138太瓦時,全球銀行系統每年花費650太瓦時。和這些行業相比,比特幣消耗的能源幾乎可以忽略。

比特幣沒有現實世界用例

與“比特幣缺乏現實世界用例”這一看法恰恰相反,比特幣正在各行各業中擴大應用範圍。比特幣可用作儲值手段、交易媒介和抵御通脹的保值工具。此外,區塊鏈技術可以促進透明的供應量管理,保障跨境交易安全,以及創新金融普惠解決方案。
從現實例子說,薩爾瓦多的比特幣採用自 2021 年,成爲第一個採用比特幣作爲法定貨幣的國家。這一大膽舉措旨在通過吸引加密貨幣投資來促進該國經濟發展,並使大部分沒有銀行帳戶的人口更容易獲得金融服務。政府還推出了國家數字錢包“Chivo”,提供激勵措施以鼓勵其採用。

比特幣不安全

比特幣網路從未遭到黑客入侵。它的開放原始碼已受到無數安全專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的審查。比特幣還是第一個解決雙花問題的數字貨幣,使“去信任”對等貨幣成爲現實。
關於比特幣安全性的許多誤解源於利用比特幣的第三方業務和服務所遭受的攻擊,而非比特幣網路本身。安全程序存在缺陷的早期比特幣公司遭到黑客攻擊而被大肆報道(例如日本早期交易所 Mt.Gox 被入侵事件)和偶爾的數據泄露(例如加密貨幣錢包提供商 Ledger 用戶資料遭駭事件),使一些用戶質疑比特幣的安全性。

比特幣不是真正的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貨幣定義爲一種被廣泛接受並可以轉化爲價格的價值儲存手段、記帳單位或交換媒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將加密貨幣定義爲通過加密技術對存儲價值進行的數字表示。
美國國稅局將比特幣視爲“可兌換”貨幣,即與“真實”貨幣具有同等價值的貨幣。比特幣交易需要納稅,持有加密貨幣產生的資本收益或損失必須在納稅申報單上申報。
許多供應商接受比特幣、以太幣(ETH)和其他加密貨幣來交換產品——您也可以在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將您的加密貨幣兌換成法定貨幣。比特幣雖然沒有實體形式,但它在許多領域被用作貨幣。你甚至可以在許多城市找到比特幣 ATM。

* Đầu tư có rủi ro, phải thận trọng khi tham gia thị trường. Thông tin không nhằm mục đích và không cấu thành lời khuyên tài chính hay bất kỳ đề xuất nào khác thuộc bất kỳ hình thức nào được cung cấp hoặc xác nhận bởi Gate.io.
* Không được phép sao chép, truyền tải hoặc đạo nhái bài viết này mà không có sự cho phép của Gate.io. Vi phạm là hành vi vi phạm Luật Bản quyền và có thể phải chịu sự xử lý theo pháp luật.

關於比特幣八大常見誤解

中級9/4/2024, 6:15:19 AM
自2009年問世以來,比特幣逐漸走進走進全球大衆視線。然而比特幣聲名鵲起背後常與各種謊言、誤解聯系在一起,本文將揭祕關於比特幣常見誤解。

自2009年問世以來,比特幣逐漸走進走進全球大衆視線。然而比特幣聲名鵲起背後常與各種謊言、誤解聯系在一起,本文將揭祕關於比特幣常見誤解。

比特幣總量是2100萬

在絕大多數人眼裏,比特幣的總量就是2100萬枚。其實,這只是個近似值,有比特幣極客根據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和挖礦程序公式推算出了更爲精準的比特幣總量:20,999,999.9769枚!這是由於 satoshi 是比特幣最小的單位,而經歷過33輪減半之後,已降低至1聰的區塊獎勵無法再被分割;所以到了區塊高度6930000,網路便會停止產生新幣,屆時比特幣總量將達20999999.97690000枚。這只是理論數值,如果算上部分礦工故意少領取區塊獎勵所丟失的比特幣,其最終總量可能還得再減。
作爲2024年BRC20賽道的銘文新秀SATX,第一個做到對比特幣數量完全精準的復制:對標比特幣的精準總量20,999,999.9769BTC和相對應的聰的總量2,099,999,997,690,000SATX

比特幣是一個泡沫

不可否認,有些人購買比特幣是出於投機性投資,希望獲得豐厚的回報,但這並不意味着比特幣本身就是泡沫。泡沫是指以不可持續的市場價值增長爲特徵的經濟週期。當投資者意識到價格遠高於資產的基本價值時,它們的價值最終會坍塌。 比特幣有時會被拿來與臭名昭著的早期投機泡沫(即 17 世紀的荷蘭“鬱金香狂熱”)進行比較。
在席卷 17 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狂熱”期間,鬱金香球根的價格瘋狂飆高,達到了4600弗羅林,泡沫破滅後,價格一路下跌,僅剩下高峯時的百分之一。
事實證明,鬱金香像貝殼和漂亮的石頭一樣,缺乏內在價值去支撐那麼高的價格。但比特幣不一樣,易於分割、流通,且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保障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交易的不可篡改。

比特幣是龐氏騙局

比特幣經常被打上“龐氏騙局”的標籤,但這種說法具有誤導性。龐氏騙局是一種欺詐性的投資騙局,承諾以最小的風險獲得高回報率。這是由“投資組合經理”策劃的,他們從新招募的人那裏獲得投資,並使用這些資金償還早期投資者,自己拿走一部分資金。但由於比特幣是一種完全去中心化的資產,並且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透明度進行操作,因此比特幣不可能是龐氏騙局。由於區塊鏈的性質,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驗證比特幣網路上的所有交易,這與龐氏騙局不同,龐氏騙局的“投資”是祕密進行的。
龐氏騙局需要對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隱瞞交易,才能成功,而區塊鏈的運作方式恰恰相反。這些問題本身就足以證明,比特幣不可能是龐氏騙局。

比特幣常用於犯罪

人們通常認爲比特幣具有匿名性,是犯罪分子的絕佳作案工具。但與普遍觀點相悖,比特幣交易採用化名進行,但並非完全匿名。大多數比特幣錢包地址並未附上姓名,但所有交易均記錄在用作透明公共帳本的區塊鏈中。由於區塊鏈具有透明度,犯罪分子很難不着痕跡地實施犯罪。
而還有一種說法是,比特幣資助了恐怖主義。

比特幣浪費過多的能源

比特幣挖礦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自然被誤認爲不環保。但是,與傳統金融系統或家用電器相比,比特幣的能耗常受到曲解。與大多數傳統金融系統相比,區塊鏈網路的能耗更低,並且挖礦過程中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正在增加。
比特幣挖礦消耗的能源,比每年美國聖誕節彩燈消耗的能源還少三分之一。比特幣每年使用0.8至4.4太瓦時(1太瓦時TWh=1000GWh=10^6 MWh=10^9 kWh),每年花在挖礦和回收黃金上的能源是138太瓦時,全球銀行系統每年花費650太瓦時。和這些行業相比,比特幣消耗的能源幾乎可以忽略。

比特幣沒有現實世界用例

與“比特幣缺乏現實世界用例”這一看法恰恰相反,比特幣正在各行各業中擴大應用範圍。比特幣可用作儲值手段、交易媒介和抵御通脹的保值工具。此外,區塊鏈技術可以促進透明的供應量管理,保障跨境交易安全,以及創新金融普惠解決方案。
從現實例子說,薩爾瓦多的比特幣採用自 2021 年,成爲第一個採用比特幣作爲法定貨幣的國家。這一大膽舉措旨在通過吸引加密貨幣投資來促進該國經濟發展,並使大部分沒有銀行帳戶的人口更容易獲得金融服務。政府還推出了國家數字錢包“Chivo”,提供激勵措施以鼓勵其採用。

比特幣不安全

比特幣網路從未遭到黑客入侵。它的開放原始碼已受到無數安全專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的審查。比特幣還是第一個解決雙花問題的數字貨幣,使“去信任”對等貨幣成爲現實。
關於比特幣安全性的許多誤解源於利用比特幣的第三方業務和服務所遭受的攻擊,而非比特幣網路本身。安全程序存在缺陷的早期比特幣公司遭到黑客攻擊而被大肆報道(例如日本早期交易所 Mt.Gox 被入侵事件)和偶爾的數據泄露(例如加密貨幣錢包提供商 Ledger 用戶資料遭駭事件),使一些用戶質疑比特幣的安全性。

比特幣不是真正的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貨幣定義爲一種被廣泛接受並可以轉化爲價格的價值儲存手段、記帳單位或交換媒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將加密貨幣定義爲通過加密技術對存儲價值進行的數字表示。
美國國稅局將比特幣視爲“可兌換”貨幣,即與“真實”貨幣具有同等價值的貨幣。比特幣交易需要納稅,持有加密貨幣產生的資本收益或損失必須在納稅申報單上申報。
許多供應商接受比特幣、以太幣(ETH)和其他加密貨幣來交換產品——您也可以在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將您的加密貨幣兌換成法定貨幣。比特幣雖然沒有實體形式,但它在許多領域被用作貨幣。你甚至可以在許多城市找到比特幣 ATM。

* Đầu tư có rủi ro, phải thận trọng khi tham gia thị trường. Thông tin không nhằm mục đích và không cấu thành lời khuyên tài chính hay bất kỳ đề xuất nào khác thuộc bất kỳ hình thức nào được cung cấp hoặc xác nhận bởi Gate.io.
* Không được phép sao chép, truyền tải hoặc đạo nhái bài viết này mà không có sự cho phép của Gate.io. Vi phạm là hành vi vi phạm Luật Bản quyền và có thể phải chịu sự xử lý theo pháp luật.
Bắt đầu giao dịch
Đăng ký và giao dịch để nhận phần thưởng USDTEST trị giá
$100
$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