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中國比特幣挖礦算力悄然重奪全球第三,比特大陸、嘉楠科技轉換運營策略
盡管2021年全面禁令仍在,中國比特幣挖礦算力已悄然恢復至全球市場份額的14%,以145 EH/s的算力規模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的37.8%和俄羅斯的15.5%。這一復蘇主要得益於2025年比特幣大漲至12.6萬美元的歷史高點、地方政府廉價電力供應過剩以及礦機銷售激增。全球第二大礦機制造商嘉楠科技2024年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佔比從2022年的2.2%飆升至30%,顯示中國礦工正以新策略應對監管環境。
算力版圖重構:中國礦業的隱祕復蘇路徑
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最新數據,中國比特幣算力份額在經歷2021-2023年的斷崖式下跌後,已穩步回升至14%的全球佔比。這一數字意味着中國目前貢獻了全球145 EH/s的算力,相當於約100萬臺最新一代礦機的運算能力。盡管與禁令前65%的巔峯份額相去甚遠,但這一復蘇趨勢已使中國超越哈薩克斯坦,重新躋身全球挖礦三強之列。
(來源:Hashrate Index)
從地理分布看,中國礦工的活動中心發生了顯著轉移。四川、雲南等傳統水電富集區仍保留部分算力,但新疆、內蒙古等火電資源豐富的地區復蘇更爲明顯。這種分布變化反映了礦工對穩定電力的偏好,以及地方政府對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態度的微妙轉變。特別是在一些財政壓力較大的地區,地方政府對“閒置數據中心”的默許爲礦工提供了生存空間。
礦機銷售數據爲這一復蘇提供了有力佐證。全球第二大礦機制造商嘉楠科技2024年財報顯示,其全球營收的30%來自中國市場,較2022年的2.2%增長超過12倍。更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銷售額環比激增50%,這一時間點恰好與比特幣價格從4月的7.4萬美元飆升至10月的12.6萬美元歷史高點相吻合,顯示價格復蘇是挖礦活動回暖的關鍵催化劑。
從全球競爭格局看,美國仍以37.8%的市場份額(389 EH/s)保持絕對領先,俄羅斯以15.5%位居第二。中國當前的復蘇速度若持續,很可能在2026年初超越俄羅斯,重新奪回全球第二的位置。這種格局變化不僅影響算力分布,也可能改變比特幣網路的地緣政治風險狀況。
全球比特幣挖礦算力分布關鍵數據
美國:市場份額37.8%,算力389 EH/s,持續領先
俄羅斯:市場份額15.5%,新興挖礦中心
中國:市場份額14%,算力145 EH/s,復蘇強勁
哈薩克斯坦:市場份額8.7%,受能源政策影響
加拿大:市場份額6.5%,清潔能源優勢
復蘇驅動因素:價格、電力與政策的三重共振
比特幣價格的史無前例的漲爲挖礦活動提供了核心經濟激勵。2025年4月至10月期間,比特幣從7.4萬美元飆升至12.6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使得即使能效較低的老舊礦機也能實現盈利。根據F2Pool數據,在電價0.05美元/度的條件下,螞蟻S19 XP Hyd等新一代礦機的日收益在價格峯值時期超過20美元,投資回收期縮短至12個月內,這種盈利能力吸引了資本重新流入。
廉價且過剩的電力供應是中國礦工回歸的基礎條件。路透社報道指出,一些財政緊張的地方政府在數據中心領域過度投資,導致電力供應過剩和計算資源閒置,這爲礦工提供了理想的運營環境。特別是在西南地區的水電季節,電價可低至0.03美元/度,較美國德州的平均0.07美元/度具有明顯成本優勢,這種差價在全球化的算力市場中形成了套利機會。
川普政府的親加密政策間接推動了中國挖礦的復蘇。美國對加密貨幣的友好態度提振了市場信心,同時中國礦工通過復雜的離岸架構繼續參與全球算力競爭。許多礦工在香港或新加坡設立控股公司,通過租賃協議將礦機部署在中國大陸,這種模式既規避了監管限制,又保持了運營效率。
技術進步同樣促進了挖礦的復蘇。新一代礦機的能效比顯著提升,如比特大陸S21的能效比達到16 J/TH,較三年前的主流機型提升超過40%。這種技術進步降低了挖礦的能源足跡,使其更容易融入地方的能源管理體系,特別是在與風電、光伏等間歇性能源結合時,挖礦可以作爲靈活的電力負載平衡工具。
礦機產業鏈變遷:從制造到銷售的適應性調整
中國礦機制造商在全球市場中的角色發生了深刻變化。盡管中國境內的挖礦活動受到限制,但比特大陸、嘉楠科技等制造商通過國際化布局繼續主導全球礦機供應。嘉楠科技2025年第二季度銷售額激增50%,其中超過70%的增量來自亞太地區,顯示中國買家通過境外實體採購礦機的模式已成爲新常態。
銷售渠道的演變同樣值得關注。傳統的直接銷售模式逐漸被復雜的跨境供應鏈取代,礦機制造商通過在香港、新加坡的子公司接收訂單,然後將設備運往自由港或保稅區,最終用戶自行安排物流至實際運營地。這種模式雖然增加了交易成本,但爲礦工提供了必要的法律隔離,使他們在監管灰色地帶能夠繼續運營。
礦機融資方式也呈現創新趨勢。由於傳統銀行渠道對挖礦行業仍持謹慎態度,設備租賃和算力代幣化成爲新興融資方式。部分礦工選擇與投資機構合作,由後者持有礦機所有權,礦工僅提供運營服務並分享收益。這種輕資產模式降低了政策風險,使礦工能夠更靈活地應對監管變化。
從技術路線看,中國礦機制造商正加速液冷、浸沒式冷卻等先進技術的商業化。這些技術不僅提升能效,還顯著降低噪音,使礦場能夠更靠近城市區域部署。比特大陸在四川試點的液冷礦場實現了PUE值(電源使用效率)1.05的行業領先水平,這種能效表現有助於改善挖礦的公共形象,爲政策松動創造可能。
地緣政治維度:全球算力競爭的新平衡
比特幣挖礦的地緣政治意義在禁令後時期愈發凸顯。美國通過德克薩斯、懷俄明等州的友好政策成功吸引了大量中國資本和技術,但中國算力的復蘇表明全球算力分布正趨向多極化。這種多極化對比特幣網路的長期安全具有積極意義,因爲算力分布越分散,網路遭受地緣政治衝擊的韌性就越強。
能源政策的國際競爭影響着算力流向。俄羅斯憑藉廉價的天然氣電力在2023-2024年期間迅速崛起,但西方制裁限制了其礦機進口和技術更新,增長勢頭受阻。中東地區特別是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正積極布局挖礦產業,但起步較晚,基礎設施尚不完善。中國的復蘇正是在這種全球能源轉型和地緣政治重構的背景下發生的。
從網路安全角度,中國算力份額的適度回升可能對比特幣網路有利。比特幣核心開發者一直擔憂算力過度集中於北美帶來的潛在風險,包括監管協同攻擊和單點故障問題。中國算力的回歸,加上中亞、北歐等新興算力中心的崛起,正在構建更加去中心化的全球算力地圖。
中美在數字資產領域的競爭也反映在挖礦行業。美國試圖通過立法和監管將挖礦納入正規經濟,中國則通過實際默許維持其在全球算力市場的影響力。這種競爭態勢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美國的合規化路徑和中國的靈活性路徑,長期來看哪種模式更具競爭力將影響全球算力格局的最終形態。
盈利能力挑戰:哈希價格波動下的運營策略
盡管算力復蘇,中國礦工仍面臨嚴峻的盈利挑戰。哈希價格指數(Hashprice Index)從2025年高點的49美元跌至年末的34美元,降幅超過30%,嚴重擠壓了礦工的利潤空間。這一指標衡量每單位算力(1 TH/s)的日均預期收益,其下降主要源於比特幣價格回調和新算力持續上線導致的競爭加劇。
電力成本結構的變化迫使礦工調整運營策略。傳統上依賴季節性水電的礦工現在更傾向於與火電廠籤訂長期購電協議,以換取更穩定的電力供應和更優惠的電價。在新疆部分地區,礦工甚至直接投資光伏電站,通過“自發自用”模式進一步降低電力成本,這種垂直整合策略在哈希價格下跌時期尤爲重要。
礦池競爭格局同樣影響着個體礦工的收益。隨着算力重新聚集,中國的礦池如螞蟻礦池、BTC. com重新活躍,但與北美礦池的競爭更加激烈。爲了吸引算力,各大礦池競相降低手續費,推出附加服務如跨池切換、實時監控等,這種競爭雖然短期內有利於礦工,但長期可能影響礦池的研發投入和服務質量。
面對市場波動,風險管理成爲礦工生存的關鍵。成熟礦工普遍採用多種對沖策略,包括算力遠期合約、期權交易和穩定的挖礦模式。部分礦工甚至將業務擴展至AI計算等高附加值領域,通過多元化收入來源平衡比特幣挖礦的週期性風險。這種業務轉型在四川、貴州等計算資源豐富地區尤爲明顯。
未來展望:政策環境與技術演進的交織影響
中國比特幣挖礦的未來發展取決於政策環境與技術演進的雙重因素。從政策角度看,盡管全面解禁的可能性較低,但地方政府對“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重新定義可能爲挖礦創造更寬松的環境。特別是在碳中和目標下,挖礦作爲靈活負載消納棄風棄光的價值正獲得更多認可,這種認知轉變可能推動政策微調。
技術演進將深刻影響挖礦的地理分布和運營模式。下一代礦機的能效比有望突破15 J/TH大關,使挖礦在更高電價地區也能保持盈利。同時,模塊化部署和集裝箱式礦場降低了基礎設施投資門檻,使礦工能夠更快地響應政策變化和能源價格波動,這種靈活性對中國礦工尤其重要。
全球監管趨勢的中國影響不容忽視。隨着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建立明確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中國面臨保持技術影響力與防控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挑戰。完全排斥加密資產可能使中國在Web3技術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這種戰略考量可能促使監管態度在未來幾年發生微妙變化。
從能源結構轉型視角,比特幣挖礦與可再生能源的結合可能成爲政策突破口。中國在風電、光伏領域的巨大投資產生了大量間歇性電力,挖礦作爲可中斷負載可以有效提升這些能源的利用率。內蒙古、寧夏等地的試點項目正在探索“新能源+算力”的商業模式,若證明經濟可行,可能爲挖礦贏得更廣泛的社會認可。
當中國比特幣算力在禁令的陰影下悄然復蘇時,我們見證的不僅是礦工的韌性,更是全球數字經濟治理的復雜現實。在政策與市場、監管與創新、能源與計算的交匯處,比特幣挖礦已成爲測試各方平衡能力的試金石。中國礦工的回歸不僅改變了全球算力版圖,更提出了一個深刻問題:在數字時代,資本、技術和能源的流動是否終將超越傳統監管邊界?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將決定下一個十年全球數字經濟的格局與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