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DeFi创业者必读:如何打造全方位高效审计策略
DeFi创业者的审计指南:如何选择安全审计商并建立有效的"审计观"
在加密行业中,审计对于确保项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观察表明,一些领先的项目如Lido和Compound在审计方面投入巨大,通常高达七位数美元,并经常聘请多家审计服务商对同一批产品代码进行审核。
这一方面反映了DeFi夏天以来头部项目获得了丰厚回报,有足够资金持续投入以构建更深厚的竞争壁垒。另一方面,这也为行业内的其他项目和创业者展示了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工作并非简单的"付费-雇人-出报告-宣传"流程,而是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审计观"和方法论。项目方需要考虑哪些产品需要审计、如何选择供应商、如何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如何以最具成本效益和安全的方式完成审计工作。
本文将从实际创业和项目运营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个理想的"审计观"应该是什么样的。
安全服务商概览
近2-3年来,可选择的审计供应商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市面上常见的审计供应商约有15-20家。根据经验和同行交流,综合考虑口碑、技术能力和覆盖完整度,一些供应商如Peckshield、SlowMist、Trail of bits和OpenZeppelin等可以被视为第一梯队。
总体而言,中国背景的供应商仍然是加密行业中文项目的首选,主要优势在于无时差沟通和语言便利,定价也相对合理,通常为每人每周12,000-15,000美元,会随市场淡旺季有所波动。相比之下,海外供应商在中文项目中知名度较低,但由于品牌溢价、创始团队资源或技术能力等因素,定价通常高出1.5-2倍。某些海外供应商甚至能获得巨额订单,例如某平台曾以单季度超百万美元的价格聘请OpenZeppelin进行审计。
除传统审计供应商外,还存在一类"白帽社区"服务商,如某些漏洞赏金平台。这种模式是传统安全领域的成熟业态,近两年在加密行业兴起。项目方在平台上发布希望被审计的模块(如前端、后端、智能合约等),定义bug的严重程度和相应赏金,吸引"白帽黑客"主动报告问题。这可以作为传统审计的有益补充,但要求项目方能够准确定义bug分类、级别和覆盖范围,并提供合理的赏金。
审计流程、方法论和成本控制
对于项目方而言,在首次请审计商审核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确保内部已进行至少两轮测试,如有可能,最好再进行一轮社区公测,避免paying for obvious issues。
尽可能将代码按项目里程碑打包,一次性交付审计,以控制成本。
确保对接人了解产品整体运行原理、大致代码量和主要模块分布,避免initial setup阶段需求沟通不清。
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排期,对重要产品节点考虑付费锁定排期。
尽管市场上供应商众多,但各家排期差异巨大。建议就同一段代码向至少3个审计商发出评估请求,获取排期、报价和工作量评估。对重要产品节点,建议预付30%-50%费用锁定排期,避免影响进度。通常,中文供应商建议提前2-4周预约,海外供应商至少提前1个月。
确定排期和报价后,项目代码交付审计商开始review。过程中,负责任的审计商会就疑问与项目方讨论。项目对接人有责任与审计商保持良好沟通,并确保:
项目方需要有明确立场,适度保留控制权
审计公司主要关注代码质量、逻辑和安全性,很少涉及代码与业务的关联。有时调整代码逻辑或安全性可能会影响业务逻辑。
例如,对于合约权限升级、费率调整、代币增发等关键模块,从业务早期发展角度来看,实际上需要项目方核心成员能够单独控制,以便在市场变化或突发安全事件时及时调整,而不是一味追求多重签名控制,影响项目在危机时刻的应变能力。
合理保留"后门"或"超级权限"不仅关系到项目本身,也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生存。试想,如果某些交易所没有采取紧急措施,某些稳定币没有暂停赎回,某些公链没有"停链维护",行业现状可能会大不相同。
持续沟通和分享推动长期安全
审计商的服务可以发现问题,但无法保证100%安全,安全事故随时可能发生。一方面,项目方需要主动与审计公司沟通,商讨如何处理(可能包括赔偿、免费二次审计、退款等方案)。另一方面,每个安全漏洞的发现和修复都关系到整个行业的进步。在不涉及关键商业利益的情况下,鼓励所有项目方与审计公司一起公开回顾类似问题,这有助于行业共享更高的安全标准,长期来看也能降低每个项目的审计成本。
项目决策层应具备黑客思维,重视社区力量
审计是一场持久的资金战,是项目竞争的重要壁垒。一方面,应该在每个产品里程碑之间持续投入资金,聘请知名、可靠的外部审计商覆盖可能的安全漏洞。另一方面,也应重视社区力量,鼓励白帽社区参与项目的安全建设。
笔者曾以约3万美元的赏金,成功邀请到一位社区白帽成员,帮助调试并修复了一个管理百万美元资金的合约。
此外,尽量复用成熟合约,而不是另辟蹊径,也是一种有效的降本增效方法。
结语
加密行业的创业门槛已显著提高,数百万美元的融资在当前市场并不罕见。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要真正支撑一套可靠、安全、稳定的去中心化应用非常困难,即使是行业顶级应用也无法保证绝对安全。
因此,从成本控制角度出发,每个初创项目在选择合约和模型时应尽可能嵌入现有的成熟设施,避免重新发明轮子。常见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贷平台、收益聚合器、流动性质押及再质押,甚至衍生品交易、合成资产等品类,都有一批成熟可用的基础设施供新项目复用和嵌套。这不仅能降低项目的安全成本,还能有效增强项目本身的安全性,并确保系统安全随着复用对象的升级而进化。
从行业整体角度来看,实现全面安全需要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贡献。
对于审计商而言:1)需防范项目方可能存在的小心思,如使用与实际上线不同的代码版本进行审计。建议在项目正式部署后再次验证实际代码版本。2)可以考虑探索与保险相结合的模式,为采购大额服务的客户提供安全事故赔付机制,保障项目方权益。3)更广泛地公布审计案例和调试经验。审计行业类似医疗行业,整体进步既依赖长期技术研发投入,也高度依赖案例积累。从这个角度看,常被用户调侃的"公关式审计"也是推动行业进步的一种动力,至少能让更多审计案例被行业共享。
对于用户而言:1)应采取冷热钱包分离,为不同去中心化应用使用专门的钱包地址,定期清理未知授权,不操作来历不明的空投代币等安全措施。2)高净值用户应养成定期查阅各家审计商发布的安全事件报告的习惯,对常见安全风险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