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澳大利亚加密监管重磅立法:每年可释放240亿美元生产力红利

澳大利亚政府正式提交《公司法修正案(数字资产框架)法案2025》,确立该国首个全面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与托管平台监管框架。新规要求加密企业必须持有澳大利亚金融服务许可证(AFSL)并接受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监管,同时为合规企业提供18个月过渡期。财政部长Jim Chalmers表示,该法案在强化投资者保护的同时,有望每年释放240亿美元的生产力增益,标志着澳大利亚加密监管进入全新时代。

立法框架核心:AFSL许可与双类别监管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推出的数字资产监管法案从根本上重塑了加密行业的合规图景。该法案首次明确规定,所有为客户持有加密货币的交易所和托管服务商必须申请澳大利亚金融服务许可证,这将使它们正式纳入ASIC的监管范围。财政部长Jim Chalmers与金融服务部长Daniel Mulino在联合声明中强调,“我们严肃对待澳大利亚加密行业”,同时指出区块链和数字资产为经济、金融部门和商业机构提供了重大机遇。

该法案将所有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公司纳入金融体系,以确保它们符合适用于整个行业的透明度、诚信和消费者保护标准。联合声明指出:“澳大利亚每年有望通过释放数字金融创新潜力,提高生产力并节省成本高达240亿美元。”

法案创新性地引入两个全新的许可证类别——“数字资产平台”和“代币化托管平台”,这种区分反映了企业在持有和转移客户资金方面扮演的不同角色。Mulino特别说明,改革针对的是控制客户资产的企业而非底层技术,并警告称“目前企业可以在没有任何金融法律保障的情况下持有无限量的客户加密资产”。这种精准的监管定位既承认了技术中性原则,又确保了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

从监管逻辑来看,澳大利亚采取了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类似的路径,但增加了更适合本地市场的特色设计。与新加坡的支付服务许可证(PSA)制度相比,澳大利亚的AFSL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是在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制度方面。这种高标准反映了澳大利亚政府希望在保护投资者与促进行业发展间取得平衡的监管哲学。

澳大利亚加密监管法案关键条款

许可证要求

  • 强制持有 AFSL 许可证
  • 接受 ASIC 持续监管
  • 两类新型许可证:数字资产平台、代币化托管平台

豁免条件

  • 年交易额低于 1000 万澳元(约 650 万美元)的小型运营商
  • 加密活动与非金融服务偶发的企业

过渡安排

  • 18 个月合规宽限期
  • 需提交服务指南披露费用与风险

执法措施

  • 对违规行为设严格处罚
  • ASIC 有权下架违规平台

监管分级与过渡安排体现务实考量

法案展现了澳大利亚监管机构的务实态度,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设置了差异化要求。年交易额低于1000万澳元(约650万美元)的小型运营商可获得豁免,同时那些加密活动仅作为非金融服务附带业务的企业也不在许可范围内。这种分级监管思路既减轻了初创企业的合规负担,又确保主要风险点得到充分覆盖,与美国各州货币汇兑许可证(MTL)的复杂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18个月的过渡期设置尤为关键,它为现有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来完成许可证申请和系统改造。Mulino明确表示,这一安排旨在为合规企业提供平稳过渡的空间。考虑到澳大利亚加密市场目前由多家主流CEX主导,这些机构大多已建立一定的合规基础,过渡期将帮助它们进一步完善风控体系,而非从零开始构建。

服务指南要求是另一项值得关注的制度创新。平台必须向客户明确披露费用结构、风险因素以及资产管理制度,这种透明度义务类似于传统金融领域的招股说明书要求。从投资者保护角度看,这将显著改善目前加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同时,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也为后续监管执法提供了明确依据。

政治进程与行业影响深度分析

法案目前已通过议会一读并立即进入二读阶段,这一快速推进程序反映了政府对立法通过的迫切态度。在众议院,总理Anthony Albanese领导的工党凭借稳定多数席位预计能轻松确保法案通过,而真正的挑战将出现在参议院,工党可能需要争取中立议员和反对党立法者的支持才能最终通过改革方案。

澳大利亚加密行业对法案的反馈呈现出谨慎欢迎的态势。尽管业界普遍认可监管明确性的价值,但多个参与方呼吁简化规则并澄清定义。特别是关于“数字资产”和“控制客户资产”等关键概念的范围,业界希望获得更具体的指引。这种反馈体现了行业对监管可预测性的需求,也暗示后续实施条例的制定将至关重要。

从市场结构角度看,新规可能加速行业整合进程。大型国际交易平台凭借丰富的合规经验和资源储备,在申请AFSL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小型本土运营商则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这种趋势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提升,但同时也为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的专业服务商创造了差异化竞争机会。

全球监管趋势下的澳大利亚路径选择

澳大利亚此次立法是全球加密监管浪潮中的重要一环,但其路径选择独具特色。与美国通过执法进行监管和欧盟通过MiCA框架全面立法不同,澳大利亚采取了中间路线——既不是简单的“打地鼠”式执法,也不是面面俱到的统一规则,而是聚焦于托管和交易这两个关键环节。

从监管哲学层面分析,澳大利亚模式体现了实用主义传统。法案明确区分了技术本身和技术应用,仅对控制客户资产的企业施加许可要求,而不干预底层区块链协议的开发与部署。这种思路既避免了过度监管可能对技术创新造成的抑制,又确保了金融稳定和消费者保护的核心关切得到满足。

ASIC的执法记录为新规的有效性提供了信心支持。自2023年7月以来,该机构已下线超过1.4万个诈骗和钓鱼网站,其中加密相关欺诈占清理总数的20%。这种积极的执法姿态,结合即将实施的新规,有望显著提升澳大利亚加密市场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为机构资金的大规模入场扫除障碍。

加密监管新范式与亚太竞争格局

澳大利亚加密托管法案的推出,不仅标志着该国数字资产监管进入成熟阶段,更代表了亚太地区在加密治理领域的又一重要探索。随着香港、新加坡、日本等金融中心相继建立各自的加密监管框架,澳大利亚此次立法进一步丰富了区域经验,为形成协调互认的监管标准贡献了关键要素。对于加密行业而言,明确且一致的监管环境比税收优惠或补贴更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澳大利亚此举正是向这一目标迈出的实质性一步。随着法案在议会进程的推进,全球加密社区将密切关注这一监管实验的成效,它很可能成为中等规模经济体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典范案例。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