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中国比特币挖矿算力悄然重夺全球第三,比特大陆、嘉楠科技转换运营策略

尽管2021年全面禁令仍在,中国比特币挖矿算力已悄然恢复至全球市场份额的14%,以145 EH/s的算力规模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的37.8%和俄罗斯的15.5%。这一复苏主要得益于2025年比特币大涨至12.6万美元的历史高点、地方政府廉价电力供应过剩以及矿机销售激增。全球第二大矿机制造商嘉楠科技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2.2%飙升至30%,显示中国矿工正以新策略应对监管环境。

算力版图重构:中国矿业的隐秘复苏路径

根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中心最新数据,中国比特币算力份额在经历2021-2023年的断崖式下跌后,已稳步回升至14%的全球占比。这一数字意味着中国目前贡献了全球145 EH/s的算力,相当于约100万台最新一代矿机的运算能力。尽管与禁令前65%的巅峰份额相去甚远,但这一复苏趋势已使中国超越哈萨克斯坦,重新跻身全球挖矿三强之列。

各国比特币挖矿算力占比排名

(来源:Hashrate Index)

从地理分布看,中国矿工的活动中心发生了显著转移。四川、云南等传统水电富集区仍保留部分算力,但新疆、内蒙古等火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复苏更为明显。这种分布变化反映了矿工对稳定电力的偏好,以及地方政府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态度的微妙转变。特别是在一些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地方政府对“闲置数据中心”的默许为矿工提供了生存空间。

矿机销售数据为这一复苏提供了有力佐证。全球第二大矿机制造商嘉楠科技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球营收的30%来自中国市场,较2022年的2.2%增长超过12倍。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环比激增50%,这一时间点恰好与比特币价格从4月的7.4万美元飙升至10月的12.6万美元历史高点相吻合,显示价格复苏是挖矿活动回暖的关键催化剂。

从全球竞争格局看,美国仍以37.8%的市场份额(389 EH/s)保持绝对领先,俄罗斯以15.5%位居第二。中国当前的复苏速度若持续,很可能在2026年初超越俄罗斯,重新夺回全球第二的位置。这种格局变化不仅影响算力分布,也可能改变比特币网络的地缘政治风险状况。

全球比特币挖矿算力分布关键数据

美国:市场份额37.8%,算力389 EH/s,持续领先

俄罗斯:市场份额15.5%,新兴挖矿中心

中国:市场份额14%,算力145 EH/s,复苏强劲

哈萨克斯坦:市场份额8.7%,受能源政策影响

加拿大:市场份额6.5%,清洁能源优势

复苏驱动因素:价格、电力与政策的三重共振

比特币价格的史无前例的上涨为挖矿活动提供了核心经济激励。2025年4月至10月期间,比特币从7.4万美元飙升至12.6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使得即使能效较低的老旧矿机也能实现盈利。根据F2Pool数据,在电价0.05美元/度的条件下,蚂蚁S19 XP Hyd等新一代矿机的日收益在价格峰值时期超过20美元,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2个月内,这种盈利能力吸引了资本重新流入。

廉价且过剩的电力供应是中国矿工回归的基础条件。路透社报道指出,一些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在数据中心领域过度投资,导致电力供应过剩和计算资源闲置,这为矿工提供了理想的运营环境。特别是在西南地区的水电季节,电价可低至0.03美元/度,较美国德州的平均0.07美元/度具有明显成本优势,这种差价在全球化的算力市场中形成了套利机会。

特朗普政府的亲加密政策间接推动了中国挖矿的复苏。美国对加密货币的友好态度提振了市场信心,同时中国矿工通过复杂的离岸架构继续参与全球算力竞争。许多矿工在香港或新加坡设立控股公司,通过租赁协议将矿机部署在中国大陆,这种模式既规避了监管限制,又保持了运营效率。

技术进步同样促进了挖矿的复苏。新一代矿机的能效比显著提升,如比特大陆S21的能效比达到16 J/TH,较三年前的主流机型提升超过40%。这种技术进步降低了挖矿的能源足迹,使其更容易融入地方的能源管理体系,特别是在与风电、光伏等间歇性能源结合时,挖矿可以作为灵活的电力负载平衡工具。

矿机产业链变迁:从制造到销售的适应性调整

中国矿机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中国境内的挖矿活动受到限制,但比特大陆、嘉楠科技等制造商通过国际化布局继续主导全球矿机供应。嘉楠科技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激增50%,其中超过70%的增量来自亚太地区,显示中国买家通过境外实体采购矿机的模式已成为新常态。

销售渠道的演变同样值得关注。传统的直接销售模式逐渐被复杂的跨境供应链取代,矿机制造商通过在香港、新加坡的子公司接收订单,然后将设备运往自由港或保税区,最终用户自行安排物流至实际运营地。这种模式虽然增加了交易成本,但为矿工提供了必要的法律隔离,使他们在监管灰色地带能够继续运营。

矿机融资方式也呈现创新趋势。由于传统银行渠道对挖矿行业仍持谨慎态度,设备租赁和算力代币化成为新兴融资方式。部分矿工选择与投资机构合作,由后者持有矿机所有权,矿工仅提供运营服务并分享收益。这种轻资产模式降低了政策风险,使矿工能够更灵活地应对监管变化。

从技术路线看,中国矿机制造商正加速液冷、浸没式冷却等先进技术的商业化。这些技术不仅提升能效,还显著降低噪音,使矿场能够更靠近城市区域部署。比特大陆在四川试点的液冷矿场实现了PUE值(电源使用效率)1.05的行业领先水平,这种能效表现有助于改善挖矿的公共形象,为政策松动创造可能。

地缘政治维度:全球算力竞争的新平衡

比特币挖矿的地缘政治意义在禁令后时期愈发凸显。美国通过德克萨斯、怀俄明等州的友好政策成功吸引了大量中国资本和技术,但中国算力的复苏表明全球算力分布正趋向多极化。这种多极化对比特币网络的长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因为算力分布越分散,网络遭受地缘政治冲击的韧性就越强。

能源政策的国际竞争影响着算力流向。俄罗斯凭借廉价的天然气电力在2023-2024年期间迅速崛起,但西方制裁限制了其矿机进口和技术更新,增长势头受阻。中东地区特别是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正积极布局挖矿产业,但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中国的复苏正是在这种全球能源转型和地缘政治重构的背景下发生的。

从网络安全角度,中国算力份额的适度回升可能对比特币网络有利。比特币核心开发者一直担忧算力过度集中于北美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监管协同攻击和单点故障问题。中国算力的回归,加上中亚、北欧等新兴算力中心的崛起,正在构建更加去中心化的全球算力地图。

中美在数字资产领域的竞争也反映在挖矿行业。美国试图通过立法和监管将挖矿纳入正规经济,中国则通过实际默许维持其在全球算力市场的影响力。这种竞争态势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美国的合规化路径和中国的灵活性路径,长期来看哪种模式更具竞争力将影响全球算力格局的最终形态。

盈利能力挑战:哈希价格波动下的运营策略

尽管算力复苏,中国矿工仍面临严峻的盈利挑战。哈希价格指数(Hashprice Index)从2025年高点的49美元跌至年末的34美元,降幅超过30%,严重挤压了矿工的利润空间。这一指标衡量每单位算力(1 TH/s)的日均预期收益,其下降主要源于比特币价格回调和新算力持续上线导致的竞争加剧。

电力成本结构的变化迫使矿工调整运营策略。传统上依赖季节性水电的矿工现在更倾向于与火电厂签订长期购电协议,以换取更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更优惠的电价。在新疆部分地区,矿工甚至直接投资光伏电站,通过“自发自用”模式进一步降低电力成本,这种垂直整合策略在哈希价格下跌时期尤为重要。

矿池竞争格局同样影响着个体矿工的收益。随着算力重新聚集,中国的矿池如蚂蚁矿池、BTC. com重新活跃,但与北美矿池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吸引算力,各大矿池竞相降低手续费,推出附加服务如跨池切换、实时监控等,这种竞争虽然短期内有利于矿工,但长期可能影响矿池的研发投入和服务质量。

面对市场波动,风险管理成为矿工生存的关键。成熟矿工普遍采用多种对冲策略,包括算力远期合约、期权交易和稳定的挖矿模式。部分矿工甚至将业务扩展至AI计算等高附加值领域,通过多元化收入来源平衡比特币挖矿的周期性风险。这种业务转型在四川、贵州等计算资源丰富地区尤为明显。

未来展望:政策环境与技术演进的交织影响

中国比特币挖矿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政策环境与技术演进的双重因素。从政策角度看,尽管全面解禁的可能性较低,但地方政府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重新定义可能为挖矿创造更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在碳中和目标下,挖矿作为灵活负载消纳弃风弃光的价值正获得更多认可,这种认知转变可能推动政策微调。

技术演进将深刻影响挖矿的地理分布和运营模式。下一代矿机的能效比有望突破15 J/TH大关,使挖矿在更高电价地区也能保持盈利。同时,模块化部署和集装箱式矿场降低了基础设施投资门槛,使矿工能够更快地响应政策变化和能源价格波动,这种灵活性对中国矿工尤其重要。

全球监管趋势的中国影响不容忽视。随着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建立明确的加密资产监管框架,中国面临保持技术影响力与防控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挑战。完全排斥加密资产可能使中国在Web3技术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战略考量可能促使监管态度在未来几年发生微妙变化。

从能源结构转型视角,比特币挖矿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可能成为政策突破口。中国在风电、光伏领域的巨大投资产生了大量间歇性电力,挖矿作为可中断负载可以有效提升这些能源的利用率。内蒙古、宁夏等地的试点项目正在探索“新能源+算力”的商业模式,若证明经济可行,可能为挖矿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当中国比特币算力在禁令的阴影下悄然复苏时,我们见证的不仅是矿工的韧性,更是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复杂现实。在政策与市场、监管与创新、能源与计算的交汇处,比特币挖矿已成为测试各方平衡能力的试金石。中国矿工的回归不仅改变了全球算力版图,更提出了一个深刻问题:在数字时代,资本、技术和能源的流动是否终将超越传统监管边界?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决定下一个十年全球数字经济的格局与走向。

BTC3.7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