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马斯克财富超 4 大加密币总和!2035 兆富翁挑战去中心化
马斯克的净资产预计将在 2035 年达到 1 兆美元,超过以太坊、USDT、XRP 和 BNB 目前市值的总和。特斯拉股东已批准一项薪酬方案,若该方案设定的里程碑目标全部达成,马斯克持股比例将达 25%,按特斯拉 8.5 兆美元市值计算,仅其股份价值就约为 2.3 兆美元。
特斯拉薪酬方案:通往兆富翁的阶梯
(来源:New York Times)
在 11 月 6 日召开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超过 75% 的投票支持了这项以期权为核心的多年期计划。该计划的薪酬发放设有明确前提:特斯拉需突破一系列营运与估值门槛,包括实现近 8.5 兆美元的市值,以及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技术与人形机器人。
若马斯克的所有期权股份均归属并行权,在不考虑股权稀释与融资影响的情况下,他的实际持股比例或达到 25% 左右。按特斯拉 8.5 兆美元市值计算,仅其 27% 的股份价值就约为 2.3 兆美元。特斯拉这一方案背后的数值逻辑,形成了一种反常的对比:单一个体的股权敞口,竟有可能超过四大主流山寨币(ETH、USDT、XRP 和 BNB)目前市值总和。
截至 2025 年年中,SpaceX 在私人市场的估值已接近 3500 亿美元,已有公开乐观预测显示,到 2030 年,该公司在国防与宽频领域的估值将突破兆美元。关于 xAI 的融资传言,估值区间在 750 亿至 2000 亿美元之间。综合来看,这份期权方案的「收益凸性」,将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与少数「非此即彼」的结果深度绑定,其中最关键的便是自动驾驶计程车(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展。
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受技术限制,更受政策制约。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特斯拉目前仅持有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颁发的「带安全驾驶员测试许可」,尚未获得能开启商业化营运的「无人驾驶测试与部署许可」。据加州政府记录与路透社报导,打车服务的各阶段推进,还需获得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CPUC)的单独批准。
以太坊的兆美元挑战:需突破 1 万美元
目前,马斯克的净资产已超过任何单一山寨币的市值。在加密货币领域,仅有比特币的市值(超 2 兆美元)高于他的个人财富。市值排名第二的以太坊,近几个月市值在 3900 亿至 6000 亿美元区间波动,当前约为 4000 亿美元,比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低约 1000 亿美元。
若以太坊要在未来十年内超越马斯克、率先突破 1 兆美元估值,在特斯拉市值不超过 3 兆美元的前提下,其价格需突破 1 万美元。以下是三种情境分析:
1. 保守情境(马斯克勉强达标)
特斯拉市值:3 兆美元
马斯克 25% 股份:7500 亿美元
SpaceX 估值:5000 亿美元
xAI 估值:500-1000 亿美元
总资产约:1.3-1.35 兆美元(扣除行权成本和税费后可能不足 1 兆)
以太坊需求:价格达 5000 美元,市值约 6250 亿美元(马斯克胜出)
2. 基准情境(马斯克稳定达标)
特斯拉市值:5 兆美元
马斯克持股价值:1.25-1.45 兆美元
SpaceX 估值:1 兆美元
xAI 估值:2000 亿美元
马斯克净资产:稳超 1 兆美元
以太坊需求:价格接近 1 万美元,市值 1.2-1.25 兆美元(接近平手)
3. 乐观情境(马斯克大幅超越)
特斯拉市值:8.5 兆美元
马斯克持股价值:2.1-2.3 兆美元
SpaceX 估值:2.5 兆美元
xAI 估值:5000 亿美元
马斯克总财富:达数兆美元级别
以太坊需求:价格需远超 1.5 万美元才能竞争(马斯克大胜)
这种对比并非「个人英雄」与「技术协议」的较量,而是「股权期权收益」与「网路采用率」的竞赛。加密货币要达到 1-2 兆美元规模,依赖的是采用率、吞吐量与资金流动;而创始人要累积 1 兆美元以上财富,依赖的则是少数技术突破与监管放行。
财富集中挑战去中心化理念
当埃隆·马斯克的身价突破兆美元大关时,这不仅仅是个人成功的标志,更将预示着经济史迈入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人影响力足以与主权国家匹敌。作为比特币持有者,中本聪提出的「去中心化财富」与「金融民主化」愿景被视为权力分散的蓝图,这一理念能降低价值体系对单一主体的依赖。然而,随着资本、人工智慧与政策逐渐向马斯克不断扩张的商业帝国聚拢,他的崛起也揭示出我们偏离这一理念的程度之深。
「价值」的归属正再次走向集中,只不过这一次,掌控者并非政府或银行,而是那些将技术转化为杠杆工具的个人。有人认为,比特币是私有财产最纯粹的形态:不可没收、无国界、完全由个人掌控。从这个角度看,中本聪或许不会将「兆富翁的出现」视为去中心化的失败,而可能将其看作去中心化发展过程中合乎逻辑(尽管非预期)的结果。
从规模视角来看,Forbes 杂志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亿万富豪人数达到 3028 人,创历史新高。而全球总人口约为 82.3 亿,这意味着每 270 万人中仅约 1 人能跻身亿万富豪行列。据瑞银(UBS)估计,全球家庭财富总额为 450 兆美元,1 兆美元仅占其中的 0.22%。1 兆美元的个人财富,约相当于 1 亿至 1.3 亿名「中等财富水准成年人」的净资产总和。
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表的研究显示,对超级富豪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菁英主义」观念,会降低人们对财富再分配与累进税制的支持——这种影响在低收入群体中同样存在。政治学领域的长期研究表明,政策结果对富裕阶层偏好的回应度,远高于对普通公民偏好的回应度。
谁会赢得这场兆美元竞赛?
最终,无论首个突破 1 兆美元的是个人还是网路,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希望赋予哪种体系以力量?是建立在个人野心之上的体系,还是基于集体认同与参与的体系?
人们可以赞赏马斯克的执行力或技术创新,但无需推崇「富豪崇拜文化」——这种文化会削弱对财富再分配的支持,同时放大菁英阶层对政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