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33 枚 CGN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关详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CGN 或相关活动(Launchpool / CandyDrop)相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发帖赢代币CGN
4️⃣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1,333 CGN)
🥇 一等奖(1名):333 CGN
🥈 二等奖(2名):200 CGN / 人
🥉 三等奖(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比特币「商标」纠纷引发混乱!全球商品被迫下架,法院最终判决出炉
一名西班牙人于 2025 年注册比特币标志性橘底白「₿」商标,并向 Amazon 与 Etsy 等电商平台提出侵权申诉,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比特币主题商品被迫下架。然而,西班牙毕尔包商业法院于 2024 年判决、2025 年 5 月上诉法院维持原判,明确认定比特币 Logo 属「公共产业符号」。
「商标蟑螂」一纸申请,全球商品数小时下架
(来源:WIPO)
比特币的标志性橘底白「₿」Logo,近日竟成为商标纠纷焦点。一名西班牙个人于今年注册该图样商标,并向多个电商平台提出侵权申诉。根据 WIPO 全球品牌资料库记录显示,该注册已被 Amazon 与 Etsy 等平台引用为依据,触发自动下架程序。
多位卖家在 Reddit 与电商论坛上表示,他们贩售的比特币主题商品:包含 T-shirt、配件与收藏品,在收到侵权通知后数小时内即遭全面下架。一位美国卖家描述:「我在 Amazon 上销售比特币主题 T 恤已经三年,从未遇到问题。但上周突然收到通知,所有商品在数小时内被移除,店铺评分也受到影响。」
Amazon 与 Etsy 之所以动作迅速,源于其「品牌登录制度」允许持有政府核准商标的权利人,一键发出全球侵权申诉。只要注册国属于受承认范围(包含西班牙与欧盟),平台便会直接移除相关商品,而卖家若要申诉,必须提交反通知与具体法律文件,过程冗长繁琐。这种「先下架、后审查」的机制虽然保护了合法商标持有人,但也为恶意申请者提供了滥用空间。
这场突如其来的下架潮让不少商家措手不及。部分使用者指出,即使在西班牙以外的市场,如美国与日本站点,也同样受到波及。由于系统并未区分地区管辖,单一国家的商标申请即可触发全球范围的自动封禁,使得「地方注册、全球封杀」的现象再度引发制度性争议。一位日本卖家表示:「我的商品主要销往亚洲市场,与西班牙毫无关联,但仍然被下架。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完全不合理。」
西班牙法院早有判例,比特币符号属公有资产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该名西班牙申请者可能早在法理上就站不住脚。根据西班牙毕尔包商业法院第 2 号庭于 2024 年的判决,比特币标志及文字皆属「公共产业符号」,任何个人或企业皆不得据为己有。该判决后于 2025 年 5 月由毕斯开省上诉法院(Audiencia Provincial de Vizcaya)正式维持原判,明确指出比特币 Logo 为社群共同资产,申请独占权属「恶意行为」。
法院认为,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即属开源协议与公有贡献成果,并非由特定法人创作或维权。任何企图垄断该符号的行为,均违反西班牙商标法第 5 条关于「非专属性公共符号」的规定。换言之,即使有人能在商标局登记成功,其专用权仍可被法院撤销。
这个判决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确立了加密货币符号作为「公共文化资产」的法律地位,类似于美元符号「$」或欧元符号「€」,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不受商标垄断限制。法院在判决书中特别强调,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意味着它不属于任何单一实体,其视觉标识自然也应保持开放性。
然而,由于西班牙专利与商标局(OEPM)的行政程序耗时数月,注册资料仍暂时保留在系统中,使平台在技术层面仍视其为有效商标。法律无效与登记生效之间的时间差,成为此次事件的灰色地带,也导致比特币相关商品在法院认定「公有」的同时,却在平台上被大规模封禁。
西班牙法院判决的核心要点:
公共符号认定:比特币 Logo 属于全球社群共同创造的公有资产
恶意申请定性:企图独占该符号的商标注册属于恶意行为
法律效力优先:即使商标局登记成功,法院仍可撤销其专用权
开源精神保护:判决维护了比特币去中心化和开源的核心价值
制度漏洞酿灾难,平台过度依赖形式审查
事件爆发后,比特币社群强烈抨击 Amazon 与 Etsy 的自动封锁机制过度依赖形式审查,忽视实质法律效力。一位加密开发者在社群媒体上指出:「法院早已判决该 Logo 属公有资产,但平台却让单一国家申请人劫持整个生态,这违背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精神。」
这种制度性漏洞的根源在于电商平台的品牌保护机制设计。为了快速回应商标侵权投诉,平台采用高度自动化的审查系统,只要申请人能提供政府核准的商标注册证明,系统就会立即执行下架。这种「先下架、后审查」的做法虽然保护了合法权益,但也为商标蟑螂提供了可乘之机。
根据西班牙商标局的说明,注册资格与可执行效力并不等同。若证明该申请属恶意或具混淆性,任何第三方都可提出撤销或无效诉讼。相关挑战程序预计需时 6 至 18 个月,目前已有多名律师与加密组织着手准备行动。然而,对于已经遭受损失的卖家而言,这个时间成本极为高昂。
一位律师专家指出:「商标注册与商标有效性是两回事。注册只是行政程序的完成,但如果违反法律原则,法院可以宣告其无效。问题在于,平台的自动化系统无法区分这种差异,导致合法使用者成为受害者。」
对平台而言,如何在全球品牌保护与开源社群权益之间取得平衡,已成一大难题。业界观察指出,未来若无跨国协调机制,任何个人仅凭一纸地方商标注册,即可能发动全球侵权封锁,对公共符号与文化资产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这种「一国注册、全球封杀」的模式,在全球化电商时代显得尤为荒谬。
社群反击与平台沉默,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比特币社群已经开始组织反击行动。多个加密货币法律援助组织宣布将提供免费法律支持,协助受影响的卖家提出反通知。一个名为「比特币 Logo 防卫联盟」的临时组织已经成立,旨在协调全球范围内的法律挑战和平台沟通。
社群成员也在探讨更根本的解决方案。有人建议将比特币 Logo 正式注册为「防御性商标」,由非营利组织持有但承诺永不执行,从而阻止任何商业实体的垄断企图。这种做法在开源软体领域已有先例,例如 Linux 基金会持有 Linux 商标但允许任何人自由使用。
截至目前,Amazon 与 Etsy 均未正式回应是否调整政策。业界人士推测,平台可能正在评估法律风险和技术可行性。一位电商分析师表示:「平台不太可能完全放弃自动化审查,但可能会引入更多人工复核环节,特别是针对明显属于公共领域的符号。」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对商标制度本身的反思。在数位化和全球化时代,传统的属地主义商标制度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当一个符号具有全球性文化意义时,是否应该有更高层次的协调机制来防止地方性注册造成全球性影响?这是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