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GD 新元稳定币攻入交易所!新加坡挑战美元霸权,24.4% 持有率冠亚洲

新元稳定币 XSGD 正式登陆美国最大合规加密交易所,并支援线下 GrabPay 扫码付,新加坡打造 100% 储备本币稳定币体系挑战美元主导。新加坡数位资产持有率 24.4% 领跑全球,MAS 监管框架推动从技术可行走向商业可用。

美国最大合规加密交易所开启 XSGD 主流通道

9 月底,新元稳定币 XSGD 正式被纳入美国最大合规加密交易所的新加坡与全球用户交易范围,标志着首批新元挂钩、受新加坡监管框架认可的稳定币进入主流中心化交易所的流通通道。此举不仅扩大了 XSGD 的可及性,也意味着以本地货币为定价计量单位的稳定币,可以接触更多投资者与支付服务用户。

· XSGD 多链部署与 1:1 储备机制

XSGD 由 StraitsX 于 2020 年推出,已在以太坊、Polygon、XRP Ledger 等多条链上流通;其发行承诺为 1:1 挂钩新加坡元,发行方宣称相应储备以新元计价,分别托管于星展银行(DBS)与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等受监管机构。

新元稳定币 XSGD 核心特征:

发行方:StraitsX(2023 年获 MAS 主要支付机构类许可)

挂钩比例:1 XSGD = 1 新加坡元(100% 储备)

托管机构:星展银行(DBS)与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部署链:以太坊、Polygon、XRP Ledger 等多链流通

监管地位: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监管框架认可

这种银行级托管安排是 XSGD 新元稳定币能进入主流交易所的关键信任基础。与许多储备不透明或托管在离岸机构的稳定币相比,XSGD 的合规性和透明度更高。

· 打破美元霸权的本币稳定币战略

长期以来,链上金融以美元稳定币为计价与结算主导,StraitsX 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天玮对此表示:「这不只是新加坡的一大进展,更是整个虚拟资产生态的一大步。透过让用户能顺畅、直接地使用本地货币挂钩的稳定币,我们正打破长期以来由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

美国最大合规加密交易所新加坡总经理 Hassan Ahmed 说,稳定币正重新定义跨境支付的运作方式,XSGD 在美国最大合规加密交易所的新加坡分部上线,距离让所有拥有手机和电子钱包的人,能即时便捷完成本地与跨境支付又迈进了一步。

这个愿景挑战了 USDT 和 USDC 等美元稳定币的绝对主导地位。对于非美国用户来说,使用本币稳定币可以避免美元汇率波动风险,更符合本地支付习惯。

从线上到线下:CEX Pay稳定币扫码付革命

新元稳定币正走出交易所,进入实体商家场景。CEX 推出名为 CEX Pay 的「稳定币扫码付」服务:用户可在 CEX App 中以 USDC/USDT 扫描 GrabPay 的统一 SGQR 码支付;后台透过与 StraitsX 的配合将美元稳定币转换为 XSGD,再由 XSGD 代商家兑换成新元结算,实现了用户持币、商家收新元的无缝体验。

· 支付链路技术拆解

此模式强调「目的绑定货币(Purpose Bound Money, PBM)」与即时合规校验,意在把链上结算与现有支付基础设施(QR、收单)无缝衔接起来。

CEX Pay 支付流程:

用户扫码:在 CEX App 中扫描商家 GrabPay SGQR 码

稳定币支付:用户选择 USDC 或 USDT 等稳定币余额

即时转换:后台透过 StraitsX 将美元稳定币转换为 XSGD

法币结算:XSGD 兑换成新元向商家帐户入帐

合规校验:全流程符合 PBM 与 MAS 监管要求

这套安排的亮点在于:商家无需直接托管或接纳加密资产,依然以新元计价与入帐;用户则可直接使用主流稳定币或本地稳定币余额支付。对消费者与小微型商家来说,这降低了复杂度;对稳定币生态与支付服务商来说,则是从「技术可行」走向「商业可用」的关键一步。

· GrabPay SGQR 基础设施整合

透过整合 GrabPay 的统一 SGQR(新加坡标准 QR 码),CEX Pay 实际上让加密支付接入了新加坡最广泛使用的支付网络之一。商家不需要额外设备或培训,现有的 QR 码收款设备即可接受稳定币支付,这是推广线下应用的重要突破。

这种「用户无感、商家无忧」的设计哲学,正是新元稳定币 XSGD 能够快速渗透实体经济的关键策略。

MAS 监管框架与合规优势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早在 2023 年就敲定了单一货币挂钩稳定币的监管框架,明确要求发行方须以同币种现金或短期政府债券作为 100% 储备,并在流通规模超过新币 500 万时纳入更严格许可与合规要求(包括最低资本与月度储备证明等)。

· 三层监管要求架构

新加坡稳定币监管框架核心要求:

100% 储备:必须以同币种现金或短期政府债券作为储备

许可门槛:流通规模超过新币 500 万时需申请许可

资本要求:持牌机构需符合最低资本标准

透明度要求:月度储备证明与第三方审计

托管标准:储备须托管于受监管金融机构

在这种监管语境下,StraitsX 的做法是「合规优先」,公司 2023 年获得 MAS 的原则性批准/主要支付机构类许可,并分设发行实体来合规发行 XSGD、XUSD 等稳定币。StraitsX 与传统银行建立的储备托管安排,是其受监管认可并能进入主流支付网络的核心要素之一。

当监管、银行与技术提供者三方在规则范围内合作时,稳定币成为支付基建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这种「监管沙盒转化为正式框架」的路径,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参考的模板。

巴塞尔资本新规延后利好发展

10 月 10 日消息,根据财新报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咨询总结,拟将基于巴塞尔委员会《Cryptoasset exposures(SCO60)》的银行加密资产资本新规从原定的 2026 年 1 月 1 日延后至 2027 年 1 月 1 日或更晚。

该框架源自于巴塞尔委员会 2022 年底发布的《Prudential treatment of cryptoasset exposures》,全球时间表起点为 2026 年。香港方面将落实相关新规,并拟优化稳定币等加密资产资本监管,以便银行接纳合规稳定币。

资本新规延后的影响:

银行参与度提升:给银行更多时间准备接纳稳定币业务

流动性改善:延缓资本要求让银行更愿意托管稳定币储备

竞争优势:新加坡与香港同步优化,巩固亚洲稳定币中心地位

生态发展时间:给 XSGD 等本币稳定币更多发展空间

这个延后决定对新元稳定币 XSGD 是重大利好,意味着星展银行和渣打银行等托管机构不会立即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有助于维持现有的托管安排并扩大规模。

新加坡 24.4% 持有率领跑全球数位资产采用

根据 ApeX Protocol 的报告,基于近年来采用率的增长、拥有数位资产的人口比例、网路搜寻活动以及数位货币 ATM 的可用性对各国进行了排名。其中新加坡获得了满分 100 分,截至 2024 年的数位资产持有率为 24.4%,位居全球第二。与 2021 年的 11% 相比,这一增长显著。

· 数位资产采用指标全球第一

新加坡数位资产采用数据:

综合评分:100 分(满分)

持有率:24.4%(2024 年,全球第二)

增长幅度:从 2021 年 11% 增长至 24.4%(三年翻倍)

排名维度:采用率增长、人口持有比例、搜寻活动、ATM 可用性

亚洲地位:持有率冠亚洲

虚拟资产领域,新加坡深度参与且仍有成长空间。24.4% 的持有率意味着每 4 个新加坡人中就有 1 人持有数位资产,这为新元稳定币 XSGD 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庞大的潜在用户基础。

· 从投机到支付的生态成熟

这种高持有率不仅仅是投机炒作的结果,而是反映了新加坡在数位资产基础设施、监管环境、支付场景等方面的全面成熟。当 24.4% 的人口已经持有数位资产时,推出本币稳定币用于日常支付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XSGD 的美国最大合规加密交易所上线与 CEX 扫码付,正是将这个庞大的持有者群体从「投资者」转化为「支付用户」的关键桥梁。

本币稳定币体系的全球示范意义

新加坡正在探索的新金融体系,核心在于用本币稳定币打破美元霸权,同时在监管框架内保证合规与稳定。这种模式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可复制的关键要素:

明确监管框架:100% 储备、许可管理、透明度要求

银行级托管: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而非对抗

支付场景优先:从线下扫码付等实际应用切入

多链部署策略:不绑定单一区块链,提升可及性

循序渐进:从高净值人群到普惠金融逐步扩展

新元稳定币 XSGD 的成功,可能启发更多国家探索自己的本币稳定币体系,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对美元稳定币主导地位的挑战。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货币主权在数位时代的新型表达。

USDC-0.04%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