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每周 #精品内容推荐# 开启公布啦:发现优质内容,探索投资见解!
每周五精选5篇优质帖文发布于广场官号,获得“精选标识”及 $50 合约体验券,助您提升社区曝光度!
📢 本周广场精选内容来啦!和大家一起涨知识!
1️⃣ 加密羽先生 分享了 美联储降息及其影响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848725
2️⃣ 小羊在Gate炒币养家 解读了 近期行情走向和市场热点事件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861615
3️⃣ Sakura_3434 盘点了 当前热门山寨币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758659
4️⃣ 晓月日记 带大家关注 SEC放宽ETF申请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868140
5️⃣ ALPHA海哥 深入解析 ETH价格走势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818273
💬 一起在评论区聊聊:
📜 如何发布符合广场推荐的精品内容帖?
1.帖文聚焦加密见解,如行业新闻、行情分析、币种推荐、行业趣事等。
2.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分析精准,语言有趣易懂,图文并茂。
3.字数超过30字且内容原创,可附带相关话题、
美国人的日常数据从 TikTok 转手到甲骨文手上,个资隐私与演算推播会比较安全吗?
近日一项备受关注的新闻莫过于 TikTok 将由甲骨文买下,美国政府宣布与 TikTok 达成「安全协议」,由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Oracle)接手负责 TikTok 在美国的数据储存与安全管理。根据白宫官员的说法,此举旨在防止中国企业(如母公司字节跳动)持有美国用户的个资与散播假新闻。然而,TikTok 转手经营是否真的能让个资被保护与内容推播变得更安全?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此外,虽然具体交易金额尚未公布,但官方乐观预估,这项协议将在未来四年内为美国带来高达 1780 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安全,还是仅仅转移风险?从理论上看,将数据储存在美国境内,由美国公司负责管理,确实降低了中国政府要求企业交出个人数据的可能性。然而,这是否就等于美国用户的日常个资从此就高枕无忧?
TikTok 转手甲骨文后几项重大变革
根据白宫官方说法, TikTok 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协议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美国用户数据将全部储存在美国本土,由甲骨文公司运营的伺服器负责管理。
甲骨文将成为「可信任的安全供应商」,独立监管 TikTok 所有美国用户的资料安全。
TikTok 的演算法将在美国重新训练与运行,不受母公司字节跳动的控制。
一个具有国家安全与网路安全背景的董事会将负责 TikTok 美国业务的监管与营运决策。
数据集中化,依旧是风险点
甲骨文虽然被视为资安老牌企业,但任何集中的数据平台都存在被入侵、滥用或以其他政治目的操控的风险。这也意味着,虽然资料从中国转到美国,但仍是「数据集中化管理」的模式,风险本质并未消失,只是转换了方向。
推播机制是否真的「脱钩」?
白宫发言人表示 TikTok 的演算法将在美国重新训练与运行,但这背后仍有不少未解的问题。首先,「重新训练」演算法需要大量数据与时间,过渡期间是否仍有来自字节跳动的技术参与?其次,演算法的控制权与源码归属并未完全公开透明,外界难以确定所谓「不受中国控制」的保证能否真正落实。
政治操作与监控的另一种形式?
当资料转手到美国政府可管控的企业后,是否只是不让「中国政府监控美国人」,改成「美国政府更方便监控美国人」?毕竟过去已有社交平台在美国境内与政府合作进行大数据分析与广告操控的先例。
企业与创作者能否安心?
对一般用户与依赖 TikTok 行销的创作者而言,这项协议短期内可能是利多:TikTok 不会被禁、服务不中断、平台稳定性提高,也可能吸引更多广告预算进入。然而,长期而言,资料的用途与平台的内容控制是否会更倾向政治或商业利益?这仍需持续观察。
更安全,还是换个方式被管理?
TikTok 资料交由甲骨文管理的做法,无疑让美国政府在数据控制权上占了上风。但个资与内容推播是否因此「更安全」,仍需看甲骨文的管理透明度、政府的干预程度,以及使用者权益保障的机制是否到位。毕竟,将数据从一个掌控者交给另一个掌控者,本质上仍是「由上而下」的数据治理,真正的数位隐私与自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观察:演算问题仍未解,社会影响力需更严肃对待
笔者观察,尽管这项协议看似在资料安全上迈出一步,但 TikTok 平台最受争议的部分,例如以病毒式传播扩散的「白痴挑战」短片、AI 生成的假新闻内容、以及导致青少年模仿霸凌、歧视、极端行为的演算法推播机制,至今仍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并不是单纯透过将伺服器搬到美国或换一个数据管理者就能根治的。
如果平台仍以最大化观看时长与互动数为目标,演算法就很难不继续推播极端、情绪化甚至有害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关注数据「存在哪里」事关大体,但社会也应该关心平台「如何运作」、对青少年与民主社会的长期影响又是什么。
这篇文章 美国人的日常数据从 TikTok 转手到甲骨文手上,个资隐私与演算推播会比较安全吗?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