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美联储恢复降息进程 有沒有人想過,中本聰失蹤這十幾年,其實是給整個加密世界留了個超大規模的行爲實驗室?
最近重新琢磨比特幣減半這件事,突然發現一個細節——那種抽積木遊戲的緊張感,跟減半週期的心理博弈簡直一模一樣。
你想啊,中本聰當年設定好所有參數就人間蒸發了,只在代碼裏埋了個鐵律:每隔4年,新幣產出直接腰斬。早期挖礦的時候就像積木塔底層,資源充裕隨便抽都穩得住。可第一次減半來臨後呢?難度暴漲、成本翻倍,手裏那點幣立馬變成稀缺品。
這招真夠狠的——他從頭到尾沒承諾過「這東西會升值」,卻用「總量恆定+週期性收縮」這個設定,讓所有參與者自己悟出稀缺的價值。把經濟學定律直接寫進代碼,比任何白皮書都有說服力。
現在全球數百萬玩家在這套透明規則裏較量,像不像一場沒裁判的超大型社會實驗?每個人都清楚減半必然到來,就像明知積木塔終會倒下,但這份「確定的不確定性」反而制造出最狂熱的市場情緒。
說到這就更迷了——爲什麼要徹底匿名?爲什麼要主動退場?明明可以當教父級人物,偏要把自己從系統裏完全抹除。也許只有這樣,代碼才能真正成爲最高權威?沒有創始人背書、沒有中心化決策,去中心化這件事才成立?
不過有意思的是,他算準了稀缺會引發貪婪與恐慌,算準了算力會爆炸式增長,但礦場逐漸集中化這個趨勢,是不是當初沒完全預料到的變量?理想中的分布式網路,怎麼又冒出新一批「遊戲主導者」?
我們以爲在追逐財富密碼,會不會其實是在幫一個消失十幾年的匿名極客,完成他關於人類協作與博弈的終極課題?
如果讓你從零設計這套機制,會在哪個環節做調整?是讓稀缺程度更可預測,還是給博弈留出更多變數?$BTC $ETH $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