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股票代幣化可能是個僞命題?

robot
摘要生成中

撰文:劉紅林律師

「股票代幣化」這個詞頻頻出現在市場新聞裏。無論是Robinhood、xStocks 這樣的探索,還是納斯達克研究股票代幣化的可行性,似乎一股「把股票變成Token」的浪潮正在湧來。

很多人把它視作股票市場的革命性突破,甚至有人說,這是區塊鏈和傳統金融結合的最佳入口。

但在我看來,股票代幣化更像是一個階段性的過渡產品,而不是終極形態。它的熱鬧,源於監管套利與市場想象,而非真正的商業邏輯。用一句話概括:股票代幣化可能是個僞命題,真正的命題是交易所系統的區塊鏈化。

代幣化的本質與過渡性價值

要理解股票代幣化,先要回到Token的本質。Token是一種憑證,記錄了「我擁有什麼,能享受什麼權利」。它可以代表貨幣、積分、門票,也可以代表股票。

但當一只股票被「代幣化」後,它的法律屬性和股東權利,並不會因爲放到鏈上而發生根本改變。代幣化股票依舊受制於公司法、證券法、交易所規則;它並不比傳統股票多一分權利,也不比傳統股票少一分責任。換句話說,股票代幣化的本質,僅僅是把一個憑證從A系統搬到了B系統。

問題來了:既然代幣化不改變股票的權利義務,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那爲什麼現實中還有這麼多公司和平台去推動它?

原因在於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

理想中的「交易所上鏈」尚需時日,但市場需求和套利衝動不會等待。於是,在制度尚未完全更新之前,代幣化股票就成了一種「補丁式」的解決方案。它並不是因爲改變了股票本質而存在,而是因爲填補了舊制度和新技術之間的空白。

這種模式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降低門檻:投資人無需跨境開戶,只需一個錢包即可接觸美股或其他證券;

  2. 提升流動性:代幣化股票可7x24小時交易,繞開傳統股市的時段限制;

  3. 制造套利空間:不同市場間可能出現價差,從而吸引跨市場資金流動。

然而,這些優勢看似新鮮,本質上都是過渡性的產物。它們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爲當下證券市場和加密市場之間存在制度縫隙:地域管制、開戶門檻、清算流程不統一。代幣化股票正是利用了這些不平衡,才在夾縫中找到市場空間。

如果要找一個更直觀的類比,它的角色很像早年間一些「境外中介帳戶」——內地投資人想買美股,找不到合規渠道,只能通過中介代買。但一旦跨境交易逐步打通,官方的合規通道建立起來,這類模式就自然消失了。股票代幣化的命運,亦復如是。

更關鍵的是,代幣化股票並不能解決資本市場的核心痛點。無論是清算效率、透明度不足,還是全球監管標準不一,它都無法提供根本性答案。它像是縫隙裏的產物,存在的合理性,更多是來自舊制度與新需求的錯位,而非對未來的定義。

未來圖景:交易所上鏈

設想一下未來十年的場景:紐交所、納斯達克、港交所,乃至上交所(這個確實有點刺激了),逐步遷移到區塊鏈架構。那時,每一只股票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鏈上的Token。它的登記、流轉、分紅、配股、投票,全都通過智能合約來完成。股票天然就是Token,代幣化的概念會自動消解。

這種轉變意味着什麼?過去股票的發行、登記、清算、結算需要依靠多個環節:登記結算公司、托管銀行、清算機構、交易所,層層對接,往往需要T+2才能完成。而在鏈上系統中,登記即結算、交易即清算,所有權和交易記錄在區塊鏈上實時更新,大幅降低中介成本。對投資人來說,這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金融市場透明度和安全性的革命。

當交易所完成鏈改,證券公司與加密貨幣交易所之間的邊界會逐漸消失:你可以在證券公司帳戶裏直接買比特幣,也可以在加密交易所裏無障礙購買蘋果、特斯拉的股票。二者的底層基礎設施趨同,傳統與新興市場的界限被徹底打破。更進一步,金融產品的設計方式也會發生變化。比如,鏈上股票可以與穩定幣、RWA(現實世界資產)組合,自動生成結構化理財產品,甚至可以實現秒級結算和鏈上質押。

要理解這種演進,可以參考過去30年音樂載體的變遷。最初人們用磁帶,後來出現了隨身聽,再到MP3、MP4,每一代產品都曾風靡一時,但最終的贏家是智能手機——它整合了所有功能,讓之前的產品迅速被淘汰。股票代幣化今天的處境,就像隨身聽一樣,看似新潮,但本質是過渡形態。真正的顛覆者,必然是把整個生態鏈條重新定義的「智能手機時刻」,也就是交易所鏈改。

而這場變革,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場全球資本市場的競爭。

美國的優勢在於股票市場制度成熟、流動性無可比擬,它若率先完成鏈改,就能把美元金融霸權延伸到區塊鏈層,把「美元結算」直接升級爲「美元鏈結算」。試想一下,如果未來蘋果股票、特斯拉股票的鏈上交易和分紅,全部以美元穩定幣進行結算,那麼美元的統治力將不只是貨幣,更是整個全球資本市場的底層協議。

香港的探索,則可以看作是中國資本市場與區塊鏈結合的前哨實驗。它通過「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吸引了全球Web3創業者與資本的匯聚。尤其是在合規交易所和穩定幣立法試點落地之後,香港正在構建一個「中西合璧」的資本市場模型。如果未來能率先跑通鏈改路徑,它可能成爲國際資本的新入口——不僅連接華爾街和硅谷的資金,也爲中國內地投資人和企業提供新的出海通道。

結語

代幣化股票的熱鬧,本質上是監管縫隙裏的過渡性產物。它給投資人提供了一些短期的便利和套利機會,但無法真正改變股票的基因。真正的革命,是交易所上鏈。

這是技術與制度雙重意義上的升級,也是一場全球資本市場的戰略新競爭。

BTC2.4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