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Google辦公軟體,Bard與ChatGPT走差異化道路

時隔半年,曾被ChatGPT吊打的Bard發布重磅更新,打通了Gmail、Docs等谷歌辦公應用全家桶的數據,支持一鍵轉存AIGC內容至谷歌系的郵箱、文檔、表格等應用程式中,還在對話頁面加入「Google it」自核實功能,避免對話機器人的幻覺Bug。

事實上,Bard上線後一直在迭代,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版本發布,不斷增加功能,例如語音輸入,例如按用戶文字指令直接給出過去需要搜尋引擎才能找到的圖片。

親測下來,新版的Bard越來越有網路產品相,透過連接Google豐富的應用程式生態,讓對話機器人變得更實用,也對外展示了這種大模型產物的可擴展性。

曾經被打臉的Bard朝著AI助理的方向走去,已經不只是ChatGPT類的對話機器人了。

Bard更新深綁Google應用

還記得今年2月在Google發表會翻車的對話機器人Bard麼?那時,它將「拍攝到太陽系外行星第一張照片」的天文望遠鏡按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頭上,被指出錯誤(正確答案是「甚大望遠鏡」)後遭到群嘲,還被科技圈評價為在與微軟的AI軍備競賽中「倉促而行」、「自曝其短」。

如今半年已過,AIGC話題的熱度下降,而Bard還是在9月發布了它的重磅更新“擴展插件”,集成了Gmail、Google Docs、Youtube 、Google Drive、Google Maps、Google Flights等應用和數據。

不用說你也看得出,Bard這次更新與Google的數據和應用市場來了一次深度綁定,透過這個插件, Bard可以直接訪問谷歌系的郵件、文檔、視頻、雲端存儲、地圖、航班等應用程式的數據,然後根據用戶需求產生內容。

對話機器人直調應用數據,到底能為用戶帶來什麼體驗升級?我們以案例為你解答。

例如,當你想要製定一份旅行攻略時,Bard可以從你的Gmail郵箱中讀取相關行程的信息,從中找出最適合出發的日期,還能利用谷歌航班和酒店信息資源,為你提供即時、實用的航班和酒店選擇。 Bard也強調,對話機器人不會侵犯你的個人隱私,更不會拿你的這些資料去做訓練。

綠色內容可信度高於黃色內容

對話機器人一直最被人詬病的是胡說八道,現在,Bard試圖縫補這個漏洞,與搜尋引擎結合後推出了核實功能,點擊「G」可讓Bard自查有沒有犯錯,讓對話機器人做到「知錯就改」。更先進一點的是,Bard會自行標示哪些內容可信度高,哪些內容與搜尋到的內容相悖,並附上來源連結。

在對話機器人變身創作助理的主流升級之路上,Bard也正在加強與Google現有產品的連同。

分享對話連結邀請他人加入討論

假如你是科技圈的寫手,你可以讓Bard撰寫一份iPhone15測評,現在,它能做到一鍵保存至谷歌文檔,供你潤色修改。如果你覺得內容太過主觀,你還可以分享當前的對話連結至Linkedin、Facebook、Twitter、Reddit四個社群平台,邀請他人參與對話討論,且對話停止一段時間後,討論仍可以接上文繼續。

你也可以讓Bard產生某上市公司財報的資料表格,並且得到機器人的資料解析,例如這家公司營收成長的來源。當然,你也可以讓Bard分析得“專業一點”、“簡短一點”、“詳盡一點”、“輕鬆一點”、“簡單一點”,這已經是目前市面上連網對話機器人的基操了。而Bard的擴充功能是,可以一鍵匯出為表格,供使用者在辦公室軟體上進行圖表的編輯。

Bard一步到位直接產生表格與解析

9月更新後,Bard越來越接近一個功能強大的AIGC產品,不再單純是個答案機器。事實上,現在的Bard表現是它從今年4月持續更新後的結果,更新幾乎每月都有,主打一個「加功能」。

例如,5月10日,Bard新增了一鍵式選項,可將生成內容直接匯出到Google文件和Gmail。你可以讓Bard產生一封求職信,並透過Bard一鍵儲存至Gmail草稿箱,稍作調整後便可直接發送到HR信箱,告別「複製貼上」的瑣碎細節。

Bard可以作為高效率的工作助手

6月7日,Bard 生成圖表可以匯出到Google表格中;7月13日,Bard解除使用更新功能「僅限英語」的圍欄,讓新功能的使用語言新增了40 多種,包括阿拉伯語、中文(簡體/繁體)、德語、印地語、西班牙語等。

8月再打開Bard,它可以識圖了,利用Google智能鏡頭,用戶可以上傳圖片,這個對話機器人也能讀懂網絡梗圖了,解析的最後甚至還展現了端正的三觀。

Bard也能讀梗圖

可以看出,與Google系產品的深度綁定讓Bard越來越接近合格的網路產品,即註重實用性,貼近使用者場景,關注使用體驗。 AIGC領域也終於從大模型軍備競賽,轉向更有利於大眾用戶的產品互捲了。

巨頭從大模型捲到AIGC產品

有懂產品的互聯網公司做“母家”,這是Bard與ChatGPT相比的最大優勢,可以讓對話機器人這種大模型產物直接與自家的G系列產品結合,完成進階。不僅能成為功能強大、可持續升級的獨立產品,也能讓Google的固有產品實現AI升級。

對比之下,OpenAI的GPT可以有傾向性地向股東微軟全盤托出自身能力,讓微軟的應用程式快速+AI。但ChatGPT作為獨立產品的升級,就得全靠OpenAI這個主攻大模型的團隊自己了。

目前,ChatGPT 要實現搜尋功能,需要升級到Plus 版本借助瀏覽插件來實現。而BingChat是在GPT的加持下讓Bing瀏覽器有了對話機器人功能。如今,升級後的Bard展現出獨立產品的潛力,能力表現上更像是ChatGPT Plus + Bing + BingChat 的結合,戰鬥力直接翻倍。

從發展趨勢來看,經歷了2023年上半年的模型和算力狂飆,人們漸漸從AI技術狂熱中冷靜下來,轉向生成式A的應用創新以及生態發展。

大公司的動作正在印證這一趨勢。不只是國外,國內的360智腦、通義千問最近也都選擇了以應用+生態的形式向社會大眾開放。

9月21日,360智腦「全家桶」正式對外開放。目前,360智腦連結了360全端產品,未來將併陸續開放智慧創作、智慧辦公室、智慧社交、智慧管理、智慧行銷等生活、工作場景。

阿里的通義千問也在走類似的路線。首先接入通義千問的業務是釘釘和天貓精靈,瞄準了協同辦公、智慧家居兩大流量入口。釘釘接取通義千問後,已經可以自動產生工作方案,也可以在會議紀要後自動產生總結和待辦事項。天貓精靈則專注於解決生活場景中的問題。

全球網路科技巨頭開始捲應用,各家都拿出看家本領試場景,大有停不下來的趨勢。一些機會的縫隙正在出現,ChatGPT的先發優勢不再明顯。根據路透社數據,每個訪客花費在ChatGPT 的平均時間,已經從3 月的8.7 分鐘,減少到8 月的7 分鐘。

競爭產品的層出不窮無疑是用戶停留在ChatGPT上時間變短的原因之一,現在,Bard有給了用戶一個新選擇,而它與谷歌應用深度綁定後的明顯優勢是,谷歌軟體們已經積累出了海量的用戶,這可比新產品自己挖掘流量方便得多。

「捲起來吧」大概是所有開始習慣用AIGC工具的用戶最期待的,因為只有競爭才能讓產品的功能性更強,使用成本更低。建議國內搞AIGC的大廠、小廠們,趕緊對齊谷歌,深卷微軟,競出新高度,捲出新水平。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