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最新薪酬方案一經公布,交易者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於鍵盤間飛快搜尋。不過,他們的目標並不是買進特斯拉股票,而是在各大預測市場查找相關議題。
在這些市場參與者眼中,一則新聞往往能延伸出各式各樣的預測主題:誰將成為全球首位身價達兆美元的富豪?馬斯克會在何時突破兆美元資產?特斯拉本季市值走勢如何?Robotaxi究竟會在哪座城市率先落地?
這正是現今預測市場交易者的日常縮影:每則新聞背後,都可能在多個預測平台衍生出諸多主題與投資機會。
但現實是,交易者必須在 Polymarket、Kalshi、Limitless 等多個平台逐一搜尋相關市場、比較賠率並監控價格變動。
僅此一案即可看出演有預測市場的不足之處。
若能依據新聞內容自動對應相關預測市場,整體交易效率勢必大幅提升;反過來說,若能在新聞釋出後立刻掌握重點、精準下注,獲勝機率也將大為提高。
多平台並存讓交易者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找到最佳賠率,必須頻繁切換平台;要捕捉套利機會,還需同步監控不同平台的價格落差;想取得全面資訊,更需持續關注各式市場動向。
這種資訊碎片化現象,不僅消耗大量時間與精力,也嚴重阻礙交易者做出最佳決策。
還記得去年底 Meme 幣的瘋狂井噴嗎?
2024年,Pumpfun 發射平台強勢崛起。
當時新幣推陳出新,發行速度快到讓人目不暇給。市場規模迅速膨脹,交易者很快便無法手動追蹤所有新專案。在如此混亂的局勢下,交易機器人與聚合平台應運而生,協助用戶過濾資訊、挖掘機會並簡化複雜交易流程。
如今這一幕正重現在預測市場。9月8日,預測市場單日成交量達2.7億美元,其中Kalshi就佔了八成,約當Solana整體Meme幣成交量的38%。預測市場聲勢高漲,已開始積極搶攻Meme幣賽道。
隨著預測市場平台數量激增,交易者再度面臨嚴重資訊爆炸問題。
當市場的資訊供給遠超人類處理能力時,聚合與自動化工具便成為必要關鍵。這正是所有高速成長的加密生態必經之路。
預測市場當前正處於關鍵的轉折點。
其實預測市場的火熱早在數月前就已有跡可循。
今年5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撤回對Kalshi的上訴。同期,Kalshi 開始支援 USDC、RLUSD、SOL、BTC、WLD、XRP 等多種加密資產充值,為用戶提供除傳統入金外的多元選擇。6月,Kalshi 在 Series C 融資中獲 Paradigm 領投 1.85 億美元,估值達 20 億美元,正式晉身獨角獸。
Polymarket 同樣傳出計畫以超過 10 億美元估值募資約 2 億美元,兩大巨頭齊獲資本青睞。不過,Polymarket 的美國發展歷經波折。2022 年,該平台因未註冊營運二元期權市場遭 CFTC 開罰 140 萬美元,並被迫限制美國用戶使用。
當其因成功預測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而聲名鵲起時,FBI 卻在八天後突襲帶走創辦人 Coplan 的電腦和手機。隨後,劇情於川普執政時期急轉直下,司法調查嘎然而止,Polymarket 透過併購 QCEX 拿到「重返美國通行證」,9月4日獲 CFTC 正式放行。
在監管鬆綁與資本推動的雙重助力下,預測市場迎來絕佳發展契機。
而競爭格局也悄然變動。Kalshi 延聘加密圈 KOL John Wang 出任 Head of Crypto 表現卓越,自8月25日起周交易量開始超越 Polymarket,雙方競爭愈發激烈。
新興競爭者也早已虎視眈眈,包括 MyriadMarkets(由 Rug Radio 與 Decrypt Media 創辦人 Farokh 創立)、Truemarkets、HedgehogMarket、DriftProtocol、Limitless 等。
預測市場正急速變革,每個新平台都亟欲在這片高速成長市場分一杯羹。
如同當年「Meme 幣百家爭鳴」帶動工具生態誕生,從早期 Bananabot、GMGN 平台到後來的 Axiom 等聚合工具,預測市場的大混戰正為聚合器創造巨大的全面需求。
文章開頭所提的市場痛點已孕育出不少創新解方。雖然現階段多屬 beta 測試,但潛力已然展露無遺。
@rileyxcook 開發的 monitorthesituation.lol 支援跨平台即時訂單簿快覽,並能自動比對 Kalshi、Limitless、Polymarket 等平台的相似市場,讓交易者一目了然價差機會。
Verso Trading 則打造了更加智能的新聞分析引擎,能將重複新聞標題整合為單一事件並提供影響力及相關性評分。這讓用戶得以掌握哪些新聞真正牽動 Kalshi 合約價格,該平台即將上線低延遲即時預警,當關鍵新聞或貼文可能影響市場動態時立即提醒用戶。
年僅 16 歲的工程師 @agpkeleta 則推出 Aerospace 預測市場交易終端,整合即時新聞推播,可將 alpha 資訊與相關市場精準比對。這讓交易者能於市場判定為「是」之前,依據消息快速鎖定市場機會。目前網站僅支援 Polymarket,Kalshi 近期也將上線。
這些工具著眼的核心問題,在於如何將新聞資訊與預測市場整合至單一平台,為複雜交易提供最高效率體驗。雖仍在早期階段,這些 beta 版本已經證明聚合器的市場潛力。
市場有缺口,自然蘊藏新機會。
預測市場聚合器的崛起其實是整體生態茁壯的必然結果。
發展蓬勃的生態系統需要多元化基礎設施支撐,這道理在去年 Meme 幣大爆發時早被驗證。當核心資產類型日臻成熟,環繞其周邊的分析工具、聚合平台、自動化解決方案便會蓬勃湧現,最終形成完整產業生態圈。
現階段預測市場很可能正站在同樣的臨界點。
隨著平台不斷增多、用戶規模急遽擴大,市場對專業化工具的渴求只會與日俱增。
聚合器或許只是序章。
我們極有可能還會見證更多創新出現,像是跨平台套利機器人、AI驅動的市場分析模組、機構級風險管理系統等。預測市場早已跳脫單純「押注」階段,正發展成需高度專業工具與深入分析的複雜交易生態。那些能在此轉型時期提供關鍵基礎建設的團隊,極可能成為新興生態的核心要角。
小彩蛋:既然是預測市場,不如讓 AI 也來預測一下未來!筆者請 AI 為這條賽道的發展作大膽預言,以下是它的分析:
短期(6-12個月):
中期(1-2年):
長期(3-5年):
最高膽預測:未來預測市場聚合器將如現代券商,不僅顯示價格,也會引入槓桿、期權、組合投資等金融工具。屆時,預測市場將徹底成為成熟的主流金融品類。
你認為哪一種情境最有機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