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日益普及,加密貨幣博弈作為新興線上娛樂方式,備受全球玩家矚目。其匿名性、低交易成本及快速結算等特性,使其在傳統博弈市場中嶄露頭角。然而,由於全球尚無統一監管架構,各國對加密貨幣博弈的政策與態度仍有明顯落差。
美國:美國博弈法律由各州自訂,導致加密貨幣博弈在不同州間的合法性有所區別。例如,內華達州正積極發展比特幣博弈的監管架構,猶他州則對所有支付方式徹底禁止博弈。監管標準不一,也促使不少美國玩家轉向海外平台從事加密貨幣博弈。
歐洲:
英國:英國博弈委員會允許持牌業者接受加密貨幣存款,但必須徹底落實防制洗錢措施及客戶身分驗證。營運商也需將加密貨幣兌換為法定貨幣,以確保透明度並降低用戶風險。
馬爾他:馬爾他是全球加密貨幣博弈重鎮之一。馬爾他博彩管理局(MGA)於 2023 年推出區塊鏈沙盒框架,讓業者可在受管制環境下測試加密貨幣博弈產品。2023 年,馬爾他再度更新監管框架,發布《虛擬金融資產法案》(Virtual Financial Assets Act),為加密貨幣博弈經營者提供明確指引。
亞洲:
日本:日本金融廳計畫給予加密資產金融商品的法律地位,預計 2026 年初將提交國會審議。不過,目前日本對加密貨幣博弈仍相對保守。
印度:擔心將數位資產納入正式金融體系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印度政府選擇暫不推動全面的加密貨幣立法。儘管如此,印度加密貨幣持有總額已達 45 億美元,但目前尚未構成明顯的系統性風險。
泰國:泰國內閣已通過一項草案,計畫透過合法化賭場振興觀光與經濟成長,但目前尚未明確是否涵蓋加密貨幣博弈。
根據專注於打擊線上犯罪的平台 Yield Sec 數據,2024 年全球加密貨幣博弈平台總營收達 814 億美元,較 2022 年成長五倍。即使在美國、英國及中國等主要法域出現禁令,許多用戶仍以 VPN 等翻牆工具連接這些平台。Stake、Rollbit、Roobet 等加密博弈平台業者即便面臨各國監管壓力,依然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法律的不確定性及監管遲滯,加密貨幣博弈市場因此快速成長。部分國家以建立監管框架引導市場朝健康方向發展,另一些國家出於系統性風險考量而相對保守。全球監管環境標準不一,使用者選擇平台時須承擔各自不同的法律風險。
隨著加密貨幣技術持續演進,預期未來數年將有更多國家陸續頒布加密貨幣博弈相關法規。對玩家來說,了解自身所在地法律規定,並選擇合法合規的平台參與,是守護自身權益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