Боротьба за прибутки стабільних монет! Традиційні банки бояться втратити 6,6 трильйонів доларів, а централізовані біржі активно протистоять заборонам США
Ця сторінка може містити контент третіх осіб, який надається виключно в інформаційних цілях (не в якості запевнень/гарантій) і не повинен розглядатися як схвалення його поглядів компанією Gate, а також як фінансова або професійна консультація. Див. Застереження для отримання детальної інформації.
Боротьба за прибутки стабільних монет! Традиційні банки бояться втратити 6,6 трильйонів доларів, а централізовані біржі активно протистоять заборонам США
美國財政部執行《GENIUS 法案》時,面臨加密貨幣公司和傳統銀行集團相互矛盾的回饋。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致函財政部,敦促將穩定幣利息支付禁令僅限於穩定幣發行方,而允許非發行方支付利息。同時,以銀行政策研究所(BPI)為首的銀行集團向財政部施壓,要求全面禁止穩定幣利息支付,擔心引發傳統銀行體系 6.6 兆美元的存款外流。
銀行集團施壓:6.6 兆美元存款外流威脅
(來源:BPI)
11 月 6 日,BPI 和幾家銀行集團發表聯合聲明稱,他們敦促財政部將穩定幣利息支付禁令擴大到數位資產服務提供商,包括交易所和附屬機構。BPI 在另一份聲明中表示:「執行《GENIUS 法案》禁止支付利息或收益的支付穩定幣的規定,無論是由發行人直接支付,還是由發行人的關聯公司或合作夥伴間接支付。」
這種立場並非首次表達。同一團體先前在 8 月反對同樣的問題,他們認為穩定幣利息支付可能會引發傳統銀行體系 6.6 兆美元的存款外流。這個數字極為驚人,因為它代表了美國銀行系統存款總額的相當大部分。銀行業的擔憂在於,如果穩定幣開始支付利息,客戶可能會將資金從傳統銀行帳戶轉移到穩定幣帳戶。
銀行的邏輯鏈條是這樣的:目前大多數穩定幣不支付利息,持有者僅僅將其用作交易媒介或短期價值儲存。然而,如果穩定幣開始提供利息,特別是在利率高於傳統銀行存款利率的情況下,理性的存款人將會選擇穩定幣而非銀行存款。這種轉移可能導致銀行面臨大規模的存款流失,威脅其流動性和放貸能力。
更深層的擔憂是穩定幣收益的結構性優勢。穩定幣發行商通常將支持穩定幣的儲備資金投資於短期美國國債或貨幣市場基金,這些投資產生的收益可以分配給穩定幣持有者。由於穩定幣運營的成本結構與傳統銀行不同(沒有實體分行、較少的監管成本),理論上它們可以提供比銀行更高的存款利率。如果這種競爭優勢得以發揮,傳統銀行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銀行反對穩定幣收益的三大理由
存款外流威脅:6.6 兆美元可能從銀行系統流向穩定幣,削弱銀行放貸能力
競爭不公平:穩定幣發行商監管成本較低,可提供更高收益率
系統性風險:大規模資金轉移可能引發銀行流動性危機
這些建議是響應財政部提出的預先規則制定通知(ANPRM)而提交的,標誌著對《GENIUS 法案》實施情況的第二輪公眾意見徵詢,該輪徵詢於週二結束。銀行集團的積極遊說顯示,他們將穩定幣收益視為對傳統銀行業務模式的存在性威脅。
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反擊:國會意圖不容曲解
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表示,財政部在實施 GENIUS 法案時必須遵循國會的意圖,包括保留非發行機構對穩定幣持有量提供利息的權利。該交易所表示,「國會並未採取更進一步的措施」,並補充道:「國會拒絕將非發行方第三方納入禁令範圍,因為全面禁止其他類型的穩定幣支付會抑制穩定幣市場的增長和創新——這與《GENIUS 法案》的核心宗旨背道而馳。」該交易所總結道:「財政部無權對國會的工作進行事後評判。」
這個論點的核心在於立法意圖的解釋。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認為,國會在制定《GENIUS 法案》時已經仔細考慮了穩定幣利息支付的問題,並有意識地選擇僅禁止發行方直接支付利息,而不禁止非發行方(如交易所)提供收益。這種選擇性禁令反映了國會試圖在監管穩定幣和促進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從法律角度看,這個爭議涉及行政機構在實施立法時的裁量權界限。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的立場是,財政部作為行政機構,其職責是執行國會通過的法律,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政策偏好擴大或縮小法律的適用範圍。如果國會明確規定禁令僅適用於發行方,財政部就不應擅自將其擴大到非發行方。
這種論點在美國法律體系中有堅實的基礎。根據「文義解釋」原則,如果法律文本的含義清晰明確,行政機構應該按照文字的明確含義執行,而不應尋求所謂的「立法精神」來擴大解釋。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正是依據這個原則,主張財政部不能越權擴大禁令範圍。
除了倡導穩定幣收益外,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還呼籲將非金融軟體、區塊鏈驗證器和開源協議排除在《GENIUS 法案》之外。該公司還建議將支付穩定幣視為現金等價物,用於稅務和會計處理。這些額外建議顯示,加密交易所不僅關注收益問題,更關注整個穩定幣監管框架是否有利於產業發展。
GENIUS 法案的關鍵條款與生效時間
《GENIUS 法案》於 7 月簽署成為法律,預計在頒布後 18 個月或相關聯邦監管機構發布最終實施細則後 120 天生效,很可能在 2026 年底或 2027 年 1 月生效。這個時間表意味著產業和監管機構仍有時間就實施細節進行協商和調整。
《GENIUS 法案》的核心目標是建立穩定幣的監管框架,確保穩定幣發行商持有足夠的儲備資產,並接受適當的監管監督。法案禁止穩定幣發行商直接向持有者支付利息,這個條款的立法理由是防止穩定幣與銀行存款過度競爭,維護傳統銀行系統的穩定性。
然而,法案是否也禁止非發行方(如交易所、錢包服務商)向用戶支付穩定幣持有收益,這一點在立法文本中並不明確。這種模糊性為當前的爭議留下了空間。銀行業認為,允許非發行方支付收益實質上繞過了對發行方的禁令,因為發行方可以透過與交易所的合作協議間接向持有者提供收益。加密交易所則認為,非發行方支付的收益來自自身的商業活動(如借貸、質押等),與發行方的儲備資產收益是不同性質。
穩定幣收益爭奪戰的深層影響
這場爭議的結果將深刻影響穩定幣產業的未來發展。如果財政部採納銀行業的建議,全面禁止穩定幣收益支付,穩定幣將僅能作為交易媒介使用,而無法成為有吸引力的儲蓄工具。這將限制穩定幣的應用場景,可能減緩其在美國的普及速度。
相反,如果財政部採納美國最大加密交易所的建議,允許非發行方提供穩定幣收益,將為加密交易所開闢新的業務模式。交易所可以向用戶提供穩定幣存款服務,並支付具有競爭力的收益率,從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加密生態系統。這種模式可能推動穩定幣市值的爆發性增長,並加速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的融合。
兩種結果的市場影響對比
全面禁止收益:穩定幣僅作交易工具,銀行存款地位穩固,創新受限
允許非發行方收益:交易所推出高收益產品,資金流向穩定幣,銀行面臨競爭壓力
從更廣泛的視角看,這場爭議反映了傳統金融與新興加密金融之間的根本性張力。銀行業試圖利用監管手段保護其既有的商業模式,而加密交易所則尋求開放的競爭環境。財政部的最終決定將決定美國金融體系是否向更加開放和競爭性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