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otian;来源:X,@tmel0211
Canton Network最近在RWA赛道炒得很热。1.35亿美元融资,高盛、汇丰、DTCC这些华尔街大佬背书,号称要做“全球金融操作系统”。又一个华尔街叙事的神级叙事项目?聊聊我的看法:
1)Canton和市面上大部分RWA的确有区别。通常意义上的RWA本质上还是本质还是合成资产那一套。发行方还是传统金融中介,链上不过是多披了层区块链的马甲,相当于把链下资产通过映射机制搬运到了链上。
Canton的玩法不太一样:它让资产源头的发行方直接在链上原生发行。什么意思?比如,DTCC(美国证券托管清算公司)直接在Canton上发行美国国债,智能合约本身就是法律合同,买家和发行方之间建立的是直接合同关系,不需要中间商赚差价。
这不是简单的“代币化”,而是“原生化”。虽然听起来只是换了个说法,但底层逻辑完全不同。目前Canton上已经有120亿美元监管级资产原生发行,涵盖债券、货币基金、另类投资基金等。
2)再说说他们主打的“机构隐私”牌。最近 Zcash的二级出彩表现带火了大家对隐私赛道的热情。但老实说,Canton的隐私属性还不太一样。
Zcash面向的是公众支付场景,强调“可选隐私”,用户可以选择匿名或透明。Canton则面向的是受监管的机构业务,强调“选择性可见/按需披露”,交易双方对彼此保密,但监管机构需要时随时可以审计,合规取证全程可追溯。
这套设计是为了适配SEC、欧盟、GDPR这些监管框架量身定做的。说白了,就是既要隐私,又要合规,在两者之间找平衡点。
**3)Canton目前的实际采用情况如何?**目前Canton注册钱包2.8万个,主要是机构账户。看到这个数字,应该就明白了:Canton就是一个ToB的机构级基础设施,离大规模C端应用还差十万八千里?
说明Canton团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先把最难啃的机构级基础设施跑通,再向C端延伸。这个路径其实挺聪明的。
为什么?因为机构市场是稀缺资源,准入门槛高、关系网络深、监管要求严,算是项目真正的护城河。Canton选择先攻克B端的机构再向C端市场扩展,本质上是一种降维打击的策略。事实上,这个策略加持下,最近Canton的生态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了。
当然,即便如此,Canton的叙事天花板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被“机构采用度”限制。我们炒币或者炒生态,一定得清楚项目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显然,Canton的价值增长曲线必然是缓慢但稳定的“机构采用”曲线。
以上。
总的来说,我认为Canton代表的是RWA赛道一个相对务实的方向,但它能走多远,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监管政策的演进速度,二是传统金融巨头拥抱链上化的决心。
34.9K 人気度
232.09K 人気度
4.9K 人気度
1.17K 人気度
74.79K 人気度
Canton NetworkプロジェクトにおけるRWA(現実資産)分野の考察
作者:Haotian;来源:X,@tmel0211
Canton Network最近在RWA赛道炒得很热。1.35亿美元融资,高盛、汇丰、DTCC这些华尔街大佬背书,号称要做“全球金融操作系统”。又一个华尔街叙事的神级叙事项目?聊聊我的看法:
1)Canton和市面上大部分RWA的确有区别。通常意义上的RWA本质上还是本质还是合成资产那一套。发行方还是传统金融中介,链上不过是多披了层区块链的马甲,相当于把链下资产通过映射机制搬运到了链上。
Canton的玩法不太一样:它让资产源头的发行方直接在链上原生发行。什么意思?比如,DTCC(美国证券托管清算公司)直接在Canton上发行美国国债,智能合约本身就是法律合同,买家和发行方之间建立的是直接合同关系,不需要中间商赚差价。
这不是简单的“代币化”,而是“原生化”。虽然听起来只是换了个说法,但底层逻辑完全不同。目前Canton上已经有120亿美元监管级资产原生发行,涵盖债券、货币基金、另类投资基金等。
2)再说说他们主打的“机构隐私”牌。最近 Zcash的二级出彩表现带火了大家对隐私赛道的热情。但老实说,Canton的隐私属性还不太一样。
Zcash面向的是公众支付场景,强调“可选隐私”,用户可以选择匿名或透明。Canton则面向的是受监管的机构业务,强调“选择性可见/按需披露”,交易双方对彼此保密,但监管机构需要时随时可以审计,合规取证全程可追溯。
这套设计是为了适配SEC、欧盟、GDPR这些监管框架量身定做的。说白了,就是既要隐私,又要合规,在两者之间找平衡点。
**3)Canton目前的实际采用情况如何?**目前Canton注册钱包2.8万个,主要是机构账户。看到这个数字,应该就明白了:Canton就是一个ToB的机构级基础设施,离大规模C端应用还差十万八千里?
说明Canton团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先把最难啃的机构级基础设施跑通,再向C端延伸。这个路径其实挺聪明的。
为什么?因为机构市场是稀缺资源,准入门槛高、关系网络深、监管要求严,算是项目真正的护城河。Canton选择先攻克B端的机构再向C端市场扩展,本质上是一种降维打击的策略。事实上,这个策略加持下,最近Canton的生态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了。
当然,即便如此,Canton的叙事天花板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被“机构采用度”限制。我们炒币或者炒生态,一定得清楚项目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显然,Canton的价值增长曲线必然是缓慢但稳定的“机构采用”曲线。
以上。
总的来说,我认为Canton代表的是RWA赛道一个相对务实的方向,但它能走多远,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监管政策的演进速度,二是传统金融巨头拥抱链上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