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çon 1

初識比特幣

比特幣誕生的時代背景,如何成為加密貨幣的文化象徵

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支付方式,使任何人皆不需經過銀行、政府等第三方,即可基於區塊鏈完成交易。而比特幣的誕生,始於 2008 年一位化名爲中本聰 ( Satoshi Nakamoto ) 的作者髮布的論文 《 比特幣 :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繫統 》

比特幣已經存在超過 13 年,經歷多次大起大落,其價值的爭議一直存在,不過仍從默默無聞到廣泛被大眾認識,甚至逐漸被傳統金融機構視為一種投資標的。甚至它去中心化、總量固定、無國界限製等優點,吸引了一群對比特幣價值有強烈共識的信仰者,將其視為價值儲存、坑通膨的資產,並稱比特幣為 ”數位黃金“

比特幣源於對傳統金融的叛逆

2009 年 1 月 3 日,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中本聰 ( Satoshi Nakamoto ) 在一颱小型服務器上挖取了比特幣繫統的第一個區塊 — 創世區塊( Genesis Block ),首個區塊鏈誕生,並成為日後加密貨幣蓬勃發展的契機

在創世區塊的交易備註中,中本聰寫下當天泰晤士報的頭版文章標題:“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泰晤士報》2009年1月3日版 英國財政大臣麵臨銀行的第二輪紓睏)

這句話被記録在比特幣交易記録中,不可更改,永遠存在,也是中本聰本人對於金融危機中脆弱銀行體繫的暗諷。

比特幣的神秘創造者 - 中本聰

BTC 的創立者中本聰 ( Satoshi Nakamoto ) 真實身份仍是一團迷霧,最開始就是匿名的,而他最後一次的訊息是在 BTC 步入正軌後的 2011 年,於公開郵件中寫到 “我已轉移到其他事物上”

此後過去 10 年,關於 BTC 及其他受啟發的加密貨幣頻出,但中本聰卻再也沒出現過,儘管有許多人嘗試找出他的足跡挖掘他的真實身份,但人們始終無法確定他是誰、年齡、性別、國籍全是謎團;有人嘗試從他發過的訊息找尋蛛絲馬跡,不過謹慎的他所有發佈的訊息和私人交流全都加密處理,完全無法追蹤

有人猜測 ”中本聰“ 可能其實是個團隊,而非個人,因為其算法和機製設計非常複雜,實在不像是一人獨立完成

中本聰作為比特幣網路的早期參與者,挖礦中已積纍不少 BTC ,推測其錢包的 BTC 資產已超過百億美元,但至今從未移動過,這也是人們對這位隱藏的加密貨幣富豪,極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默默無聞到新文化象徵

央行的貨幣超髮啟髮了比特幣這種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誕生。比特幣讓使用者可以彼此之間直接進行交易,而無需經過如銀行這樣的第三方中介機構。2008年10月,中本聰髮布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繫統》,比特幣的傳奇就此開始。從最開始的一文不值再到價值數萬美元,比特幣已經成爲一種文化,乃至一種信仰的象徵。

圖源:blockchain.co;黑線 - 比特幣價格走勢,藍線 - 比特幣網絡總哈希率變化

比特幣本身沒有任何實體,而是依托於區塊鏈這種公共分布式賬本而存在,這也賦予了比特幣以安全性、抗審查、匿名、無國界限製等諸多特點。此外,比特幣總數隻有2100萬枚,無法以任何方式增髮,這種通縮特性使得比特幣常常被人視爲具有價值儲藏功能的“數字黃金”

奠定加密貨幣價值

盡管在比特幣出現以前,已經有人提出過類似的去中心化電子貨幣的概念,然而比特幣是歷史上第一款得到廣泛應用的加密貨幣,應用場景包括錢包、交易所、旅游服務、線上支付和網絡游戲等。受到比特幣的鼓舞,數以萬計的人們相繼加入併建立起加密社群,最終奠定了全球加密貨幣産業的基礎。而這些加密信仰者共衕構建起來的強烈共識,反過來又成爲了比特幣價值和網絡安全性的有力支撐。

Highlights
比特幣 創世區塊出於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聰在首個區塊的交易訊息中,寫下當天泰晤士報頭版標題,以諷刺在危機中錶現脆弱的傳統金融體製
比特幣 沒有實體,是依託於區塊鏈技術存在的數位資產,總量 2100 萬且發行量固定,因此規則被視為比起法幣更能儲存價值的數字黃金
BTC 的存在使點對點的交易成為可能,並從 13 年前的默默無聞,到被主流大眾逐漸接受,成為加密貨幣的文化象徵奠定產業基礎




📄・Related Articles

Clause de non-responsabilité
* Les investissements en cryptomonnaies comportent des risques importants. Veuillez faire preuve de prudence. Le cours n'est pas destiné à fournir des conseils en investissement.
* Ce cours a été créé par l'auteur qui a rejoint Gate Learn. Toute opinion partagée par l'auteur ne représente pas Gate Learn.
Catalogue
Leçon 1

初識比特幣

比特幣誕生的時代背景,如何成為加密貨幣的文化象徵

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支付方式,使任何人皆不需經過銀行、政府等第三方,即可基於區塊鏈完成交易。而比特幣的誕生,始於 2008 年一位化名爲中本聰 ( Satoshi Nakamoto ) 的作者髮布的論文 《 比特幣 :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繫統 》

比特幣已經存在超過 13 年,經歷多次大起大落,其價值的爭議一直存在,不過仍從默默無聞到廣泛被大眾認識,甚至逐漸被傳統金融機構視為一種投資標的。甚至它去中心化、總量固定、無國界限製等優點,吸引了一群對比特幣價值有強烈共識的信仰者,將其視為價值儲存、坑通膨的資產,並稱比特幣為 ”數位黃金“

比特幣源於對傳統金融的叛逆

2009 年 1 月 3 日,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中本聰 ( Satoshi Nakamoto ) 在一颱小型服務器上挖取了比特幣繫統的第一個區塊 — 創世區塊( Genesis Block ),首個區塊鏈誕生,並成為日後加密貨幣蓬勃發展的契機

在創世區塊的交易備註中,中本聰寫下當天泰晤士報的頭版文章標題:“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泰晤士報》2009年1月3日版 英國財政大臣麵臨銀行的第二輪紓睏)

這句話被記録在比特幣交易記録中,不可更改,永遠存在,也是中本聰本人對於金融危機中脆弱銀行體繫的暗諷。

比特幣的神秘創造者 - 中本聰

BTC 的創立者中本聰 ( Satoshi Nakamoto ) 真實身份仍是一團迷霧,最開始就是匿名的,而他最後一次的訊息是在 BTC 步入正軌後的 2011 年,於公開郵件中寫到 “我已轉移到其他事物上”

此後過去 10 年,關於 BTC 及其他受啟發的加密貨幣頻出,但中本聰卻再也沒出現過,儘管有許多人嘗試找出他的足跡挖掘他的真實身份,但人們始終無法確定他是誰、年齡、性別、國籍全是謎團;有人嘗試從他發過的訊息找尋蛛絲馬跡,不過謹慎的他所有發佈的訊息和私人交流全都加密處理,完全無法追蹤

有人猜測 ”中本聰“ 可能其實是個團隊,而非個人,因為其算法和機製設計非常複雜,實在不像是一人獨立完成

中本聰作為比特幣網路的早期參與者,挖礦中已積纍不少 BTC ,推測其錢包的 BTC 資產已超過百億美元,但至今從未移動過,這也是人們對這位隱藏的加密貨幣富豪,極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默默無聞到新文化象徵

央行的貨幣超髮啟髮了比特幣這種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誕生。比特幣讓使用者可以彼此之間直接進行交易,而無需經過如銀行這樣的第三方中介機構。2008年10月,中本聰髮布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繫統》,比特幣的傳奇就此開始。從最開始的一文不值再到價值數萬美元,比特幣已經成爲一種文化,乃至一種信仰的象徵。

圖源:blockchain.co;黑線 - 比特幣價格走勢,藍線 - 比特幣網絡總哈希率變化

比特幣本身沒有任何實體,而是依托於區塊鏈這種公共分布式賬本而存在,這也賦予了比特幣以安全性、抗審查、匿名、無國界限製等諸多特點。此外,比特幣總數隻有2100萬枚,無法以任何方式增髮,這種通縮特性使得比特幣常常被人視爲具有價值儲藏功能的“數字黃金”

奠定加密貨幣價值

盡管在比特幣出現以前,已經有人提出過類似的去中心化電子貨幣的概念,然而比特幣是歷史上第一款得到廣泛應用的加密貨幣,應用場景包括錢包、交易所、旅游服務、線上支付和網絡游戲等。受到比特幣的鼓舞,數以萬計的人們相繼加入併建立起加密社群,最終奠定了全球加密貨幣産業的基礎。而這些加密信仰者共衕構建起來的強烈共識,反過來又成爲了比特幣價值和網絡安全性的有力支撐。

Highlights
比特幣 創世區塊出於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聰在首個區塊的交易訊息中,寫下當天泰晤士報頭版標題,以諷刺在危機中錶現脆弱的傳統金融體製
比特幣 沒有實體,是依託於區塊鏈技術存在的數位資產,總量 2100 萬且發行量固定,因此規則被視為比起法幣更能儲存價值的數字黃金
BTC 的存在使點對點的交易成為可能,並從 13 年前的默默無聞,到被主流大眾逐漸接受,成為加密貨幣的文化象徵奠定產業基礎




📄・Related Articles

Clause de non-responsabilité
* Les investissements en cryptomonnaies comportent des risques importants. Veuillez faire preuve de prudence. Le cours n'est pas destiné à fournir des conseils en investissement.
* Ce cours a été créé par l'auteur qui a rejoint Gate Learn. Toute opinion partagée par l'auteur ne représente pas Gate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