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社區評量框架

進階4/11/2025, 11:45:35 AM
本文探討了加密貨幣領域中"社區"概念的真實內涵,提出了 BARD 框架作爲評估社區強度的工具。BARD 代表信念 (Belief)、行動 (Action)、韌性 (Resilience) 和密度 (Density) 四個維度。真正的社區建立在共同信念基礎上,通過持續的貢獻和行動展現活力,在危機中展現韌性,並通過成員之間密切的互動形成穩固的社會網絡。

轉發原文標題《社區”到底是什麼?第 1 部分(用 BARD 進行分解)》

誰需要閱讀本文?

  • 創始人說“社區就是一切”
  • 在每一次宣傳中都聽到它的風投
  • 散戶認爲 Discord 活動是堅定信念的標志

現在讓我們來回答這個問題:

  • 您所在社區的共同信念是什麼(如果有)?
  • 誰貢獻,多久貢獻,貢獻內容是什麼?
  • 當最近價格下降 70% 時,Discord 上的對話是怎麼樣的?
  • 他們是一個相互連結的網絡,還是只是一羣人?

如果您無法在 30 秒內回答這些問題,那麼您實際上並不了解您的社區、不了解你的受衆。而這兩者並不是一回事。

感謝 poopmandefi0xjunkimdevrelius0xBrans100y_eth 對本文的反饋。

要點

  • “社區”是加密貨幣領域最常被誤用的詞。 BARD 框架將其分爲四個真實信號:信念 (Belief)、行動 (Action)、彈性 (Resiliance) 和密度 (Density),以區分實質內容和炒作。
  • 信念是一個社區的哲學和情感核心。只有當有一套共同的價值觀和敘事時,一羣持有者才會演變成一場運動。
  • 行動是最強烈的信號。真正的社區不會只是袖手旁觀,而是會建設基礎設施。社區的真正價值是其所有貢獻的總和:代碼、梗圖、內容、工具等等。
  • 在壓力下表現出韌性。真正的社區以堅定的信念而不是沉默來度過熊市和挫折。如果它們在市場下跌 70% 時消失,那麼它們就不是真的社區。
  • 密度決定了社區的生存力和可持續性。強大的社區形成堅實的網絡(線下聚會、羣聊、子DAO),而且不容易崩潰。

1. 過度使用的加密貨幣流行語

如果你看一下加密 Twitter (CT)和大多數 web3 演示文稿,你會發現有一句話總是會出現。”我們有一個很棒的社區!”從準備進行代幣預售的項目,到推廣 NFT 鑄造的藝術收藏,再到擁有漂亮網站的 L1,它們都聲稱擁有一個社區。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所說的社區大多只是 Telegram 或 Discord 上的短期、投機性用戶羣。

這樣一來,”社區”一詞在當今的加密行業中就變成了毫無意義的修辭,就像”去中心化”或”創新”一樣。因此,在這個任何東西都可以稱爲社區的時代,”社區”這個詞實際上已經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從結構角度定義、診斷和分析社區的工具。爲此,本報告提出了”BARD框架”。

輸入巴德:信念、行動、韌性、密度。當一個項目說它”有一個社區”時,我們希望提供一個結構性參考點,以便我們可以驗證情況確實如此。這個框架的目的是以更結構化的方式解構社區這個抽象概念,並將其轉化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定性和定量評估的分析單位。這可以作爲各種利益相關者的分析工具,包括希望建立忠實用戶羣的創始人、探索下一個敘事的數字投資者以及評估項目的風險投資家。

然而,這個框架更接近一種思維模型,將”社區”這個模糊的概念轉化爲一種結構化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個數值量化模型。換句話說,BARD的目的是提供方向而不是精確性。

2.信仰(社羣的核心)

信仰是社區的教義,是共同的信仰或精神。偉大的社區就像有使命的運動一樣。

每個真正的加密社區都始於信念,這種信念將其成員團結在比價格更重要的事物上。在 Web3 中,信仰常常與宗教接壤。這並非誇張,而是事實。加密貨幣確實依賴於敘事和信仰。加密社區常常類似於宗教運動,這並非巧合:比特幣、以太坊、Solana 都有自己的狂熱支持者,幾乎每個主要項目都有一個爲其信徒的綽號(Beras、Initiates、Ninjas;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正如一篇文章所言,“最有力的敘事是宗教,它將道德、故事和實踐結合起來,創造出自我維持的運動。 ”

比特幣開創了先例。 “去中心化是好的,銀行是壞的。個人主權是好的,國家控制是壞的。隱私是好的,監視是壞的。” 這些原則對比特幣極端主義者來說就像是聖經,體現在超越簡單資產持有的哲學實踐中。資產的自我托管、反銀行態度、雷射眼頭像等都是這種信念轉變爲生活方式的結果。正是這種共同的信念,讓比特幣社區在經歷 Mt.Gox 事件和無數其他批評之後依然能夠團結在一起。

以太坊也有自己的信仰結構:開放基礎設施、去中心化一切、“世界計算機”。當有一個核心信念時,單純的用戶羣就會轉變爲一個事業。這是一羣碰巧持有相同代幣的人與持有相同代幣的人之間的區別 一個運動。

也就是說,當核心理想開始出現分歧時,信念就會減弱。不是在用戶中,而是在領導者中。以太坊現在正面臨着這種緊張局勢。關於升級優先級的內部分歧、以太坊基金會(EF)內部的領導權爭議以及最近圍繞利益衝突的爭議,都暴露了曾經有凝聚力的敘述中的裂痕。盡管以太坊仍然具有強大的文化引力,但缺乏統一的方向,以及關鍵人物正在拉向不同意識形態方向的看法,導致人們對使命漂移的擔憂日益增加。當信仰在頂層分裂時,它不可避免地會擴散到整個社區。

這個案例凸顯了一個更基本的事實:信仰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只有盲目的漲價信念,而沒有明確的使命,那麼這個社區其實更接近邪教。事實上,一位批評家將加密貨幣行業稱爲”信仰驅動的經濟”,並指出它看起來像是一種由沒有實質內容的集體信仰所維持的幻象。只要每個人都相信,這個體系就會維持下去,但是一旦這種信念崩塌,建立在其上的一切都會崩塌。

真正的社區的信念必須通過現實世界的成就來證明並不斷更新。只有當產品推出、裏程碑達成、項目宣稱的價值觀與實際行動一致時,社區才有維持信仰的基礎。信任不能像空投一樣分發。信任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不斷的實踐而建立起來的。

如何衡量信念: 成員能否清楚地解釋項目的使命或價值觀,而不需要人雲亦雲的營銷?他們是否會自發地創造模因、口號或儀式?如果沒有共同的語言或神話,就沒有人能回答“你爲什麼在這裏?”不參考價格……這不是信念,而是退出流動性。

信仰是情感的護城河。 俗話說:如果你不堅持某事,你就會爲任何事而墮落。 毫無意義的社區很快就會崩潰。

3. 行動(從代幣持有者到貢獻者)

行動是真正的社區與被動受衆的區別。它以貢獻和參與來衡量。強大的社區需要很多人的幫助。他們發貨、創造內容、互相幫助,所有這些都是出於激情而不是報酬。

信念點燃火焰,行動維持火焰。真正的社區不只是相信, 構建。在以去中心化和開源爲核心的加密貨幣領域,最好的社區都是行動主義:不是根據他們擁有什麼來判斷,而是根據他們做了什麼來判斷。

很多項目都有 100,000 個持有者,但實際貢獻者可能只有 100 個。這不是一個社區,這是一個監視列表。最強大的社區扭轉了這一比例。他們將用戶轉變爲建設者、教育者、模組、迷因制造者或治理參與者。想想以太坊:成千上萬的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和愛好者編寫 EIP、開發 dapp、運行節點、參加黑客馬拉松、主持論壇、翻譯文檔等等。這並不是很好,因爲人們都認爲 ETH 很酷,它很棒是因爲有很多人卷起袖子來改進它。正如一位 OG 社區建設者指出的那樣, “貢獻的力量非常強大。以太坊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許多最強大的生態系統都依靠社區構建的工具、自我組織的活動、當地大使和無盡的主動貢獻而蓬勃發展。主要由草根和志願者驅動,在當地廣泛採用。他們通過他們所運送的東西而不是他們喊叫的內容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僅僅因爲 Telegram 頻道有 50,000 名成員並不意味着社區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每周有 500 人回來並做出實際貢獻。一個充滿建設者和創造者的頻道比一個貼滿 “When空投?”的 Discord 要好得多。投機社區只不過是一個有華麗品牌的投機團體。一個社區的價值應該以它實際創造的價值來衡量。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項目需要降低進入門檻並認可那些做出貢獻的人。有些使用贈款和賞金系統。其他人依賴地位和社會資本。但最終,這是同樣的玩法:創造貢獻空間,獎勵努力,並提升積極主動的社區成員。加密貨幣領域充滿了志願者,他們在沒有被要求的情況下做有意義的事情,因爲他們關心。

如何衡量行動: 尋找有形的產出和分布式的參與。誰在寫提案?誰在打電話?是否有獨立項目、儀表板、本地聚會或輔助工具?如果 90% 的貢獻來自核心團隊,那麼您擁有的是受衆,而不是社區。但是,當互聯網上的隨機數開始創造未經請求的價值、編寫解釋器、提供幫助、修復錯誤時,您就知道它還活着。

有人可能會爭辯說 “貢獻者是社區的貨幣。” 爲項目投入精力(而不僅僅是金錢)的人越多,社區就越真實、越有價值。

4. 韌性(鑽石手)

韌性是社區的鑽石盔甲。社區的真正考驗是逆境(熊市、黑客、挫折)。強大的社區不僅能夠生存下來,而且還能生存下來。他們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因爲共同度過了難關而團結在一起。

加密貨幣是建立在波動性之上的。市場崩潰、協議破裂、創始人消失。韌性的問題是:當事情出現問題時,社區是分散還是團結?當炒作浪潮退去時,你只剩下信徒還是只剩下一片空曠的海灘?

共同風險創造真正的紐帶。尼採並不是在談論加密貨幣,但當他感嘆最大的回報屬於那些願意這樣做的人時,他也可能是在談論加密貨幣。 “危險地生活!在維蘇威火山的山坡上建造你的城市!” 德根斯從字面上理解了這一點。將資金鎖定在不穩定的協議中,模仿晦澀難懂的代幣,在多周期崩潰中幸存下來:這些共同的經歷鑄就了友情。 一起度過幾次 90% 的虧損,你們就擁有了一個部落。

具有韌性的社區是在痛苦中建立起來的。他們有 定罪。他們來這裏不僅僅是爲了空投;他們相信使命。如果一個項目的成員繼續貢獻,繼續流行,甚至在熊市期間加倍努力,那就是力量。

如果你的“社區”在熊市中消失,那麼它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社區。

此外,在危機中生存並不僅僅是渡過難關,而是要渡過難關。在強大的社區中,這些傷疤會成爲榮譽徽章和教訓,進一步激勵成員。 FTX 後的 Solana 就是一個教科書的例子。價格暴漲95%。其最大的支持者(SBF)消失了。頭條新聞稱其已死。但建築商留下來了。黑客之家仍然擠滿了人。 NFT 的下跌並沒有停止。 Defi 應用程序推出。模因甚至變得更好了。 Solana 的社區吸收了這一衝擊,將其內在化,並圍繞生存重建了敘事。 FTX 後的創傷成爲傳說,過濾掉了遊客,並強化了核心。今天的 Solanna 信徒將其視爲徽章:當一切崩潰時他們就在那裏,並且留下來。這種久經考驗的忠誠度不是制造出來的。是賺到的。

與 EOS 對比。盡管其破紀錄的 ICO 籌集了超過 40 億美元,但該項目未能培育一個有彈性、有信念驅動的社區。當勢頭放緩、治理戲劇浮出水面時,參與就枯竭了。核心貢獻者漸行漸遠。生態系統變薄。如果沒有強大的文化根源或共同的信念可以依靠,EOS 就無法渡過經濟低迷期。事後看來,牛市期間看似繁榮的社區很大程度上是膚淺的。

如何衡量彈性: 看看困難時期的行爲。社區是否消失了,或者活動是否保持一致,甚至有所增加?在市場下跌期間檢查 TG/discord 參與度。貢獻者是留下來還是輪流離開?成員們是否分享戰爭故事,例如 “我們挺過了 2022 年”?這就是文化記憶,而且很重要。

信念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量化的:即使價格下跌,您也可以衡量質押率或長期持有統計數據,或者年復一年堅持不懈的核心貢獻者數量。一個社區是 有彈性的 有 耐心 和 記憶。他們記得 爲什麼 他們在這裏並在整個周期中堅持使命。

從數量上講,您可以通過熊市周期跟蹤錢包保留率、質押率或提案參與情況。定性地觀察語氣:有彈性的社區開玩笑說“建立市場”並不斷出現。脆弱的會陷入 FUD 或保持沉默。

5. 密度(互動的深度,而不是社區的數量)

密度是羣落的結締組織。它涉及內部關系,即成員之間的緊密聯系網絡。最富有的社區是網絡,而不是受衆,他們優先考慮深度參與而不是虛榮的追隨者數量。

最後一個支柱,即密度,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加密貨幣喜歡吹噓大數字。追隨者、代幣持有者、discord 成員,但如果沒有聯系,原始計數就沒有意義。密度衡量的是這些人中有多少人實際上是相互聯系的。他們合作、交談、分享想法嗎?或者他們只是偶爾圍繞着核心團隊?

密集的社區就像一個活躍的社交網絡。連接越多成員之間的信任、協調和保留就越強。如果每個人都關注官方帳戶,那麼您就已經建立了受衆羣體。一個加密貨幣諮詢小組將社區密度描述爲 項目關注者之間的聯系不僅僅是關注官方帳戶。如果他們在 X、discord、論壇上關注並互相交談,那麼你就建立了一個網絡。

高密度=人們不僅對齊,而且糾纏在一起。他們參加羣聊、聚會、DAO。他們一起模仿、一起構建、互相展示。它創造了一種歸屬感。當一個節點脫落時,該社區仍然成立。

爲什麼這很重要?因爲網絡效應是隨着密度而增長的。在密集的社區中,信息傳播得更快,協調更緊密,歸屬感更強。真正的聯系可以培養忠誠度。您經常會看到子 DAO、區域聚會或利基渠道像數字城市中的社區一樣出現。這是密度的一個健康跡象:人們形成真正的聯系,而不僅僅是所有人都聽一個擴音器。

如果創始人退出呢?該項目不會消亡。密集的社區不依賴單一的聲音或炒作機器。他們之所以堅持,是因爲成員受到彼此的約束,而不僅僅是品牌。

考慮質量而不是數量。一萬名從不參與的粉絲的價值還不如一千名每天說話的粉絲。具有強大內部聯系的小型 DAO 通常會勝過具有表面參與度的大型 DAO。 梅特卡夫定律提醒我們:價值與有意義的聯系數量相關,而不僅僅是參與者的數量。

如何測量密度: 直接測量很困難,但有很強的信號。查看參與率(活躍聊天者與 Discord 成員總數、X 上的點贊回復率、社區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注數量)。論壇、提案、模因帳戶和治理中是否會出現相同的名字?這就是重疊。高密度往往表現爲一種家庭氛圍。當你加入這樣的社區時, 你感覺到友誼之網;當您加入低密度社區時,您通常會聽到回音室的聲音,而領導者位於中心。一個舞臺,而不是一個網絡。

密度使社區能夠自我強化。束縛越緊密,就越難消失。

6. 匯聚一切的力量

是時候對“社區”這一詞匯背後的實際內涵提出更高的要求了。因爲“社區”並不是一撮撒在項目上的魔法粉,而是靠信念(Belief)贏得、由行動(Action)構建、通過韌性(Resilience)驗證、並借助密度(Density)增強的。

每一個支柱都提供了衡量社區強度的視角。它們單獨來看可以揭示很多信息;而組合在一起,則構成了一個評估乃至評分網絡健康程度的框架。你可以想象爲一個項目在這四個維度上分別打1到10分,然後看看整體表現。例如,一個真正具有韌性的項目可能會得分如下:B=9(明確的信念體系)、A=8(活躍的貢獻者)、R=10(經歷考驗的忠誠)、D=8(高度互聯的網絡),總分爲35/40。而那些被過度炒作的“我們有社區!”項目呢?也許是:B=5、A=3、R=2、D=4,總分僅爲14/40。

對於創始人和社區建設者而言:“BARD”就是一份藍圖。通過有意義的使命點燃信念;降低參與門檻以鼓勵更多人加入;在低谷時獎勵堅守者。歸根結底,要將社區設計成最終能夠獨立於你而持續發展的生態。當一個社區開始自主地創造動力和傳統,不再依賴核心團隊時時插手時,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對於投資者和觀察者而言:“BARD”就是盡職調查的工具。不要只是數一數Discord羣裏有多少人,而要研究行爲模式:誰在建設、誰在堅守、誰在連接他人。這些才是能夠複利增長的關鍵。

而像 Kaito 這樣的工具也在讓這一切更容易衡量。它通過跟蹤自然參與度、篩選高價值貢獻者,並幫助項目正確獎勵有意義的互動,正在成爲將“BARD”這一理念大規模落地的關鍵基礎設施。

在加密世界裏,技術可以復制,資金會變幻莫測,真正的社區與文化可能是唯一無法“復制粘貼”的東西。所以,下次某個創始人或KOL炫耀他們“很棒的社區”時,不妨請他們用“BARD”的維度來具體說明一下——如果說不出來,那也許他們並不真的擁有那個社區。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4pillars],原文標題《社區”到底是什麼?第 1 部分(用 BARD 進行分解)》,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Ponyo]。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復制、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加密社區評量框架

進階4/11/2025, 11:45:35 AM
本文探討了加密貨幣領域中"社區"概念的真實內涵,提出了 BARD 框架作爲評估社區強度的工具。BARD 代表信念 (Belief)、行動 (Action)、韌性 (Resilience) 和密度 (Density) 四個維度。真正的社區建立在共同信念基礎上,通過持續的貢獻和行動展現活力,在危機中展現韌性,並通過成員之間密切的互動形成穩固的社會網絡。

轉發原文標題《社區”到底是什麼?第 1 部分(用 BARD 進行分解)》

誰需要閱讀本文?

  • 創始人說“社區就是一切”
  • 在每一次宣傳中都聽到它的風投
  • 散戶認爲 Discord 活動是堅定信念的標志

現在讓我們來回答這個問題:

  • 您所在社區的共同信念是什麼(如果有)?
  • 誰貢獻,多久貢獻,貢獻內容是什麼?
  • 當最近價格下降 70% 時,Discord 上的對話是怎麼樣的?
  • 他們是一個相互連結的網絡,還是只是一羣人?

如果您無法在 30 秒內回答這些問題,那麼您實際上並不了解您的社區、不了解你的受衆。而這兩者並不是一回事。

感謝 poopmandefi0xjunkimdevrelius0xBrans100y_eth 對本文的反饋。

要點

  • “社區”是加密貨幣領域最常被誤用的詞。 BARD 框架將其分爲四個真實信號:信念 (Belief)、行動 (Action)、彈性 (Resiliance) 和密度 (Density),以區分實質內容和炒作。
  • 信念是一個社區的哲學和情感核心。只有當有一套共同的價值觀和敘事時,一羣持有者才會演變成一場運動。
  • 行動是最強烈的信號。真正的社區不會只是袖手旁觀,而是會建設基礎設施。社區的真正價值是其所有貢獻的總和:代碼、梗圖、內容、工具等等。
  • 在壓力下表現出韌性。真正的社區以堅定的信念而不是沉默來度過熊市和挫折。如果它們在市場下跌 70% 時消失,那麼它們就不是真的社區。
  • 密度決定了社區的生存力和可持續性。強大的社區形成堅實的網絡(線下聚會、羣聊、子DAO),而且不容易崩潰。

1. 過度使用的加密貨幣流行語

如果你看一下加密 Twitter (CT)和大多數 web3 演示文稿,你會發現有一句話總是會出現。”我們有一個很棒的社區!”從準備進行代幣預售的項目,到推廣 NFT 鑄造的藝術收藏,再到擁有漂亮網站的 L1,它們都聲稱擁有一個社區。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所說的社區大多只是 Telegram 或 Discord 上的短期、投機性用戶羣。

這樣一來,”社區”一詞在當今的加密行業中就變成了毫無意義的修辭,就像”去中心化”或”創新”一樣。因此,在這個任何東西都可以稱爲社區的時代,”社區”這個詞實際上已經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從結構角度定義、診斷和分析社區的工具。爲此,本報告提出了”BARD框架”。

輸入巴德:信念、行動、韌性、密度。當一個項目說它”有一個社區”時,我們希望提供一個結構性參考點,以便我們可以驗證情況確實如此。這個框架的目的是以更結構化的方式解構社區這個抽象概念,並將其轉化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定性和定量評估的分析單位。這可以作爲各種利益相關者的分析工具,包括希望建立忠實用戶羣的創始人、探索下一個敘事的數字投資者以及評估項目的風險投資家。

然而,這個框架更接近一種思維模型,將”社區”這個模糊的概念轉化爲一種結構化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個數值量化模型。換句話說,BARD的目的是提供方向而不是精確性。

2.信仰(社羣的核心)

信仰是社區的教義,是共同的信仰或精神。偉大的社區就像有使命的運動一樣。

每個真正的加密社區都始於信念,這種信念將其成員團結在比價格更重要的事物上。在 Web3 中,信仰常常與宗教接壤。這並非誇張,而是事實。加密貨幣確實依賴於敘事和信仰。加密社區常常類似於宗教運動,這並非巧合:比特幣、以太坊、Solana 都有自己的狂熱支持者,幾乎每個主要項目都有一個爲其信徒的綽號(Beras、Initiates、Ninjas;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正如一篇文章所言,“最有力的敘事是宗教,它將道德、故事和實踐結合起來,創造出自我維持的運動。 ”

比特幣開創了先例。 “去中心化是好的,銀行是壞的。個人主權是好的,國家控制是壞的。隱私是好的,監視是壞的。” 這些原則對比特幣極端主義者來說就像是聖經,體現在超越簡單資產持有的哲學實踐中。資產的自我托管、反銀行態度、雷射眼頭像等都是這種信念轉變爲生活方式的結果。正是這種共同的信念,讓比特幣社區在經歷 Mt.Gox 事件和無數其他批評之後依然能夠團結在一起。

以太坊也有自己的信仰結構:開放基礎設施、去中心化一切、“世界計算機”。當有一個核心信念時,單純的用戶羣就會轉變爲一個事業。這是一羣碰巧持有相同代幣的人與持有相同代幣的人之間的區別 一個運動。

也就是說,當核心理想開始出現分歧時,信念就會減弱。不是在用戶中,而是在領導者中。以太坊現在正面臨着這種緊張局勢。關於升級優先級的內部分歧、以太坊基金會(EF)內部的領導權爭議以及最近圍繞利益衝突的爭議,都暴露了曾經有凝聚力的敘述中的裂痕。盡管以太坊仍然具有強大的文化引力,但缺乏統一的方向,以及關鍵人物正在拉向不同意識形態方向的看法,導致人們對使命漂移的擔憂日益增加。當信仰在頂層分裂時,它不可避免地會擴散到整個社區。

這個案例凸顯了一個更基本的事實:信仰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只有盲目的漲價信念,而沒有明確的使命,那麼這個社區其實更接近邪教。事實上,一位批評家將加密貨幣行業稱爲”信仰驅動的經濟”,並指出它看起來像是一種由沒有實質內容的集體信仰所維持的幻象。只要每個人都相信,這個體系就會維持下去,但是一旦這種信念崩塌,建立在其上的一切都會崩塌。

真正的社區的信念必須通過現實世界的成就來證明並不斷更新。只有當產品推出、裏程碑達成、項目宣稱的價值觀與實際行動一致時,社區才有維持信仰的基礎。信任不能像空投一樣分發。信任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不斷的實踐而建立起來的。

如何衡量信念: 成員能否清楚地解釋項目的使命或價值觀,而不需要人雲亦雲的營銷?他們是否會自發地創造模因、口號或儀式?如果沒有共同的語言或神話,就沒有人能回答“你爲什麼在這裏?”不參考價格……這不是信念,而是退出流動性。

信仰是情感的護城河。 俗話說:如果你不堅持某事,你就會爲任何事而墮落。 毫無意義的社區很快就會崩潰。

3. 行動(從代幣持有者到貢獻者)

行動是真正的社區與被動受衆的區別。它以貢獻和參與來衡量。強大的社區需要很多人的幫助。他們發貨、創造內容、互相幫助,所有這些都是出於激情而不是報酬。

信念點燃火焰,行動維持火焰。真正的社區不只是相信, 構建。在以去中心化和開源爲核心的加密貨幣領域,最好的社區都是行動主義:不是根據他們擁有什麼來判斷,而是根據他們做了什麼來判斷。

很多項目都有 100,000 個持有者,但實際貢獻者可能只有 100 個。這不是一個社區,這是一個監視列表。最強大的社區扭轉了這一比例。他們將用戶轉變爲建設者、教育者、模組、迷因制造者或治理參與者。想想以太坊:成千上萬的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和愛好者編寫 EIP、開發 dapp、運行節點、參加黑客馬拉松、主持論壇、翻譯文檔等等。這並不是很好,因爲人們都認爲 ETH 很酷,它很棒是因爲有很多人卷起袖子來改進它。正如一位 OG 社區建設者指出的那樣, “貢獻的力量非常強大。以太坊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許多最強大的生態系統都依靠社區構建的工具、自我組織的活動、當地大使和無盡的主動貢獻而蓬勃發展。主要由草根和志願者驅動,在當地廣泛採用。他們通過他們所運送的東西而不是他們喊叫的內容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僅僅因爲 Telegram 頻道有 50,000 名成員並不意味着社區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每周有 500 人回來並做出實際貢獻。一個充滿建設者和創造者的頻道比一個貼滿 “When空投?”的 Discord 要好得多。投機社區只不過是一個有華麗品牌的投機團體。一個社區的價值應該以它實際創造的價值來衡量。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項目需要降低進入門檻並認可那些做出貢獻的人。有些使用贈款和賞金系統。其他人依賴地位和社會資本。但最終,這是同樣的玩法:創造貢獻空間,獎勵努力,並提升積極主動的社區成員。加密貨幣領域充滿了志願者,他們在沒有被要求的情況下做有意義的事情,因爲他們關心。

如何衡量行動: 尋找有形的產出和分布式的參與。誰在寫提案?誰在打電話?是否有獨立項目、儀表板、本地聚會或輔助工具?如果 90% 的貢獻來自核心團隊,那麼您擁有的是受衆,而不是社區。但是,當互聯網上的隨機數開始創造未經請求的價值、編寫解釋器、提供幫助、修復錯誤時,您就知道它還活着。

有人可能會爭辯說 “貢獻者是社區的貨幣。” 爲項目投入精力(而不僅僅是金錢)的人越多,社區就越真實、越有價值。

4. 韌性(鑽石手)

韌性是社區的鑽石盔甲。社區的真正考驗是逆境(熊市、黑客、挫折)。強大的社區不僅能夠生存下來,而且還能生存下來。他們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因爲共同度過了難關而團結在一起。

加密貨幣是建立在波動性之上的。市場崩潰、協議破裂、創始人消失。韌性的問題是:當事情出現問題時,社區是分散還是團結?當炒作浪潮退去時,你只剩下信徒還是只剩下一片空曠的海灘?

共同風險創造真正的紐帶。尼採並不是在談論加密貨幣,但當他感嘆最大的回報屬於那些願意這樣做的人時,他也可能是在談論加密貨幣。 “危險地生活!在維蘇威火山的山坡上建造你的城市!” 德根斯從字面上理解了這一點。將資金鎖定在不穩定的協議中,模仿晦澀難懂的代幣,在多周期崩潰中幸存下來:這些共同的經歷鑄就了友情。 一起度過幾次 90% 的虧損,你們就擁有了一個部落。

具有韌性的社區是在痛苦中建立起來的。他們有 定罪。他們來這裏不僅僅是爲了空投;他們相信使命。如果一個項目的成員繼續貢獻,繼續流行,甚至在熊市期間加倍努力,那就是力量。

如果你的“社區”在熊市中消失,那麼它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社區。

此外,在危機中生存並不僅僅是渡過難關,而是要渡過難關。在強大的社區中,這些傷疤會成爲榮譽徽章和教訓,進一步激勵成員。 FTX 後的 Solana 就是一個教科書的例子。價格暴漲95%。其最大的支持者(SBF)消失了。頭條新聞稱其已死。但建築商留下來了。黑客之家仍然擠滿了人。 NFT 的下跌並沒有停止。 Defi 應用程序推出。模因甚至變得更好了。 Solana 的社區吸收了這一衝擊,將其內在化,並圍繞生存重建了敘事。 FTX 後的創傷成爲傳說,過濾掉了遊客,並強化了核心。今天的 Solanna 信徒將其視爲徽章:當一切崩潰時他們就在那裏,並且留下來。這種久經考驗的忠誠度不是制造出來的。是賺到的。

與 EOS 對比。盡管其破紀錄的 ICO 籌集了超過 40 億美元,但該項目未能培育一個有彈性、有信念驅動的社區。當勢頭放緩、治理戲劇浮出水面時,參與就枯竭了。核心貢獻者漸行漸遠。生態系統變薄。如果沒有強大的文化根源或共同的信念可以依靠,EOS 就無法渡過經濟低迷期。事後看來,牛市期間看似繁榮的社區很大程度上是膚淺的。

如何衡量彈性: 看看困難時期的行爲。社區是否消失了,或者活動是否保持一致,甚至有所增加?在市場下跌期間檢查 TG/discord 參與度。貢獻者是留下來還是輪流離開?成員們是否分享戰爭故事,例如 “我們挺過了 2022 年”?這就是文化記憶,而且很重要。

信念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量化的:即使價格下跌,您也可以衡量質押率或長期持有統計數據,或者年復一年堅持不懈的核心貢獻者數量。一個社區是 有彈性的 有 耐心 和 記憶。他們記得 爲什麼 他們在這裏並在整個周期中堅持使命。

從數量上講,您可以通過熊市周期跟蹤錢包保留率、質押率或提案參與情況。定性地觀察語氣:有彈性的社區開玩笑說“建立市場”並不斷出現。脆弱的會陷入 FUD 或保持沉默。

5. 密度(互動的深度,而不是社區的數量)

密度是羣落的結締組織。它涉及內部關系,即成員之間的緊密聯系網絡。最富有的社區是網絡,而不是受衆,他們優先考慮深度參與而不是虛榮的追隨者數量。

最後一個支柱,即密度,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加密貨幣喜歡吹噓大數字。追隨者、代幣持有者、discord 成員,但如果沒有聯系,原始計數就沒有意義。密度衡量的是這些人中有多少人實際上是相互聯系的。他們合作、交談、分享想法嗎?或者他們只是偶爾圍繞着核心團隊?

密集的社區就像一個活躍的社交網絡。連接越多成員之間的信任、協調和保留就越強。如果每個人都關注官方帳戶,那麼您就已經建立了受衆羣體。一個加密貨幣諮詢小組將社區密度描述爲 項目關注者之間的聯系不僅僅是關注官方帳戶。如果他們在 X、discord、論壇上關注並互相交談,那麼你就建立了一個網絡。

高密度=人們不僅對齊,而且糾纏在一起。他們參加羣聊、聚會、DAO。他們一起模仿、一起構建、互相展示。它創造了一種歸屬感。當一個節點脫落時,該社區仍然成立。

爲什麼這很重要?因爲網絡效應是隨着密度而增長的。在密集的社區中,信息傳播得更快,協調更緊密,歸屬感更強。真正的聯系可以培養忠誠度。您經常會看到子 DAO、區域聚會或利基渠道像數字城市中的社區一樣出現。這是密度的一個健康跡象:人們形成真正的聯系,而不僅僅是所有人都聽一個擴音器。

如果創始人退出呢?該項目不會消亡。密集的社區不依賴單一的聲音或炒作機器。他們之所以堅持,是因爲成員受到彼此的約束,而不僅僅是品牌。

考慮質量而不是數量。一萬名從不參與的粉絲的價值還不如一千名每天說話的粉絲。具有強大內部聯系的小型 DAO 通常會勝過具有表面參與度的大型 DAO。 梅特卡夫定律提醒我們:價值與有意義的聯系數量相關,而不僅僅是參與者的數量。

如何測量密度: 直接測量很困難,但有很強的信號。查看參與率(活躍聊天者與 Discord 成員總數、X 上的點贊回復率、社區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注數量)。論壇、提案、模因帳戶和治理中是否會出現相同的名字?這就是重疊。高密度往往表現爲一種家庭氛圍。當你加入這樣的社區時, 你感覺到友誼之網;當您加入低密度社區時,您通常會聽到回音室的聲音,而領導者位於中心。一個舞臺,而不是一個網絡。

密度使社區能夠自我強化。束縛越緊密,就越難消失。

6. 匯聚一切的力量

是時候對“社區”這一詞匯背後的實際內涵提出更高的要求了。因爲“社區”並不是一撮撒在項目上的魔法粉,而是靠信念(Belief)贏得、由行動(Action)構建、通過韌性(Resilience)驗證、並借助密度(Density)增強的。

每一個支柱都提供了衡量社區強度的視角。它們單獨來看可以揭示很多信息;而組合在一起,則構成了一個評估乃至評分網絡健康程度的框架。你可以想象爲一個項目在這四個維度上分別打1到10分,然後看看整體表現。例如,一個真正具有韌性的項目可能會得分如下:B=9(明確的信念體系)、A=8(活躍的貢獻者)、R=10(經歷考驗的忠誠)、D=8(高度互聯的網絡),總分爲35/40。而那些被過度炒作的“我們有社區!”項目呢?也許是:B=5、A=3、R=2、D=4,總分僅爲14/40。

對於創始人和社區建設者而言:“BARD”就是一份藍圖。通過有意義的使命點燃信念;降低參與門檻以鼓勵更多人加入;在低谷時獎勵堅守者。歸根結底,要將社區設計成最終能夠獨立於你而持續發展的生態。當一個社區開始自主地創造動力和傳統,不再依賴核心團隊時時插手時,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對於投資者和觀察者而言:“BARD”就是盡職調查的工具。不要只是數一數Discord羣裏有多少人,而要研究行爲模式:誰在建設、誰在堅守、誰在連接他人。這些才是能夠複利增長的關鍵。

而像 Kaito 這樣的工具也在讓這一切更容易衡量。它通過跟蹤自然參與度、篩選高價值貢獻者,並幫助項目正確獎勵有意義的互動,正在成爲將“BARD”這一理念大規模落地的關鍵基礎設施。

在加密世界裏,技術可以復制,資金會變幻莫測,真正的社區與文化可能是唯一無法“復制粘貼”的東西。所以,下次某個創始人或KOL炫耀他們“很棒的社區”時,不妨請他們用“BARD”的維度來具體說明一下——如果說不出來,那也許他們並不真的擁有那個社區。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4pillars],原文標題《社區”到底是什麼?第 1 部分(用 BARD 進行分解)》,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Ponyo]。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復制、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Empieza ahora
¡Registrarse y recibe un bono de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