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新加坡旗舰活动 · 广场趣味答题 Day1】
#TOKEN2049# 马上拉开序幕,Gate 也要在新加坡放大招啦!
Token of Love 音乐节、 Gate x Oracle Red Bull Racing 招待会、 F1 观赛派对统统来袭!
现在参与广场【趣味答题挑战】,来测测你对活动了解多少,瓜分$100 BTC!
参与方式:评论区留下答案(格式:1B 2A 3B 4B)
🎁 奖励:每天抽 3 名幸运用户 → 每人 $10 BTC
🎁 终极彩蛋:三天全对的幸运超级答题王 → 再送 $10 BTC!
📖 Day1 · Quiz 单选题
Q1
Gate 新加坡旗舰活动在哪五天举行?
A. 9月30日-10月4日
B. 10月1日-5日
C. 10月5日-9日
Q2
“TOKEN OF LOVE” 音乐节的举办地点是?
A. 滨海湾花园
B. 圣淘沙
C. 新加坡体育馆
Q3
Gate x Oracle Red Bull Racing 招待会特别关注的三个主题是?
A. 体育、旅游、时尚
B. 加密市场趋势、全球经济展望、Web3
C. 游戏、NFT、元宇宙
Q4
在10月2日举行的 F1 赛车模拟挑战中,胜出者获得的奖励是什么?
A. 音乐节 VVIP 门票
B. Gate 精美周边
C. F1 观赛盛宴门票
💡 小Tips:不确定答案?偷偷翻一下
人类数据告急,微软OpenAI开始用AI喂AI,奥特曼放话:未来所有数据都将变成合成数据
原文来源:量子位
人类数据缺缺缺,AI被迫开始吃AI生产的数据了!
这是微软、OpenAI等一众AI前沿公司面临的现状。
他们从维基百科、电子书、新闻网站、博客、推特和Reddit等平台和论坛中搜罗了大量数据,然后现在……这些数据快被用完了。
据《金融时报》介绍,不少公司正把大模型生成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合成数据(Synthetic data),喂给参数量更小的大模型吃,发现效果还不错。
对于使用合成数据,OpenAI的CEO Sam Altman不仅不介意,还放话“未来所有数据都将变成合成数据”。
估值20亿美元的大模型初创公司Cohere同样在用合成数据。公司CEO、经典大模型Transformer论文作者之一Aidan Gomez甚至认为:
所以,究竟哪些大模型已经在用合成数据了,这些合成数据又是从何而来?
大AI合成数据,小AI吃
这些所谓的合成数据,本质上是用当前表现较好的大模型生成的数据,经过人工调整后,再喂给稍微小一点的大模型。
例如Cohere公司就尝试使用了两个大模型进行“角色扮演”对话,并将它们生成的结果做成合成数据。
这两个大模型分别扮演“数学老师”和“学生”,正在进行一堂虚拟的数学教学。同时,Cohere安排一个人类员工在旁边监督对话生成。
尽管确实还需要人力,但这比聘请科学、医学和商业方面的专家来撰写文本要便宜得多。
那么,什么样的大模型会用到这些合成数据呢?
微软研究院最近有研究表明,合成数据可以用于训练比GPT-4或PaLM-2稍微小一点的语言模型。
以用GPT-4生成的一个“四岁儿童小说”数据集TinyStories为例,这个数据集被证明虽然只包含4岁小孩能理解的单词,但用于训练一个大模型之后,同样可以生成语法正确、阅读体验流畅的故事:
背后产业链已出现
目前,包括Scale AI、Gretel.ai等企业,已经开始给外界提供合成数据服务。
先是Scale AI,旗下就推出了一款合成数据产品Scale Synthetic,用于给企业提供合成数据服务。
而在之前一篇SemiAnalysis爆料GPT-4“大花边”的新闻中,还提到GPT-4的数据集中,有数百万行是来自Scale AI和内部的指令微调数据。
但并非所有人都接受合成数据这种“神奇操作”,目前各方的看法主要分成两波。
一部分赞同使用合成数据。包括Cohere等AI公司在内,有不少搞大模型的企业仍然坚持这一做法,并认为它可能生成更好的AI,甚至从中诞生出“超级智能”。
另一部分则认为,合成数据终将让AI“自食其果”。
例如一篇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爱丁堡大学和Vector Institute多家机构的研究表明:
参考链接: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