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纳周期:一种持久的市场趋势预测模型

在市场周期分析领域,Benner周期作为一个不太知名但却极为有效的框架,脱颖而出。这个模型由19世纪的美丽国农业家和企业家Samuel Benner构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显示了其持久性,为市场波动的可预测模式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塞缪尔·本纳的起源

塞缪尔·本纳 (Samuel Benner) 是 19 世纪的人物,对农业和金融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职业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在养猪和各种农业追求方面的努力的影响。与许多企业家一样,Benner 的旅程充满了成功和逆境。在经济衰退和农作物歉收导致重大财务挫折后,Benner 开始寻求揭开这些反复出现的危机背后的潜在因素。

他个人经历了多次金融动荡与复苏,这激励他深入探讨市场的周期性特征。在经历了资本在这些周期中的起伏,并重建了自己的财富后,本纳决心调查这些反复出现的模式背后的原因。他的研究最终导致了本纳周期的形成。

Benner 循环的起源

本纳循环在他1875年出版的《本纳的未来价格波动预言》中介绍,概述了一个长期市场行为的预测框架。本纳识别出商品和股票市场中恐慌、繁荣和衰退的重复序列,他认为这些序列遵循可预测的时间框架。他观察到某些年份的经济高峰,而其他年份则容易出现经济萧条或恐慌。

该周期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A" 年 – 恐慌期:这些代表经济崩溃或市场动荡的时期。贝纳根据历史事件预测了这些,并识别出每18-20年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模式。该模型表明,1927年、1945年、1965年、1981年、1999年、2019年、2035年和2053年与金融不稳定相关。

“B”年——最佳销售期:Benner 认为这些年标志着市场高峰,为在经济衰退开始之前剥离资产提供了理想的机会。该周期将 1926 年、1945 年、1962 年、1980 年、2007 年、2026 年及以后的年份确定为高价格、经济繁荣和市场估值膨胀的时期。

"C" 年 – 主要购买机会:这些时期是在市场低迷时获取资产的最佳时机,包括股票、房地产或商品。这些年份的特点是经济收缩和资产价格低迷,提供了理想的入场时机。Benner 指出了 1931 年、1942 年、1958 年、1985 年、2012 年等年份作为资产积累的良机,直到市场恢复。

尽管本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铁、玉米和猪肉价格等农业商品上,但交易员和经济学家们已经将他的工作扩展到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以及最近的数字资产。

本纳周期在当代金融中的相关性

尽管一些金融周期复杂且基于宏观经济理论,但本纳周期提供了一种更简化的方法来理解市场动态。对于今天的投资者和交易者,包括那些活跃于数字资产领域的投资者,本纳的见解仍然非常相关。

在加密货币等市场中,情绪波动通常会推动价格大幅波动,金融事件的周期性是显而易见的。繁荣与萧条、欣快感和恐慌是反复出现的主题,与 Benner 的预测一致。

考虑这些例子:

2019年股票和数字资产的市场修正与本纳的恐慌预测相一致。

2026年牛市预测与假设相对应,即市场将在经历波动期后出现周期性上升趋势。

这些周期为交易者提供了对市场进出点的长期视角,这对那些偏好战略性、长期投资视野的投资者尤其有价值。

Benner周期对数字资产交易者的重要性

本纳所识别的周期模式可以直接应用于加密货币市场。例如,比特币在其四年减半周期中表现出了类似的周期行为,推动了牛市和修正期。对于数字资产交易者来说,理解市场狂喜和恐慌的情绪极端——这是本纳预测的核心——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牛市:加密货币交易者可以利用"B"年,即价格上涨的时期,来战略性地退出头寸并锁定利润。

熊市:本纳周期中的"C"年与熊市低点相当,适合在更具吸引力的价格点积累比特币或以太坊等资产。

塞缪尔·本纳 (Samuel Benner) 对金融市场的贡献永恒地提醒我们,市场周期并非纯粹随机;它们通常遵循植根于人类行为和经济因素的可预测模式。他的遗产继续影响着寻求了解市场高峰和低谷时间的交易员和投资者。

对于现代交易者——无论是处理传统证券、商品还是数字资产——本纳周期提供了一条路线图,以预测市场动态并在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中导航。通过将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洞察与本纳的周期预测相结合,交易者可以制定一种稳健的战略方法来管理他们的投资组合,利用因恐慌而导致的低点和因狂热而产生的高点。

BTC-0.29%
ETH1.13%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