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稳定币没必要,警告「乘数效应」或引发金融风暴

在中国正考虑批准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之际,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罕见公开质疑其必要性,并警告稳定币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他直言,即便有足额储备支持,稳定币依然可能因「乘数效应」引发类似银行挤兑的危机。

背景:中国稳定币政策进入讨论期

政策动态:据报导,中国国务院正审查稳定币发展路线图,可能允许发行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

政策对比:

中国内地:仍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与挖矿

香港:积极拥抱加密产业,推出交易所与稳定币发行商牌照制度

国际背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政府正推动本国稳定币,以巩固本币国际地位。

周小川的核心观点:稳定币「没必要」

周小川(2002–2018 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 CF40 智库 研讨会上表示:「要警惕稳定币被过度用于资产投机的风险,因为方向的偏差可能引发欺诈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为何没必要?

1、现有支付系统已高效低成本

2、中国与亚洲多国已普及二维码与 NFC 支付,直接连接银行系统

3、技术进步不必依赖去中心化即可实现

4、央行数位货币(e-CNY)已提升支付效率

5、稳定币在现有体系中难以找到显著的成本优势

最大风险:乘数效应与监管不足

周小川指出,即便稳定币有足额储备支持,仍可能因金融市场的再利用与杠杆操作,放大潜在风险:

乘数效应:稳定币可用于贷款、抵押、交易与重估,最终市场流通量可能是储备金的数倍

银行挤兑风险:一旦市场信心动摇,挤兑规模可能远超储备金承受能力

监管不足:

1、美国《GENIUS法案》与香港现行规范「远远不足以」防范此类风险

2、中国监管机构近期已要求券商停止透过研究与研讨会推广稳定币

国际与地缘政治因素

美国:加速推动美元稳定币,巩固美元全球主导地位

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对稳定币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邻国动态:日本、韩国等国政府也在推进本国稳定币计划

分析:中国若推出人民币稳定币,将是对美国数位美元战略的直接回应,但如何在促进国际化与防范金融风险间取得平衡,仍是最大挑战。

加密市场观点

加密货币支持者认为,周小川的担忧凸显了中心化稳定币的结构性问题,也为去中心化稳定币与比特币等非主权资产提供了叙事空间。

然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政策风向与监管框架将是决定稳定币能否落地的关键。

结语

周小川的警告,为中国稳定币讨论泼下了一盆冷水。当全球主要经济体争相推进本国稳定币时,中国如何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防范系统性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数年的政策焦点。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