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知名互联网券商宣布面向欧洲用户推出与某些顶级未上市公司股权挂钩的"股票代币",再次将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这一前沿话题推向风口浪尖。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迅速发布官方声明,明确表示与该券商发行的代币无任何关联,并警告称"这些代币不代表公司的真实股权"。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金融创新与传统股权管理之间的深刻矛盾,也为全球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本文将深入分析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潜在影响。
该互联网券商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为散户投资者提供零佣金的股票、期权、ETF和加密货币交易服务。该公司在立陶宛设立了欧洲中心,并获得了当地央行颁发的金融经纪牌照和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
该公司在法国举办的一场金融峰会上宣布,将面向欧盟用户推出"股票代币"产品,允许投资者通过区块链技术以代币形式全天候交易多种美国股票和ETF。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某些未上市科技公司的股票也进行了代币化,并向欧盟用户空投少量代币作为推广。
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迅速发表声明,表示这些代币并非其真实股权,公司未与该券商合作,也不为其背书。该公司强调,任何股权转让都需获得公司批准,而公司并未批准过任何转让行为。
所谓的"股票代币"本质上是一种与该券商在特殊目的实体(SPV)中所持股份挂钩的区块链上的代币化合约。该券商通过持有控制一定数量未上市公司股份的SPV股份,将代币价格与SPV中相关股份的价值挂钩。
因此,代币的底层资产是该券商对其设立的SPV公司的持股。用户购买代币时,并非购买实际的未上市公司股票,而是购买遵循其价格并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合约。代币持有人与真正股权之间存在两层隔离,代币价格会随着SPV中相关股份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未上市公司否认的是代币并非其真实股权,强调未授权任何股权关联产品。而该券商也承认代币不是真正的股权,只是通过SPV持股为散户提供间接接触机会。双方争议点在于这种间接挂钩是否合规,而非对事实描述的矛盾。
该券商推出这类代币,本质上是一种"共识资产"的尝试,旨在让普通投资者能够基于对未上市公司未来价值的判断进行交易。这一尝试切中了当下投资市场的几大痛点:
该代币目前主要受立陶宛央行与欧盟监管。立陶宛央行已启动调查,要求提供相关细节以评估合规性。随着交易量增大,可能还需接受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ESMA)的监管。如后续进入美国市场,还可能受到美国证交会(SEC)监管。
收益:
风险:
该事件反映了传统金融机构向Web3领域渗透的尝试,影响力不同于加密原生机构。
代币化操作可能导致持股机构利益受损,加剧市场波动性。
代币的无国界特性与现有上市规则存在冲突,对全球市场构成挑战。
代币化操作在法理层面存在诸多争议,难以适用现有监管框架。
虽为Web3创新,但对传统股票市场价值有限,投资者和相关机构应审慎对待。
总的来说,这一事件既体现了金融创新的探索精神,也凸显了现有监管框架与新兴模式之间的矛盾。未来如何在创新与合规之间寻求平衡,将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5k 热度
102k 热度
129k 热度
7k 热度
3k 热度
Robinhood股票代币争议:Web3创新还是合规隐患?
Web3创新还是合规隐患?深度解析Robinhood股票代币事件
近期,一家知名互联网券商宣布面向欧洲用户推出与某些顶级未上市公司股权挂钩的"股票代币",再次将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这一前沿话题推向风口浪尖。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迅速发布官方声明,明确表示与该券商发行的代币无任何关联,并警告称"这些代币不代表公司的真实股权"。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金融创新与传统股权管理之间的深刻矛盾,也为全球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本文将深入分析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潜在影响。
一、事件背景
1. 涉事公司简介
该互联网券商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为散户投资者提供零佣金的股票、期权、ETF和加密货币交易服务。该公司在立陶宛设立了欧洲中心,并获得了当地央行颁发的金融经纪牌照和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
2. 事件概要
该公司在法国举办的一场金融峰会上宣布,将面向欧盟用户推出"股票代币"产品,允许投资者通过区块链技术以代币形式全天候交易多种美国股票和ETF。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某些未上市科技公司的股票也进行了代币化,并向欧盟用户空投少量代币作为推广。
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迅速发表声明,表示这些代币并非其真实股权,公司未与该券商合作,也不为其背书。该公司强调,任何股权转让都需获得公司批准,而公司并未批准过任何转让行为。
二、运作模式解析
1. 代币实质
所谓的"股票代币"本质上是一种与该券商在特殊目的实体(SPV)中所持股份挂钩的区块链上的代币化合约。该券商通过持有控制一定数量未上市公司股份的SPV股份,将代币价格与SPV中相关股份的价值挂钩。
因此,代币的底层资产是该券商对其设立的SPV公司的持股。用户购买代币时,并非购买实际的未上市公司股票,而是购买遵循其价格并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合约。代币持有人与真正股权之间存在两层隔离,代币价格会随着SPV中相关股份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2. 双方说法并不矛盾
未上市公司否认的是代币并非其真实股权,强调未授权任何股权关联产品。而该券商也承认代币不是真正的股权,只是通过SPV持股为散户提供间接接触机会。双方争议点在于这种间接挂钩是否合规,而非对事实描述的矛盾。
3. 发行动机分析
该券商推出这类代币,本质上是一种"共识资产"的尝试,旨在让普通投资者能够基于对未上市公司未来价值的判断进行交易。这一尝试切中了当下投资市场的几大痛点:
4. 监管现状
该代币目前主要受立陶宛央行与欧盟监管。立陶宛央行已启动调查,要求提供相关细节以评估合规性。随着交易量增大,可能还需接受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ESMA)的监管。如后续进入美国市场,还可能受到美国证交会(SEC)监管。
三、各方收益与风险分析
1. 投资者层面
收益:
风险:
2. 发行方层面
收益:
风险:
四、与传统RWA项目的区别
五、关键观点
该事件反映了传统金融机构向Web3领域渗透的尝试,影响力不同于加密原生机构。
代币化操作可能导致持股机构利益受损,加剧市场波动性。
代币的无国界特性与现有上市规则存在冲突,对全球市场构成挑战。
代币化操作在法理层面存在诸多争议,难以适用现有监管框架。
虽为Web3创新,但对传统股票市场价值有限,投资者和相关机构应审慎对待。
总的来说,这一事件既体现了金融创新的探索精神,也凸显了现有监管框架与新兴模式之间的矛盾。未来如何在创新与合规之间寻求平衡,将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