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新规实施 人民币链上延展或迎机遇

稳定币监管趋势:从边缘创新到货币政策主场

香港于8月1日正式实施《稳定币发行与储备管理条例》。这项政策明确表示,只允许发行以港元为锚定的稳定币,发行主体必须获得监管牌照,资产储备仅限本币现金与债券,并要求严格的审计和托管流程。这一举措实际上重新定义了稳定币的本质:它不再是单纯的市场驱动产品,而是成为主权货币在区块链上的延伸工具。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也在积极探索稳定币相关政策。从香港到大陆,稳定币已经从金融创新的边缘话题,进入到货币政策与主权治理的核心领域。

全球稳定币监管的三种路径

当稳定币进入监管语言体系,它就不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制度设计的一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稳定币的监管态度,本质上是在解决三个问题:锚定资产的选择、发行权的归属、以及运行体系纳入哪套清算逻辑。

目前,对全球稳定币监管走向具有标志性影响的是美国、欧盟和香港。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制度模型。

美国:市场主导、制度托底

美国选择了市场主导、制度托底的路径。2025年,随着GENIUS法案通过,稳定币正式纳入联邦监管。但监管并不接管发行,而是定义了锚定方式与托底要求:允许市场发币,但必须锚定美元、持有合规储备、接受金融体系的审计路径。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美国不需要自己走在最前沿,但能让美元自然渗透到Web3的各个角落。稳定币实际上成为了一种"美元清算API"。然而,风险也同时存在:美元发币不是由央行完成,而是交给了企业。储备失守、披露滞后、跨州监管断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稳定币失去对美元的锚定,转而依赖于信任本身。

欧盟:监管内置、权限收缩

欧盟选择了监管内置、权限收缩的路径。MiCA将稳定币纳入了极其严格的监管之下。特别是,一旦流通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就会被划入"重大通证"监管范畴,需要接受欧洲央行等更高级金融机构的干预,甚至面临限制措施。

这是一种典型的"许可---管制"结构:允许存在,但不给扩张。欧洲央行和ESMA多次表达对美元锚定稳定币在欧元区广泛使用的担忧,认为可能侵蚀欧元在本地区的货币主权。在此背景下,MiCA对稳定币的强监管路径,可以理解为一种制度性防护。

然而,高强度的监管也可能导致稳定币在欧盟的使用场景受限、发行成本高,难以激发市场活力,更难支撑以稳定币为核心的商业模型在欧盟本地发展。

香港:牌照前置、场景封闭

香港选择了牌照前置、场景封闭的路径。不同于美国的"开放挂钩"与欧盟的"制度框定",香港监管更像是从一开始就"预设边界":只允许锚定港元的稳定币申请发行,禁止锚定其他货币,也不允许多币种、商品锚定或算法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在香港注册,并取得储值支付工具牌照,且仅限在监管核准的本地支付场景中流通。

这一"预设边界"的制度设计,体现出香港监管当局的三重意图:锚定币种上的主权明确化,发行资质的牌照化,以及使用场景的封闭化。

这套制度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工具内嵌监管"的治理模型,强调从一开始就将发行与使用锁定在监管可控的空间中,先确保对链上支付的技术验证和风险掌控,再逐步评估放开路径。

人民币稳定币的可能路径

近期,中国也开始将稳定币纳入政策讨论范畴。从已公开的建议与政策脉络出发,人民币稳定币可能采取的发行结构如下:

  1. 央行不直接发币,可能通过国有大行或政策金融机构设立特别目的机构主导发行。

  2. 稳定币锚定资产可能选择央票、中期借贷便利或部分外汇储备等"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底层资产。

  3. 托管机制可能采用链上+银行账户的双层体系,即链上发行、链下审计结算。

  4. 试点落地路径可能优先选择香港,在金管局DTSP框架内进行牌照申请与跨境使用测试。

  5. 场景方面,将优先服务跨境支付、企业清结算、公链RWA项目等B端需求,而非C端支付市场。

这种路径设计本质上是在可监管、可审计、可追溯的制度环境中,推动人民币的链上延展与离岸流通结构的重构。它不以挑战某些主流稳定币为目的,而是另辟一条"政策可控的链上支付轨道",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与链上资产流通提供制度工具。

Web3创业者的机遇

如果人民币稳定币真的落地,它的制度属性已经注定:这不会是一个开放发行、自由竞争的创业赛道,而是由国家或国有金融体系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因此,对于Web3创业者而言,更实际的思路是将人民币稳定币视为一个可调用的系统变量,围绕它构建真实可落地的业务模型。比如:

  1. 跨境结算工具:做"人民币稳定币的支付调用层"

  2. 与现实资产的连接接口:做RWA侧的桥梁组件

  3. 应用场景服务方:做人民币稳定币的"落地推动器"

  4. 风险管理与合规中介:做"人民币稳定币的运营辅助层"

尽管人民币稳定币尚处于政策讨论与研究阶段,但从近期监管动向来看,其落地已被纳入国家级战略视野,具备一定的制度可能性。

对于Web3创业者而言,机会并不在"发币",而在围绕支付、结算、链下打通、跨境流通等方向提前布局。未来若稳定币路径开放,能够提供合规接入点的服务型项目,将更容易获得资源、政策与用户三重加持。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LiquidationWatchervip
· 21小时前
又来了……监管创伤后应激症加剧了 fr
查看原文回复0
DeFi安全卫士vip
· 08-12 08:29
mmm... 检测到可疑的监管模式。潜在的貔貅盘场景用于集中控制向量。DYOR!
查看原文回复0
测试网薅毛狂人vip
· 08-12 08:27
稳定币已死 对丹弯才是正解
回复0
链上资深福尔摩斯vip
· 08-12 08:26
啧啧 就知道铁拳会找上门
回复0
无常损失心理医生vip
· 08-12 08:06
港到强监管了 usdt惹上麻烦了吧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