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NFT的重生之路:从潮玩到IP工厂的蜕变
NFT的终章与重启:从破灭到新生
一、NFT的终结
NFT市场的最后一声鸣叫似乎已经结束。最近的代币发行活动只在市场上激起了一些涟漪。曾经炙手可热的叙事如今已经变得冷清,几乎无人问津。
10,000个PFP项目曾经有着美好的愿景:一个规模适中的社区能够帮助一个自下而上的IP项目走向世界。这与传统IP项目的运作方式截然不同。传统IP通常需要数年的积累和大量资金投入,才能让这些形象深入人心,最终成为盈利的金矿。
NFT则完全不同,它的准入门槛极低,IP创建和资产化的速度相当快。创作者只需支付少量Gas费用就能在平台上出售自己的作品,无需画廊、玩具公司或电影公司的支持,也不需要专业团队。一个新的IP和艺术家就此诞生。
然而,随着某些项目的"疯狂套娃"和灾难性的子系列发售,NFT的定位逐渐明晰。它并非一种股权或投资,反而更像是一种附带会员福利的昂贵奢侈品。项目方希望用户不断购买子系列,以支持他们后续的IP开发。这种矛盾埋下了隐患:项目方明白内容开发成本高昂,但不开发内容IP就无法生存。频繁发行的子系列不断消耗OG系列持有者的热情,折磨着社区的每一个成员。等待内容带来的回报可能需要多年时间,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实现。裂痕开始扩大,美好的幻想随着地板价的下跌而破灭,留下的只有各种争议。
二、潮玩界的王牌MCN
如果将NFT视为Z世代的奢侈潮玩,其兴衰原因就更加清晰。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缺乏内容支撑并非坏事,因为仅凭外形就能快速吸引买家。某些NFT系列的画风符合特定群体的审美,在共识的推动下,这些草根制作的NFT系列也能成为市场热门。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知名潮玩同样没有内容支撑,但都凭借独特的外形风靡一时。
然而,潮流总是短暂的。没有内容作为价值支撑,这些IP随时可能过时。受限于加密货币圈的文化和NFT项目的低成功率,项目方往往围绕一个IP不断做衍生。但现实是,在内核还未成形之前,这股潮流就已经过去了。
当然,也存在一些有充足内容支撑的PFP项目,比如一些日式NFT。然而,这些项目似乎没有考虑到IP粉丝群体与加密货币圈几乎完全不兼容。此外,传统动漫周边已经多到选不过来,粉丝为什么要花费数百倍的价格购买一张小图片?更重要的是,这些NFT的未来赋能空间几乎为零。即便购买了某个知名IP的NFT,你也只能获得其元宇宙项目的入口权,与IP本身的商业收益毫无关系,在整个粉丝群体中甚至可能被视为异类。
在这种情况下,PFP项目似乎成了一个伪命题。那么,小图片究竟有没有其他出路?某些潮玩公司或许给出了一种不同的答案。
这类公司往往起源于小型实体店,通过代理知名IP实现了快速增长。当版权方收回独家代理权后,这反而促使他们开始打造自有IP帝国。
这些公司的思路很简单:创造自有IP,打造别人无法夺走的品牌。通过与设计师合作推出自主潮玩系列,结合盲盒玩法的刺激性,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这种结合日式扭蛋与高端潮玩的模式,在后来的NFT热潮中也很常见。
然而,为什么众多NFT项目失败了,而这些潮玩公司却迎来了第二春?答案或许在于模式的差异。成功的潮玩公司并不依赖单一IP,而是打造了一整面的IP墙。他们拥有多个自有IP、独家IP,以及与知名品牌的非独家联名IP。
人的喜好总是变化无常,单个IP的生命周期有限。但如果手上有数百个选择呢?一些潮玩IP在全球范围内爆红,其周边玩偶的保值程度堪称"塑料茅台"。某些Web3项目的理想最终在Web2中实现,这并非偶然。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IP生意,什么是NFT的发展路线,为什么一些潮玩公司在缺乏内容支撑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三、务实的企鹅
某些NFT项目的成功在于务实。NFT本身难以拉开技术差距,无论铸造过程设计得多么巧妙,最终呈现的仍是一张图片。NFT真正的挑战在于IP的落地,这与制作PFP的难度有着数百倍的差距。一些项目想要打造元宇宙或动漫,这些想法很酷,但起步成本就需要上亿资金,他们只能向社区寻求支持。
在这个极度压缩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想急于求成。持有者想要快速获利,项目方想要一步登天。很少有项目愿意脚踏实地,最终越是急躁,摔得越惨。有些项目在经历风波后,将项目低价出售。
一些新的运营者接手后,凭借多年的实体营销经验,将项目拉回了正轨。他们真正在打造一个品牌,为NFT持有者运营一个公司。从营销到周边产品再到未来的游戏开发,每一步都扎实稳健。公司能够盈利,持有者也能获益。这一切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在做应该做的事。事实证明,自下而上的IP在Web3中是可以存在的,只是愿意放下身段的项目方太少。
四、未来路径
成功的路径看似简单,实则困难。PFP的下一阶段发展必须突破加密货币圈固有的逻辑框架。要成为Web3时代的"迪士尼"需要大量积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NFT的稀缺性是否在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反作用。如果将NFT定义为潮玩消费品,那么10,000个的规模或许太过局限;如果将其定义为Web3特有的资产与筹款方式,那么IP最终还是需要转化为实体消费品来兑现对社区的承诺,而不是一堆奇怪的子系列。
基于加密货币圈的特有文化与NFT自身的属性,长期专注于单一IP的情况也难以避免。如何在现有PFP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将单一项目扩展为IP工厂?这可能需要我们接受一些新的理念,引入更多的技术与玩法。
五、发币的意义
NFT发行代币的意义至今仍不明确。这种做法更像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剥削,也是对原始NFT价值的稀释。我们只能将其理解为项目寻求一种便捷的流动性退出方式。
从某些知名项目的代币来看,它们无一例外都像是空气币的变体。其赋能往往限于质押获得链上交易分红、虚拟世界中的道具购买权、治理权等。理想情况下,它应该是持有者、质押者、开发者三方的完美循环。但现实情况是,它更像是一种空气,陷入NFT价格下跌、挖矿收益下降、代币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中。
对于原始NFT持有者来说,虽然代币分走了一些分红和权益,但他们大多在代币发行时收到了大量空投,所以没有人抱怨。但从长远来看,这确实是一种稀释,某些项目的代币分配方式更是明显的利益侵占。
短期热度固然重要,但项目的长期存续更为关键。不要让发币成为项目的终点站。
结语
在这个快节奏、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我们见证了许多Web2新兴IP的崛起。NFT本应在这个时代蓬勃发展,它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特性。四年前,我曾将其视为数字时代的"茅台",但现实却证明它更像是"郁金香"。愿意在废墟中耕耘的人很少,但我相信废墟之下一定隐藏着下一个爆款IP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