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加密技术交织 构建新一代互联网生态

AI与加密技术如何改变互联网的未来?

a16z Growth合伙人David George与a16z crypto合伙人Chris Dixon进行对话,探讨了他们对新互联网的愿景,包括加密货币去中心化AI基础设施;启动网络效应,AI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原生媒体形式等。这次对话还探讨了为什么互联网最初的商业模式正在瓦解,以及新的互联网如何为创作者引入全新的商业模式。

a16z Growth合伙人对话a16z crypto合伙⼈:AI与Crypto如何改变互联网的未来?

技术如何演变

David George: 你现在大部分时间都专注于加密领域。你怎么看待加密技术和AI之间的关系?

Chris Dixon: 我的宏观观点是,技术浪潮往往是成对或成三出现的。十五年前,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云计算是三大趋势。移动互联网让拥有计算设备的用户从数亿增长到数十亿;社交网络是吸引用户的"杀手级应用";云计算则是支撑这一切的基础设施。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当时人们争论哪个更好,但事实证明,它们都很重要。

我认为AI、加密技术和新型设备(比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VR)是当前最有趣的三大趋势。它们也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加密技术是一种新的事物,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架构方式,用来构建网络。它有一些独特的特性,能让过去无法实现的事情变成现实。很多人一提到加密,就会想到比特币或meme币。但对我和许多真正懂加密的专业人士来说,加密的本质远不止于此。它与AI有很多交集。其中一种最基础的结合方式就是用加密架构来构建AI系统。我们已经在这个方向投入了很多。

我们在公司内部讨论过一个核心问题:AI的未来是会被少数大公司掌控,还是会由更广泛的社区共同管理?这里首要的问题就是:AI是否开源?AI领域变得如此封闭,真的让我很震惊。十年前,所有AI研究都是公开的,都会发表在论文上。但后来,这个行业突然变得封闭起来。他们声称这样做是出于安全考虑,但我认为这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竞争优势。幸好,现在还有一些开源项目,比如Llama、Flux和Mistral。但我有点担心,这种开源模式有些脆弱,因为很多项目并不公开它们的模型权重。这些真的算开源吗?有些模型是开源的,但它们的数据管道并不是。它真的可以被自由复现吗?他们明天可能就改了模型,你也没办法。这些AI模型每个月都在进步,但如果它们不再保持前沿,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David George: 至少目前来看AI非常依赖大公司。

加密货币与AI如何互动

Chris Dixon: 我们投资的一些项目专注于建立一个适用于AI生态的去中心化互联网服务架构。举个例子,有个名叫Jensen的项目在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计算资源网络。它的模式类似Airbnb,允许用户提交计算任务,并分配到全球闲置的计算资源上,从而优化算力供需。这个网络就像一个经济账本,管理着计算资源的供应和需求。

另一个例子是Story Protocol,它是一种注册知识产权的新方式。假设你是一个创作者,你可以将图片、视频或音乐登记到区块链上,区块链会记录媒体及其所有权利。它使用现有的版权法,明确其版权归属。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在遵守协议的前提下使用这些内容,你可能会说:"你可以使用这个混音,你可以创作衍生作品,但你必须支付我10%的收入。"

David George: ......或者任何比例。

Chris Dixon: 在区块链里你可以设定条款,创建一个开放的市场。但目前的市场上,你只能自己联系公司并尝试谈判。这导致人们要么窃取内容,要么干脆不使用,或者只有大型公司才能达成版权交易。区块链创建了一个广泛的民主资源,小型创作者可以设定自己的条款。

加密技术的一个核心优势是可组合性(composability)。开源软件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允许开发者在已有模块上组合叠加创新。Linu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90年代几乎0%的市场份额,发展到如今占据超过90%的服务器市场,就是因为其可组合性。人们为系统贡献(哪怕很小),使其变得更好。这也像维基百科作为一个知识集成系统一样。

说回Story Protocol,它也让创意内容也能像乐高积木一样自由组合。比如某人创造一个角色,另一个人编故事,再有人用AI生成动画,你可以创建一个新的超级英雄宇宙,只要资金回流,最后大家都能分一杯羹。

David George: 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资金流向是透明且公平的。

Chris Dixon: 这样创作者既能使用AI工具提升效率,同时又能获得经济回报,而不是被免费利用。这是一个伟大的愿景------它激励人们使用这些新工具,同时提供经济模型。我们投资中经常思考,如何在AI驱动的世界中为创意工作者找到新的经济模型。这是AI+Crypto这个交叉点最令我兴奋的领域。

David George: 过去社交平台获取了100%的广告收入,而创作者只能依赖流量变现。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创作者可以自由定价、自由交易的新体系。这样能带动更多的创新。

Chris Dixon: 以此为基础说开,我们正在看到更多这种'众包'方式来做AI。从数据的角度来看,AI需要更多的数据。而加密技术的突破点在于,它能够设计新的激励系统。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系统来收集更多的AI训练数据?数据既可以作为AI的输入,也可以用于模型评估,或者其他用途。这与Scale AI做的事情类似,但区别在于我们希望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来完成,而不是由一个中心化公司来控制整个流程。

我们投资的一个项目是WorldCoin,这个项目由Sam Altman共同创立。它的核心理念是,在AI可以伪造人类身份和内容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证明一个人是真实存在的,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区块链,以加密技术来完成身份验证。WorldCoin设计了一套激励机制,让用户可以注册并获得身份认证,如球形扫描仪(orb)来扫描虹膜,但这一做法引发了一些争议。现在他们提供了其他方式,比如通过护照进行身份验证。一旦你完成身份验证,就可以在区块链上获得一个加密凭证,这个凭证可以用在各种服务中。

一个简单的应用场景是验证(CAPTCHA)。目前的验证码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以至于可能连人类自己都无法轻松通过。相比这些繁琐的反欺诈系统,我们可以使用加密验证方式。用户可以收到一个加密代码,证明自己是人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额外的验证层级。这是另一个有趣的交叉点。

在基础设施层面去中心化的AI还有很多机会,比如把中心化的AI系统拆解,使其在代码和服务层面都变得去中心化。还有一些全新的可能性,比如机器对机器支付(Machine-to-Machine Payments)。等等。

我认为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是在AI时代探索新的商业模型,尤其是针对创作者的商业模型。

打破互联网的经济契约

David George: 你在ChatGPT时刻后立即向我指出"嘿,我们有可能在打破互联网的契约",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Chris Dixon: 书中有一章是关于这个的,接近结尾。我称之为新契约。如果你考虑激励系统,互联网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激励系统。你如何在没有中央权威的情况下让50亿人加入一个系统?这是因为互联网的激励机制。

ChatGPT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经济契约可能被打破的迹象。过去20年,互联网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经济契约: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获取内容的权限,作为回报,创作者能获得流量。比如旅行网站、食谱网站、插画等,都会让Google抓取内容,以换取搜索流量。这种模式支撑了互联网的发展。但现在AI直接生成内容,用户甚至不用点击链接,Google也不用再把流量分给网站。这样一来,创作者的收入来源就被切断了,互联网的原有经济模式也随之瓦解。

以前,Google还会把一部分流量分出去,比如用户搜索问题时,Google会展示摘要,但仍然会引导用户访问网站获取更多信息。但后来,Google开始"截流",比如StackOverflow的内容,Google直接把答案展示在搜索结果中,而不是让用户访问原网站。这导致许多网站的流量下降,变现能力受到影响。Google也在旅行、餐饮等行业做类似的事情,甚至会优先展示自己的内容,而不是独立创作者的内容。虽然这些问题早就存在,但AI时代让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了。

但如果AI能够直接生成插画、食谱、旅行建议,用户根本不需要再访问那些内容网站。这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是更好的体验,但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是毁灭性的打击。未来,我们可能只剩下几个AI巨头,而原来的独立网站和创作者将失去生存空间。

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AI时代的互联网,是否仍然能够支持创新和创业?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可能会变成70年代的电视行业,只有几个巨头控制所有内容。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互联网未来。

所以新的网站该如何崛起?新的事物该如何被创造出来?我们还没有真正思考清楚这个问题。

我并不认为我有唯一的答案,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不一定必须依赖加密技术。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正在破坏互联网原本的激励机制。其次,我们需要思考:这是一件好事吗?我认为不是。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我们是否应该创造新的激励机制?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专注于投资和思考新的激励系统,比如Story Protocol这样的项目。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方式,在现有系统之上,叠加新的经济结构,以确保互联网能够持续创新和发展。

从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到加密、AI和硬件

David George: 你谈到的一件事是同时出现的三种技术产品------生成式AI、加密货币和新硬件平台。你如何看待这三者的结合?

Chris Dixon: 类比当然是移动、社交和云计算。在上一波浪潮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一些这样的结合。

现在,我们正处于另一波科技浪潮之中,这次的核心技术是AI、加密技术和新型硬件,比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VR。这些技术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互相补充,共同形成新的生态。新的硬件设备,比如AR和VR眼镜,依赖AI来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比如像电影《她》那样的智能助手。自动驾驶汽车、特斯拉的机器人技术,以及各种人形机器人项目,也都正在将AI技术部署在物理环境应用到现实世界中。而加密技术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让去中心化的网络能够支撑这些AI应用。所以我感兴趣的一个领域是D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最突出的例子是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GateUser-bd883c58vip
· 13小时前
中本聪就是ai开发的吧
回复0
地下室成分党vip
· 13小时前
新的大爆发要来了
回复0
链上侦探小饼vip
· 13小时前
老get混饭吃的进
回复0
HashRateHermitvip
· 13小时前
又来画大饼了 懂得都懂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