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美股加密概念股热潮:Circle暴涨引领新一轮上市融资潮
加密货币概念股热潮:美股市场新趋势分析
2025年5月19日,某知名交易平台被纳入标普500指数,标志着加密货币股票正逐步进入主流投资者视野。随后,稳定币发行商Circle于6月5日在纽交所上市,IPO定价31美元,截至6月19日股价已上涨超600%,引发美股"山寨季"行情。
加密企业股票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加密热点":传统投资者开始关注加密行业企业,而加密圈则将币股股价变化视为市场动向指标之一。本文将梳理近期美股加密概念股的热门标的。
注:本文写于6月19日,由于中东局势变化,当前股价可能与文中有所不同。
Circle及稳定币概念
Circle Internet Group
上市时间:2025年6月 | 交易所:NYSE | 股票代码:CRCL | 市值:约420亿美元
2025年6月5日,"稳定币第一股"Circle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自某知名交易平台以来首家成功IPO的大型加密企业。IPO定价31美元,首日即翻倍,截至6月19日,股价已涨至199.81美元,创下近年来美股IPO三日累计表现新高。
Circle成立于2013年,最初以P2P支付应用切入市场,曾涉足交易所业务但未获突破。2018年开始转型稳定币赛道,聚焦USDC的发行与管理。目前USDC已在多个平台广泛使用,成为DeFi与跨境支付中最活跃的稳定币之一。
在美国GENIUS法案及香港稳定币监管条例出台背景下,CRCL暴涨反映了市场对其基本面及稳定币赛道未来价值的认可。稳定币正从边缘工具向核心基础设施演进,大型金融机构也频频释放发行意图。
Circle还在全球跨境清算、链上结算、政府合作等多个方向拓展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企业将USDC作为SWIFT替代方案,试图构建更高效透明的资金流动网络。未来CRCL表现不仅是对一家科技公司的估值,更是对新型全球支付体系可能性的定价。
某知名交易平台
上市时间:2021年4月14日 | 交易所:NASDAQ | 市值:约750亿美元
该平台成立于2012年,服务超1.2亿用户,覆盖100多国。支持多种加密资产交易,提供零售和机构服务,管理资产超2000亿美元。持有美国多州牌照,在公链、基建、支付等领域持续布局。
近期该平台生态多点开花:旗下Layer2网络表现亮眼,DeFi TVL超50亿美元;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USDC结账功能;联手信用卡公司推出加密信用卡;在美国推出合规永续合约,并收购期权交易所布局衍生品。
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实际是Circle上市的最大受益者。USDC由两家公司于2018年共同推出,2023年相关联盟解散后,该平台获得了Circle股权。根据披露,该平台从USDC储备中获得一半剩余收益。
"比特币储备"概念
MicroStrategy Incorporated
上市时间:1998年6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码:MSTR | 市值:约1030亿美元
MicroStrategy原本是一家商业智能软件提供商,表现平平。真正让其进入主流视野的是其比特币战略储备策略。
自2020年8月起,公司将比特币作为主要储备资产,通过发债等方式不断加仓。截至2025年中,持有比特币超50万枚,占全球流通量近3%,并承诺"永不卖出"。
这一策略使MSTR成为美股比特币概念的"准ETF"标的,为机构提供间接持有比特币的渠道。受益于比特币价格上涨,MSTR股价从2020年12美元飙升至360美元以上,涨幅超30倍,与比特币价格高度正相关。
在比特币金融化加速、ETF获批及机构需求增长背景下,MicroStrategy的"BTC本位"战略已成为行业风向标。越来越多企业效仿这一模式,通过融资等方式买入比特币,掀起新一轮"上市公司囤币潮"。
GameStop Corp.
上市时间:2002年6月 | 交易所:NYSE | 股票代码:GME | 市值:约105亿美元
GameStop是一家跨国电子游戏零售商,业务覆盖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澳洲。通过旗下品牌门店及电商平台销售游戏主机、软件和配件,硬件及周边是主要收入来源。
2025年2月,CEO与MicroStrategy创始人会面,被视为效仿"囤币"模式信号。3月宣布将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计划,股价应声上涨12%。5月底确认购入约4710枚比特币,价值5.13亿美元,成为全球第13大比特币持有企业。
6月11日,公司公布17.5亿美元票据发行计划,用于比特币战略储备。消息公布后股价出现大幅波动,反映投资者对潜在股份稀释和比特币投资策略的担忧。近日完成22.5亿美元可转债发行,进一步强化比特币战略。6月17日收盘价22.99美元,日内微跌1.4%。
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 Corp
上市时间:2021年9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码:DJT | 市值:约51亿美元
该公司专注社交媒体、数字流媒体与技术基础设施,主打产品致力打造鼓励言论自由的舆论空间,也是重要的相关概念股。
2025年5月27日,DJT突然宣布启动25亿美元比特币金库战略,将比特币纳入资产储备。消息刺激比特币短线拉升1.17%,突破11.2万美元。DJT股价经历剧烈波动,盘前上涨后短线暴跌近12%,创近期最大单日跌幅。
6月,DJT公布S-3注册声明获批,启动23亿美元股权及可转债融资,大部分将直接购买比特币,成为又一家将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的大型美股上市公司。
其他公司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加密资产纳入储备体系,试图通过"加密储备+资本市场杠杆"重构估值逻辑。
健身器材制造商Interactive Strength和医疗公司Semler Scientific分别批准500万美元和1570个比特币投资计划。AI公司Genius Group斥资1400万美元购买153个比特币。此外,Rumble、Anixa Biosciences和LQR House等多家企业也纷纷加入比特币投资行列。
"币股合一"概念
SharpLink Gaming
上市时间:1997年5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码:SBET | 市值:约6亿美元
SharpLink Gaming是一家体育博彩和在线赌场游戏技术公司,连年亏损。5月27日宣布以6.15美元/股向投资者发售6910万股,募资4.25亿美元购买以太坊作为储备资产。
消息公布后,SBET股价单日暴涨650%,三日累计涨17.56倍,最高达120美元。随后向SEC提交S-3注册声明,股价大幅回落,几乎抹去全部涨幅。SBET短期内经历了"微策略式"暴涨又暴跌,显示建立加密货币储备可能不再是股价上涨的保证。
DeFi Development Corp
上市时间:2023年7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码:DFDV | 市值:约4.6亿美元
原为房地产融资公司,2025年4月被前某交易所高管团队收购后转型为Solana财库公司。4月8日首次购买2858枚SOL,当月股价十倍上涨。5月末SOL持有量增至60.9万枚,价值9700万美元,股价再度五倍上涨。
Trident Digital Tech Holdings
上市时间:2024年9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码:TDTH | 市值:约1900万美元
2025年6月宣布计划筹资5亿美元创建大规模XRP储备,并将XRP整合到数字化转型服务中。消息公布后,股价从0.45美元跌超50%至0.2美元。
此外,制药公司Wellgistics Health、能源集团VivoPower International和酒旅集团Webus International也宣布XRP投资计划,但均遭遇股价下跌,反映XRP等山寨币尚未获得主流认可,仍被视为高风险投资。
SRM Entertainment, Inc.
上市时间:2023年8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码:SRM | 市值:约1.9亿美元
2025年6月16日宣布获1亿美元投资启动TRON代币储备战略,同时任命TRON创始人为顾问,并将通过反向并购在纳斯达克上市。消息公布后,SRM股价暴涨十倍创新高,市值突破1亿美元。
Circle与MicroStrategy的表现让市场看到稳定币赛道与"微策略模式"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多机构和企业将参与稳定币赛道,围绕加密货币储备构建新财务策略。但这种模式能否穿越周期、抵御波动,仍需市场长期检验及企业风控能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