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监管风暴下Web3生态重塑 稳定币与RWA成新焦点

robot
摘要生成中

监管风暴后的新加坡Web3生态:隐形玩家浮出水面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5月底发布的一份声明,在亚洲Web3圈引发了巨大震动。这份声明要求所有未持牌的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在6月30日前停止所有业务,否则将面临刑事处罚。

曾被视为"加密避风港"的新加坡,如今以强硬姿态要求未持牌机构全面撤出。MAS将"营业场所"的定义扩大到家中沙发、共享办公桌等,只要在新加坡境内从事数字代币相关业务,无论服务对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持牌经营。

新加坡Web3清场之后,隐形玩家浮出水面

这次监管风暴的核心是2022年通过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特别是其中的第137条。该条款规定,所有在新加坡设有营业场所并向境外用户提供数字代币服务的个人或机构,必须获得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牌照。

MAS对"数字代币服务"的定义几乎涵盖了所有数字资产业务环节,包括代币发行、托管服务、经纪撮合交易、转移支付服务、验证和治理服务等。

新加坡如此决绝的原因在于对国家"金融声誉"的极力维护。MAS多次强调,数字代币服务具有强烈的跨境匿名属性,容易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此外,2022年FTX事件给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造成的损失,以及频发的巨额洗钱案件,都成为政策收紧的直接导火索。

新加坡Web3清场之后,隐形玩家浮出水面

新规出台后,在新加坡的Web3从业者迅速分化。一些小型项目方认为,投入大量资源与监管打交道是难以承受的负担,不排除搬离新加坡的可能。申请DTSP牌照需要25万新币初始资本、常驻合规官,建立独立审计机制等,这一高门槛让许多初创企业望而却步。

然而,一些本地业内人士认为,新加坡近年在Web3领域的监管政策并未出现剧烈转向,更多是对既有框架的明确和细化。MAS的监管重点主要是数字支付代币和具有资本市场属性的代币,而实用型代币和治理型代币目前并不是监管核心。

在新加坡收紧监管之际,香港和迪拜几乎同时向加密企业敞开了大门。香港立法会议员公开邀请新加坡的相关企业来港发展,并于5月30日发布了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迪拜则以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独立的数字资产监管机构吸引全球加密目光。

然而,监管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地区或国家都难以独立于全球环境之外。Web3和稳定币本质上是技术创新被纳入现有主权金融监管和主权信用货币主导体系的自然结果。

新加坡Web3清场之后,隐形玩家浮出水面

在这场监管变革中,稳定币和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稳定币市场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在跨境支付结算中的活跃度不断攀升。RWA也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链上RWA总价值同比增长超过110%。

对于成功获得牌照的机构来说,这场监管转折正在构建起明确的竞争壁垒。目前仅有33家企业获得新加坡数字支付代币(DPT)牌照,包括一些知名的国际加密公司。这些持牌机构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是新金融秩序中率先完成身份验证的"白名单"成员。

新加坡Web3清场之后,隐形玩家浮出水面

一些新加坡本地机构已经搭建起完善的合规持牌体系,正在通过区块链方式构建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这种本地化全面合规的路径,对本地展业和需要在新加坡展业的合作方都极具吸引力。

未来十年,随着各国监管的深化,合规能力将成为行业分水岭。那些具备前置牌照、扎实支付网络与RWA发行结构的先行者,才有望在新一轮全球数字金融秩序中定义规则、稳步前行。

新加坡Web3清场之后,隐形玩家浮出水面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反向指标君vip
· 14小时前
小项目要凉啦
回复0
空投疑惑人vip
· 14小时前
监管来了 散户还不跑?
回复0
财富咖啡vip
· 14小时前
老实说早该管管了
回复0
PumpDetectorvip
· 14小时前
老兵顺便说一句……以前见过这个游戏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