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美联储降息分歧曝光!全球紧盯9月,你的钱袋子准备好了吗?
北京时间7月10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利率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6月17日至18日议息会议的会议纪要。
纪要显示,与会美联储官员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出现分歧,尽管多数官员认为“今年适合降息”,但对时机和幅度的争论却异常激烈。
为什么美联储的一举一动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降息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降息的结果将冲击每一个人的钱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抽丝剥茧,带你读懂这场政策转向的底层逻辑与潜在影响。
为什么全球紧盯美联储降息?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仅是美国经济的“方向盘”,更是全球流动性的“总阀门”。其影响力体现在三个层面:
1、资本市场的“晴雨表”:美联储降息往往意味着市场资金成本下降,企业融资更容易,股市、债市等风险资产可能迎来上涨周期。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连续降息并启动量化宽松,直接推动美股开启十年牛市。
2、汇率波动的“导火索”:降息可能导致美元贬值,新兴市场货币相对升值,进而影响跨国企业的利润和全球贸易格局。
2020年美联储降息后,人民币、欧元等货币一度走强,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亚洲市场。
3、经济预期的“风向标”:美联储的决策反映其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前景的判断。若降息落地,可能意味着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全球其他经济体也可能被迫调整政策应对。
美联储为何考虑降息?经济疲态还是政治压力?
表面上看,美联储降息是为应对经济放缓,但深层次原因远比表面复杂:
1、经济数据的分化:尽管美国失业率仍处低位,但制造业疲软、消费动能减弱等迹象已引发担忧。
高盛指出,美国劳动力市场“看似健康,但找工作难度增加”,季节性因素和移民政策变化可能进一步压制就业增长。
2、通胀的“预期游戏”: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强调“通胀回落是降息前提”,但6月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胀可能反弹至3%。
这种矛盾态度折射出政策的两难——既要避免通胀失控,又怕经济硬着陆。
3、政治压力的暗涌:川普政府近期频繁向美联储施压,周三呼吁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至少3个百分点,以帮助降低偿还国家债务的成本。
不过面对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在各种场合一再表示,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他不会屈服于政治压力。
他坚称,在经济强劲和通胀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美联储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在获得更多信息之前保持耐心。
降息落地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
花旗认为,尽管M国上周较为强劲的就业数据封堵了7月降息可能,但美联储官员对通胀降温的共识正推动9月启动降息进程。
若美联储真的在9月启动降息,全球市场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1、股市:短期狂欢与长期隐忧并存高盛预测,降息将推动标普500指数未来12个月上涨10+%,科技股和消费板块或成最大赢家。但需警惕“利好出尽”风险。
德意志银行指出,若降息幅度不及预期或经济数据恶化,市场可能反向波动。
2、美元:贬值压力下的“跷跷板效应”美元指数可能跌破100关口,人民币、日元等货币或阶段性走强,利好中国等出口型经济体。
新兴市场资产(如黄金、港股)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但债务高企的国家可能面临汇率冲击。
3、企业:融资松绑与成本压力并存美国企业债发行成本下降,科技巨头有望加大回购力度,但出口企业可能因美元贬值承受利润损失。
美联储的利率决策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题”,而是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复杂博弈。
对我们而言,与其猜测政策路径,不如关注两大锚点:通胀数据的真实走向与全球央行的协同动作。 #美联储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