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io动态 #创作者激励计划# 火热进行中!报名参与并发帖解锁 $2,000 创作大奖!
🌟 参与攻略:
1️⃣ 点击链接进入报名页面 👉️ https://www.gate.io/questionnaire/6550
2️⃣ 点击“是”按钮提交报名
3️⃣ 在动态完成发帖,提升发帖量和互动量,解锁获奖资格!
📌 只要是与加密相关内容均可参与发帖!
🎁 茶具套装、Gate x 国际米兰保温杯、Gate.io 纪念章、点卡等好礼等你来拿!获奖者还将获得专属社区流量扶持,助力您提升影响力,增长粉丝!
活动截止至:5月6日00:00 (UTC+8)
活动详情: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4513
我总结了五类「还活着的 VC 」,以及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从上周末 ABCDE 宣布停止二期和新项目投资开始,这周越来越多华人 VC 开始复盘自己基金的回报率了。
可以看到,即使是牛市,这轮周期华人 VC 的一级投资整体回报其实也不行。即使是「上币率」看起来还不错的 VC,但真正在回报率上,表现并不理想。
但我也观察到,还是有一些活得还不错的 VC。他们为啥能活下来?我总结了五类(当然也有很多 VC 是以下好几种的混合):
01|转二级
传统投资型 VC 今年过得都不太行,所以很多直接转型去做二级。比如 meme coin、港美股,甚至传统金融交易。
只要转型够快,依然有肉吃。这一轮山寨币的流动性都不好,除了主流币之外,港美股都是非常好的选择,钱都是聚集在钱最多的地方。
02|轻量打法
还有一类 VC,直接减小基金规模,甚至做个人的天使投资人。小体量、小成本参与反而能有不错的收益。
比起过去那种非要砸个几百万、搞「天王级融资」的打法,现在这类轻量化操作反而更敏捷、回报率也更灵活。
03|企业风投类
这类 VC 最大的特征就是:自己本身有主营业务,比如交易所、公链、做市商。投资只是他们生态布局的一部分。
这种 VC 本质上更像 CVC(企业风投),有目标、有导向。他们投项目是为了生态更繁荣——比如拉 TVL、提升交易深度、绑定特定团队、强化链上活跃度等等。这类里最典型的大家都知道:YZi Labs 、Solana 基金会、Polychain、DWF Labs 这些……
04|媒体型VC
比如 a16z 这类,制造概念能力极强,投项目不多,但足够有记忆点。你说它像 VC,其实更像媒体集团,懂传播、懂情绪、懂讲故事。
它们的存在感往往不靠账面收益,而是靠「定义叙事」的能力——这类 VC 在 narrative 驱动市场的阶段,话语权极强。
05|加速器 / 孵化型 VC
这轮周期里做的最好的孵化应该是 AllianceDAO ,孵化出了Moonpay、Pumpfun 和 DAOSFUN 这些顶级的 meme工具。
过去的那些大额融资其实也让大家看到了,很多项目创始人真是属于是没见过大钱的,或者说是拿了这么多钱是不知道怎么花的,拿到融资之后就躺平「软 rug」了,恶劣点的还会弄点手段洗一洗买别墅。但真正想做事的团队,其实更缺的是资源而不是钱。就像之前 a16z、红杉囤了一堆 H100 GPU 来换取股权。
同理,优质的 crypto 项目其实不缺钱,缺的是:优质的marketing、帮创始人做个人 IP 、社区冷启动、TGE 、不作恶的做市商、上所通道等等。在你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补位,帮你「把局做起来」。
包括 ABCDE 现在要做的孵化也是这样的,不变的是选到优质项目,变的是重心转移到投后这块。所以为什么今年有这么多 Agency 跑出来,也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