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历史:上次 Fed 主席向总统低头后,美国陷入长达十年停滞性通膨

robot
摘要生成中

1971 年 10 月 10 日,在椭圆形办公室中,尼克森对伯恩斯说: 「我不想就这么下台…如果我们输了,这将是华盛顿最后一次由保守派执政。」本文源自叶桢,华尔街见闻所着文章,由 PANews 转载。 (前情提要:川普开呛鲍尔「要Fire你比降息还快」,联准会独立性受影响将冲击市场? ) (背景补充:美国智库开喷川普鲍尔:联准会降息过头「通膨要爆了」,经济学已全面失灵 ) 川普正用一条条推文威胁美国联准会的独立性,而上一次美国总统如此施压美国联准会,要追溯到 1971 年,美国大滞胀时代的前夕。 1971 年,美国经济已经面临「滞胀」困境,失业率达 6.1%,通膨率突破 5.8%,国际收支逆差持续扩大。为争取连任,尼克森总统对时任美国联准会主席伯恩斯施加空前压力。 白宫记录显示,1971 年,尼克森与伯恩斯互动次数显著增加,特别是在 1971 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两人每季度的正式会晤达 17 次,远超常规沟通频率。 而这种干预在政策操作层面表现为:当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年初的 5% 骤降至年末的 3.5%,M1 货币供应量增速达到二战后的峰值 8.4%。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全球货币体系剧变的这一年,伯恩斯对政治的妥协为后来的「大通膨」埋下伏笔,直到 1979 年后保罗・沃尔克大幅加息才得以解决。 伯恩斯也因此揹负了历史的骂名。今天的鲍威尔,绝不想重演伯恩斯的命运。 伯恩斯的妥协:政治利益压倒价格稳定 1970 年,尼克森亲自提名阿瑟・伯恩斯担任美国联准会主席。伯恩斯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曾是尼克森竞选时的经济顾问,两人私交甚笃。尼克森对伯恩斯寄予厚望 —— 不是作为货币政策的把关人,而是作为政治战略的「配合者」。 当时,尼克森面临在 1972 年大选中争取连任的巨大压力,而彼时美国经济尚未完全从 1969 年衰退中恢复,失业率高企。他急需一波经济增长,哪怕是靠「放水」制造的虚假繁荣。 于是,他不断向伯恩斯施压,希望美国联准会降息、增发货币,以刺激增长。白宫内部录音记录了尼克森和伯恩斯的多次对话。 1971 年 10 月 10 日,在椭圆形办公室中,尼克森对伯恩斯说: 「我不想就这么下台(I don’t want to go out of town fast)…… 如果我们输了,这将是华盛顿最后一次由保守派执政。」 他暗示如果自己连任失败,伯恩斯将面对一个由民主党人主导的未来,政治氛围将彻底改变。面对伯恩斯试图以「银行体系已经很宽松」为由拖延更多宽松政策,尼克森直接驳斥: 「所谓的流动性问题(liquidity problem)?那就是废话(just bullshit)。」 不久后,在一次电话中,伯恩斯向尼克森报告道:「我们把贴现率降到了 4.5%。」 尼克森回应道: 「好,好,太好了(Good, good, good)…… 你带着他们往前冲,你一直都是这样做的(You can lead’em. You always have. Just kick’em in the rump a little)。」 尼克森不仅在政策上施压,在人事安排上也明确表态。1971 年 12 月 24 日,他对白宫办公厅主任乔治・舒尔茨说: 「你觉得我们对阿瑟的影响差不多够了吗?我是说,我还能对他施加多大压力?」 「如果不行,我就把他叫进来(If I have to talk to him again, I’ll do it. Next time I’ll just bring him in)。」 尼克森还强调,伯恩斯无权决定联储理事会的人选: 「他得搞清楚,这跟首席大法官伯格一样…… 我不会让他选自己人(I’m not going to let him name his people)。」 这些对白来自白宫录音,清晰地展示了美国总统对央行主席的系统性施压。而伯恩斯也的确「照做」了,并用一套理论为自己的做法辩护。 他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率上升,对于抑制当时的通货膨胀是无效的,因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美国联准会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工会、食品和能源短缺以及欧佩克对油价的控制。 1971 年到 1972 年,美国联准会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给,推动经济短暂繁荣,也帮助尼克森实现了连任目标。但这场「人为制造」的经济繁荣的代价很快显现。 绕过美国联准会的「尼克森冲击」 尽管美国联准会是货币政策执行机构,但在 1971 年 8 月尼克森宣布「暂停美元与黄金兑换」这一决定时,并未顾及伯恩斯的反对。1971 年 8 月 13-15 日,尼克松召集 15 名核心幕僚在戴维营举行闭门会议,包括伯恩斯、财政部长康纳利和时任国际货币事务副部长沃尔克。 会议中,尽管伯恩斯最初反对关闭美元与黄金兑换视窗,但在尼克森强大政治意志下,会议直接绕过美国联准会决策程式,单方面决定: 「关闭美元与黄金兑换视窗,暂停外国政府以美元兑换黄金的权利;实施 90 天工资和物价冻结,遏制通膨;对所有涉税进口商品征收 10% 附加税,保护美国产品免受汇率波动影响。」 这被称为「尼克森冲击」的一系列举措,打破了 1944 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基,黄金随之暴涨,全球汇率体系瓦解。 起初,工资物价管制短期内抑制通膨,1972 年美国通膨被压制在 3.3%。但到了 1973 年,尼克森解除了价格管制,而此时美元大量流通、供需失衡的后果迅速显现。再加上同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物价开始暴涨。 美国经济随即陷入罕见的「双杀」局面,1973 年通膨率达到 8.8%,1974 年更高达 12.3%,失业率也持续上升,形成典型的滞胀格局。 这时,伯恩斯试图重新收紧货币政策,却发现自己早已失去公信力。 他对政治妥协和非货币措施的依赖为「大通膨」埋下伏笔,直到 1979 年后保罗・沃尔克上任,并以极端加息政策彻底「压制」通膨,美国联准会才重新获得独立威望。 鲍尔绝不想做下一个伯恩斯 伯恩斯...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