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ight Ventures:如何看待DePIN賽道?

進階6/30/2024, 6:10:57 PM
如果說區塊鏈系統是構建冰山上的意識,那麼 DePIN 底層所代表的的傳感器網路就是冰山下的潛意識。現在挑戰來了,誰是分布式系統的脊柱和神經?我們如何構建脊柱和神經?本文我們將從物聯網發展的小教訓入手,構建 DePIN 發展思路,幫助 buidler 更好落地。

傳統計算機有五個組成部分:計算機,存儲器,控制器,總線,I/O。 從區塊鏈的發展來看,計算器和存儲器的發展都相對較爲完善,如果將整個分布式系統比作人類,那麼人類的大腦和記憶系統已然完備,但是知覺和感知系統任然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現階段,Depin無疑是最風靡的buzzworld,如何實現它?這一切無疑需要從“可信的觸覺”開始,而衆所周知”感覺”需要依賴脊柱和神經系統才能處理。

如果說區塊鏈系統是構建冰山上的意識,那麼Depin底層所代表的的傳感器網路就是冰山下的潛意識。現在挑戰來了,誰是分布式系統的脊柱和神經?我們如何構建脊柱和神經?本文我們將從物聯網發展的小教訓入手,構建Depin發展思路,幫助buidler 更好落地。

TL;DR

  1. Depin不應該以設備作爲單位,設備是不具備橫向scale能力的,應該從模組(module)入手;depin的核心在於Pin,而pin的核心則是授權碼。我們將設備視爲一系列傳感器模組的集合,而每一個傳感器模組的pin碼,即爲數據入網的許可,也是PoPW的認證許可,擁有入網權限的設備,貢獻收到認可的設備,才能稱之爲礦機。因此整個Depin賽道的核心在於,如何讓邊緣設備貢獻可計量,如果讓不同設備相同傳感器的貢獻可以擁有一致的度量衡。
  2. 根據傳統計算機傳送信息不同,總線(Bus)可分三類:傳送各種數據信息的數據總線(Data Bus);傳送各種地址信息的地址總線(Address Bus);傳送各種控制信號的控制總線(Control Bus)而DePin總線也會存在類似:作爲設備入網的身分憑證。(Address Bus)作爲數據驗真的PoPW憑證。(Data Bus)作爲設備管理的手段。(Control Bus)
    a. Address BUS:Device DID (Dephy)
    b. Data BUS:Virtual Communication Layer + Sensor Network
    c. Control BUS:Cellular Management Module
  3. Depin項目由於部分具備RWA屬性,存在物理世界,與現實經濟生活相關。因此需要更多的事中管理手段,以實現自治風控。主要的實現渠道有兩種:其一,是通過蜂窩運營商流量的治理,一旦出現設備違規,那麼就可以從流量端使得設備失去PoPW挖礦權,相較於Slash是一種更爲Real Time的管理手段。其二,是通過礦工+資源池的方式對上遊資源進行買斷。舉例,某經銷商擁有號段資源100個,當30個涉及風險時,既可能處罰吊銷牌照的警告。今天我們將30個資源與其他經銷商的資源混同起來,通過礦工對現實資源(RWR)做買斷,並通過混號段方式對資源做風控,在保障上遊經銷商風險的前提下,實現盡可能多的資源獲取。將Liquity模式復刻到各類RW資源中去。

一、物聯網的歷史回顧

回顧2015年以來的物聯網發展史,當年困境主要有兩個:其一是,硬件設備單一的輸入輸出。其二是,設備入網後產品特徵沒有增強,設備不具備Scale的特點。

這一時期,核心問題在於:硬件設備的微控制器入網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一從聯網這個動作來看,使得硬件設備上傳下載有了可能。接下來的問題是,硬件爲何需要上傳和下載?上傳下載能否增加產品競爭力?在那一時期,我們看到一批諸如智能窗簾,智能空調等等,由於硬件在設計之初I/O動線相對確定,軟件開發的空間相對有限,因此聯網後,在產品特性上只多了移動端操控這樣一種特性,類似於“遠程開空調,遠程拉窗簾”,功能多爲遠程+傳統控制器。而對於C端用戶而言,這種設計確實是比較雞肋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IoT設備聯網後有沒有Scale的能力?前面我們提到,硬件入網多了上傳下載,如果下載相當於功能的升級拓展,那麼上傳就是數據的匯聚整合。而後者數據湖的價值在早期IoT時代是非常笨重的,指數上升的存儲成本和難以開拓的數據銷售之間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總結來看,IoT設備在下載和上傳兩種模式中,都無法提升產品力,提升服務維度。那麼Depin時代,是否可以呢?

AI帶來了什麼變化?

從AI的特性上,我們看到了諸多可能:

  1. 萬物擬人,獨立的上傳下載需求,如果邊緣側無法推理大模型,那麼端側就需要獨立聯網。這將使得過去以移動端爲恒星,設備爲衛星的輻輳結構轉變爲設備獨立聯網的通訊結構。
  2. 設備主權。從單純的產品銷售,向用戶購買+數據銷售 雙輪驅動。設備作爲整體向用戶負責,作爲傳感器集合向數據商負責。
  3. “數據可信,隱私可靠“ 是普通設備轉型爲礦機的前提條件。如果數據不可信,那麼邏輯上多開虛擬機就可以hack整個激勵系統;如果隱私不可靠,那麼長期來看,用戶的交互意願將會收到抑制。

結合Ai的發展,我們看到Depin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可能:

  1. AI的出現,使得AI硬件自主聯網的必要性提升了,設備入網成本有可能在未來3年裏快速降低,結合存儲成本,算力成本的下降,邊緣算力/傳感器的布局成本極大可能也在降低。那麼多設備都已經完成布局,將其轉化成礦機採集傳感器數據,會出現一個tipping point.
  2. 設備與雲端獨立連結的問題解決後,設備和設備之間互聯也將會有更多場景,怎樣利用NFC各類低成本硬件做交互玩法,也將成爲潛在創新點。
  3. 將各類採集的感知數據大宗商品化,是設備挖礦的核心瓶頸,如果制定出抽象信息商品的標準是主要挑戰。

二、Depin 的投資主題和觀點:

根據過去5年的IoT發展經驗和AI新特性的變化,我們認爲有三大投資主題:

  • 以蜂窩模組爲核心的硬件基礎設施。
  • 以通訊信息商品爲大宗品的,抽象通訊層服務。
  • 廣義礦工作爲一種經銷商服務。

投資主題一:address bus模組爲中心的Depin基礎設施

什麼是模組?

模組是將基帶芯片、存儲器、功放器件等集成在一塊線路板上,並提供標準接口的功能模塊,各類終端借助無線模組可以實現通信功能。而隨着整個計算網路的發展,對於模組的定義也不斷的豐富,構成了一個蜂窩聯網+算力+端側應用的生態:

  • 傳統蜂窩物聯網模組:基本連接模塊,主要功能是實現蜂窩通信,這些模塊僅包含支持這種連接的芯片組,無需附加功能。
  • 智能蜂窩物聯網模組:除了像傳統模塊一樣提供連接功能外,還以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CPU 和 GPU)的形式集成了額外的計算硬件。
  • 人工智能蜂窩物聯網模組:除了提供與智能蜂窩物聯網模組相同的功能外,還包括用於人工智能加速的專用芯片組,如神經、張量或並行處理單元(NPU、TPU 或 PPU)的連接模塊。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上遊芯片和下遊設備制造商佔據了大部分價值鏈,中間的模組層以高市場集中度,低毛利爲特徵,傳統服務的設備主要包含:PC,手機,Pos機。由於其巨大的集中度,如果一旦部署了具有廣泛共識的模組中間層,等於天然將各種存量設備遷移成爲礦機。如果傳統Web3的用戶以人爲單位,那麼以模組爲代表的中間層將使得大量智能設備進入web3,這些設備間的Tx會誕生大量的鏈上需求。

回顧早期英偉達和Intel之間的競爭,我們得到了不少的歷史經驗:早年計算機芯片市場以Intel CPU X86系統爲主導,在一些邊緣市場諸如圖形加速領域,intel 所主導的加速卡生態與 英偉達的GPU 之間存在着競爭;而在更廣闊的市場當中(需求不確定的領域),英特爾CPU又和英偉達GPU之間擁有者合作。兩家公司共生共榮了一段時間。變局點出現在Crypto和AI,大量的計算任務以小任務大並行爲特徵,這與GPU的計算特點機器兼容;而在浪潮來臨的時候,英偉達做了幾個維度的準備:

  1. Cuda的並行計算指令集。幫助開發者更好的利用GPU硬件。
  2. 快速的迭代能力。超越摩爾定律的迭代速度爲其贏得了生存空間。
  3. 與CPU競合的格局。有效撬動和利用了Intel的存量資源,並在一些決策敏感領域內,迅速搶佔了市場機會。

回到模組市場,和當年GPU和CPU的競爭格局有幾個相似點:

  1. 產業集中度高,頭部集團對於整個產業有相當強的定價能力。
  2. 發展依賴新場景,通訊模組+智能芯片+標準協議非常有可能在設備端打下護城河。
  3. 快速迭代有機會把握新機會,傳統玩家決策週期長,新興場景變化快有風險,環境適宜新物種的誕生。

而在這個競爭當中,Crypto Stack無疑是最棒的構建協議和生態圈的技術棧,存量設備向現金流礦機的遷移將產生β級別的機會。其中Dephy便是之中的重要玩家,通過構建整合模組+Ledger+身分層,實現對整個Depin網路的分配管理職責。

投資主題二:data bus 傳感器爲代表的數據採集礦機

究竟何者爲礦機?我們認爲,能產生特定信息資源並意圖獲取代幣資源的硬件/軟件,可以稱之爲礦機。在這個理解當中,礦機有幾個標準:

  1. 是否產生特定信息資源?
  2. 是否能夠結算代幣?

因此,在整個流程中,設備產生特定信息資源PoPW(proof of physical work) 是否可信變得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認爲每一個具有生產PoPW的傳感器都需要一個 可信(TEE/SE) 來保證邊緣側數據採集的可信性。而在傳感器領域,則能產生諸多橫向可擴展的網路,舉例,不同設備的攝像頭所採集的視頻資源,將在一個網路裏面被統一的計量。相比於,不同設備分別獨立採集,橫向擴展的傳感器+可信模組,能構建更大的PoPW資源市場,採集的視頻素材能更好的按照統一度量衡進行定價,更有利於形成信息資源的大宗市場。這是Device-Focus 不具備的。

投資主題三:control bus廣義總線的通訊基礎設施

由於部分Depin設備在物理世界存在,與傳統商業社會相關,而Crypto世界以PermissionLess 爲特徵,因此如何在沒有KYC的情況下,對各類參與主體進行事中管理便尤爲重要。我們認爲整個web3世界需要一個通訊抽象層,整合蜂窩網路和公網IP網路,用戶/設備只需繳納Crypto貨幣 就能獲取對應的網路服務。具體的方向賽道有:

  1. 整合流量。打通全球運營商的流量資源,將流量作爲一種信息大宗品,以代幣來交易定價。
  2. 整合號段。打通全球號碼段資源,將號碼作爲一種身分層,以代幣來交易定價,以Blockchain爲治理系統。
  3. 整合IP資源。打通公網IP資源,整合公網IP池作爲一個資源,將公網IP作爲一種資源池,支持任意訪問的跳轉,以代幣來交易定價,以Blockchain爲治理系統。

三、Conclusion

  1. Depin不應該以設備作爲單位,設備是不具備橫向scale能力的;depin的核心在於Pin,而pin的核心則是授權碼。我們將設備視爲一系列傳感器模組的集合,而每一個傳感器模組的pin碼,即爲數據入網的許可,也是PoPW的認證許可,擁有入網權限的設備,貢獻收到認可的設備,才能稱之爲礦機。因此整個Depin賽道的核心在於,如何讓邊緣設備貢獻可計量,如果讓不同設備相同傳感器的貢獻可以擁有一致的度量衡。
  2. 根據傳統計算機傳送信息不同,可分三類:傳送各種數據信息的數據總線(Data Bus);傳送各種地址信息的地址總線(Address Bus);傳送各種控制信號的控制總線(Control Bus)而DePin總線也會存在類似:作爲設備入網的身分憑證。(Address Bus)作爲數據驗真的PoPW憑證。(Data Bus)作爲設備管理的手段。(Control Bus)
  3. Depin項目由於部分具備RWA屬性,存在物理世界,與現實經濟生活相關。因此需要更多的事中管理手段,以實現自治風控。主要的實現渠道有兩種:其一,是通過蜂窩運營商流量的治理,一旦出現設備違規,那麼就可以從流量端使得設備失去PoPW挖礦權,相較於Slash是一種更爲Real Time的管理手段。其二,是通過礦工+資源池的方式對上遊資源進行買斷。舉例,某經銷商擁有號段資源100個,當30個涉及風險時,既可能處罰吊銷牌照的警告。今天我們將30個資源與其他經銷商的資源混同起來,通過礦工對現實資源(RWR)做買斷,並通過混號段方式對資源做風控,在保障上遊經銷商風險的前提下,實現盡可能多的資源獲取。將Liquity模式復刻到各類RW資源中去。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Foresight Research],原文標題《Foresight Ventures: 如何可信—我們如何看待DePIN賽道?》,著作權歸屬原作者[Yolo Shen@Foresight Ventures],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Foresight Ventures:如何看待DePIN賽道?

進階6/30/2024, 6:10:57 PM
如果說區塊鏈系統是構建冰山上的意識,那麼 DePIN 底層所代表的的傳感器網路就是冰山下的潛意識。現在挑戰來了,誰是分布式系統的脊柱和神經?我們如何構建脊柱和神經?本文我們將從物聯網發展的小教訓入手,構建 DePIN 發展思路,幫助 buidler 更好落地。

傳統計算機有五個組成部分:計算機,存儲器,控制器,總線,I/O。 從區塊鏈的發展來看,計算器和存儲器的發展都相對較爲完善,如果將整個分布式系統比作人類,那麼人類的大腦和記憶系統已然完備,但是知覺和感知系統任然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現階段,Depin無疑是最風靡的buzzworld,如何實現它?這一切無疑需要從“可信的觸覺”開始,而衆所周知”感覺”需要依賴脊柱和神經系統才能處理。

如果說區塊鏈系統是構建冰山上的意識,那麼Depin底層所代表的的傳感器網路就是冰山下的潛意識。現在挑戰來了,誰是分布式系統的脊柱和神經?我們如何構建脊柱和神經?本文我們將從物聯網發展的小教訓入手,構建Depin發展思路,幫助buidler 更好落地。

TL;DR

  1. Depin不應該以設備作爲單位,設備是不具備橫向scale能力的,應該從模組(module)入手;depin的核心在於Pin,而pin的核心則是授權碼。我們將設備視爲一系列傳感器模組的集合,而每一個傳感器模組的pin碼,即爲數據入網的許可,也是PoPW的認證許可,擁有入網權限的設備,貢獻收到認可的設備,才能稱之爲礦機。因此整個Depin賽道的核心在於,如何讓邊緣設備貢獻可計量,如果讓不同設備相同傳感器的貢獻可以擁有一致的度量衡。
  2. 根據傳統計算機傳送信息不同,總線(Bus)可分三類:傳送各種數據信息的數據總線(Data Bus);傳送各種地址信息的地址總線(Address Bus);傳送各種控制信號的控制總線(Control Bus)而DePin總線也會存在類似:作爲設備入網的身分憑證。(Address Bus)作爲數據驗真的PoPW憑證。(Data Bus)作爲設備管理的手段。(Control Bus)
    a. Address BUS:Device DID (Dephy)
    b. Data BUS:Virtual Communication Layer + Sensor Network
    c. Control BUS:Cellular Management Module
  3. Depin項目由於部分具備RWA屬性,存在物理世界,與現實經濟生活相關。因此需要更多的事中管理手段,以實現自治風控。主要的實現渠道有兩種:其一,是通過蜂窩運營商流量的治理,一旦出現設備違規,那麼就可以從流量端使得設備失去PoPW挖礦權,相較於Slash是一種更爲Real Time的管理手段。其二,是通過礦工+資源池的方式對上遊資源進行買斷。舉例,某經銷商擁有號段資源100個,當30個涉及風險時,既可能處罰吊銷牌照的警告。今天我們將30個資源與其他經銷商的資源混同起來,通過礦工對現實資源(RWR)做買斷,並通過混號段方式對資源做風控,在保障上遊經銷商風險的前提下,實現盡可能多的資源獲取。將Liquity模式復刻到各類RW資源中去。

一、物聯網的歷史回顧

回顧2015年以來的物聯網發展史,當年困境主要有兩個:其一是,硬件設備單一的輸入輸出。其二是,設備入網後產品特徵沒有增強,設備不具備Scale的特點。

這一時期,核心問題在於:硬件設備的微控制器入網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一從聯網這個動作來看,使得硬件設備上傳下載有了可能。接下來的問題是,硬件爲何需要上傳和下載?上傳下載能否增加產品競爭力?在那一時期,我們看到一批諸如智能窗簾,智能空調等等,由於硬件在設計之初I/O動線相對確定,軟件開發的空間相對有限,因此聯網後,在產品特性上只多了移動端操控這樣一種特性,類似於“遠程開空調,遠程拉窗簾”,功能多爲遠程+傳統控制器。而對於C端用戶而言,這種設計確實是比較雞肋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IoT設備聯網後有沒有Scale的能力?前面我們提到,硬件入網多了上傳下載,如果下載相當於功能的升級拓展,那麼上傳就是數據的匯聚整合。而後者數據湖的價值在早期IoT時代是非常笨重的,指數上升的存儲成本和難以開拓的數據銷售之間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總結來看,IoT設備在下載和上傳兩種模式中,都無法提升產品力,提升服務維度。那麼Depin時代,是否可以呢?

AI帶來了什麼變化?

從AI的特性上,我們看到了諸多可能:

  1. 萬物擬人,獨立的上傳下載需求,如果邊緣側無法推理大模型,那麼端側就需要獨立聯網。這將使得過去以移動端爲恒星,設備爲衛星的輻輳結構轉變爲設備獨立聯網的通訊結構。
  2. 設備主權。從單純的產品銷售,向用戶購買+數據銷售 雙輪驅動。設備作爲整體向用戶負責,作爲傳感器集合向數據商負責。
  3. “數據可信,隱私可靠“ 是普通設備轉型爲礦機的前提條件。如果數據不可信,那麼邏輯上多開虛擬機就可以hack整個激勵系統;如果隱私不可靠,那麼長期來看,用戶的交互意願將會收到抑制。

結合Ai的發展,我們看到Depin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可能:

  1. AI的出現,使得AI硬件自主聯網的必要性提升了,設備入網成本有可能在未來3年裏快速降低,結合存儲成本,算力成本的下降,邊緣算力/傳感器的布局成本極大可能也在降低。那麼多設備都已經完成布局,將其轉化成礦機採集傳感器數據,會出現一個tipping point.
  2. 設備與雲端獨立連結的問題解決後,設備和設備之間互聯也將會有更多場景,怎樣利用NFC各類低成本硬件做交互玩法,也將成爲潛在創新點。
  3. 將各類採集的感知數據大宗商品化,是設備挖礦的核心瓶頸,如果制定出抽象信息商品的標準是主要挑戰。

二、Depin 的投資主題和觀點:

根據過去5年的IoT發展經驗和AI新特性的變化,我們認爲有三大投資主題:

  • 以蜂窩模組爲核心的硬件基礎設施。
  • 以通訊信息商品爲大宗品的,抽象通訊層服務。
  • 廣義礦工作爲一種經銷商服務。

投資主題一:address bus模組爲中心的Depin基礎設施

什麼是模組?

模組是將基帶芯片、存儲器、功放器件等集成在一塊線路板上,並提供標準接口的功能模塊,各類終端借助無線模組可以實現通信功能。而隨着整個計算網路的發展,對於模組的定義也不斷的豐富,構成了一個蜂窩聯網+算力+端側應用的生態:

  • 傳統蜂窩物聯網模組:基本連接模塊,主要功能是實現蜂窩通信,這些模塊僅包含支持這種連接的芯片組,無需附加功能。
  • 智能蜂窩物聯網模組:除了像傳統模塊一樣提供連接功能外,還以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CPU 和 GPU)的形式集成了額外的計算硬件。
  • 人工智能蜂窩物聯網模組:除了提供與智能蜂窩物聯網模組相同的功能外,還包括用於人工智能加速的專用芯片組,如神經、張量或並行處理單元(NPU、TPU 或 PPU)的連接模塊。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上遊芯片和下遊設備制造商佔據了大部分價值鏈,中間的模組層以高市場集中度,低毛利爲特徵,傳統服務的設備主要包含:PC,手機,Pos機。由於其巨大的集中度,如果一旦部署了具有廣泛共識的模組中間層,等於天然將各種存量設備遷移成爲礦機。如果傳統Web3的用戶以人爲單位,那麼以模組爲代表的中間層將使得大量智能設備進入web3,這些設備間的Tx會誕生大量的鏈上需求。

回顧早期英偉達和Intel之間的競爭,我們得到了不少的歷史經驗:早年計算機芯片市場以Intel CPU X86系統爲主導,在一些邊緣市場諸如圖形加速領域,intel 所主導的加速卡生態與 英偉達的GPU 之間存在着競爭;而在更廣闊的市場當中(需求不確定的領域),英特爾CPU又和英偉達GPU之間擁有者合作。兩家公司共生共榮了一段時間。變局點出現在Crypto和AI,大量的計算任務以小任務大並行爲特徵,這與GPU的計算特點機器兼容;而在浪潮來臨的時候,英偉達做了幾個維度的準備:

  1. Cuda的並行計算指令集。幫助開發者更好的利用GPU硬件。
  2. 快速的迭代能力。超越摩爾定律的迭代速度爲其贏得了生存空間。
  3. 與CPU競合的格局。有效撬動和利用了Intel的存量資源,並在一些決策敏感領域內,迅速搶佔了市場機會。

回到模組市場,和當年GPU和CPU的競爭格局有幾個相似點:

  1. 產業集中度高,頭部集團對於整個產業有相當強的定價能力。
  2. 發展依賴新場景,通訊模組+智能芯片+標準協議非常有可能在設備端打下護城河。
  3. 快速迭代有機會把握新機會,傳統玩家決策週期長,新興場景變化快有風險,環境適宜新物種的誕生。

而在這個競爭當中,Crypto Stack無疑是最棒的構建協議和生態圈的技術棧,存量設備向現金流礦機的遷移將產生β級別的機會。其中Dephy便是之中的重要玩家,通過構建整合模組+Ledger+身分層,實現對整個Depin網路的分配管理職責。

投資主題二:data bus 傳感器爲代表的數據採集礦機

究竟何者爲礦機?我們認爲,能產生特定信息資源並意圖獲取代幣資源的硬件/軟件,可以稱之爲礦機。在這個理解當中,礦機有幾個標準:

  1. 是否產生特定信息資源?
  2. 是否能夠結算代幣?

因此,在整個流程中,設備產生特定信息資源PoPW(proof of physical work) 是否可信變得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認爲每一個具有生產PoPW的傳感器都需要一個 可信(TEE/SE) 來保證邊緣側數據採集的可信性。而在傳感器領域,則能產生諸多橫向可擴展的網路,舉例,不同設備的攝像頭所採集的視頻資源,將在一個網路裏面被統一的計量。相比於,不同設備分別獨立採集,橫向擴展的傳感器+可信模組,能構建更大的PoPW資源市場,採集的視頻素材能更好的按照統一度量衡進行定價,更有利於形成信息資源的大宗市場。這是Device-Focus 不具備的。

投資主題三:control bus廣義總線的通訊基礎設施

由於部分Depin設備在物理世界存在,與傳統商業社會相關,而Crypto世界以PermissionLess 爲特徵,因此如何在沒有KYC的情況下,對各類參與主體進行事中管理便尤爲重要。我們認爲整個web3世界需要一個通訊抽象層,整合蜂窩網路和公網IP網路,用戶/設備只需繳納Crypto貨幣 就能獲取對應的網路服務。具體的方向賽道有:

  1. 整合流量。打通全球運營商的流量資源,將流量作爲一種信息大宗品,以代幣來交易定價。
  2. 整合號段。打通全球號碼段資源,將號碼作爲一種身分層,以代幣來交易定價,以Blockchain爲治理系統。
  3. 整合IP資源。打通公網IP資源,整合公網IP池作爲一個資源,將公網IP作爲一種資源池,支持任意訪問的跳轉,以代幣來交易定價,以Blockchain爲治理系統。

三、Conclusion

  1. Depin不應該以設備作爲單位,設備是不具備橫向scale能力的;depin的核心在於Pin,而pin的核心則是授權碼。我們將設備視爲一系列傳感器模組的集合,而每一個傳感器模組的pin碼,即爲數據入網的許可,也是PoPW的認證許可,擁有入網權限的設備,貢獻收到認可的設備,才能稱之爲礦機。因此整個Depin賽道的核心在於,如何讓邊緣設備貢獻可計量,如果讓不同設備相同傳感器的貢獻可以擁有一致的度量衡。
  2. 根據傳統計算機傳送信息不同,可分三類:傳送各種數據信息的數據總線(Data Bus);傳送各種地址信息的地址總線(Address Bus);傳送各種控制信號的控制總線(Control Bus)而DePin總線也會存在類似:作爲設備入網的身分憑證。(Address Bus)作爲數據驗真的PoPW憑證。(Data Bus)作爲設備管理的手段。(Control Bus)
  3. Depin項目由於部分具備RWA屬性,存在物理世界,與現實經濟生活相關。因此需要更多的事中管理手段,以實現自治風控。主要的實現渠道有兩種:其一,是通過蜂窩運營商流量的治理,一旦出現設備違規,那麼就可以從流量端使得設備失去PoPW挖礦權,相較於Slash是一種更爲Real Time的管理手段。其二,是通過礦工+資源池的方式對上遊資源進行買斷。舉例,某經銷商擁有號段資源100個,當30個涉及風險時,既可能處罰吊銷牌照的警告。今天我們將30個資源與其他經銷商的資源混同起來,通過礦工對現實資源(RWR)做買斷,並通過混號段方式對資源做風控,在保障上遊經銷商風險的前提下,實現盡可能多的資源獲取。將Liquity模式復刻到各類RW資源中去。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Foresight Research],原文標題《Foresight Ventures: 如何可信—我們如何看待DePIN賽道?》,著作權歸屬原作者[Yolo Shen@Foresight Ventures],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