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智能到加密貨幣?谷歌暴露野心:推出自研L1區塊鏈!

全球科技巨擘谷歌(Google)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將其戰略觸角伸向加密資產與人工智能(AI)計算的交匯地帶。從確保AI算力的基礎設施,到規範應用生態,再到如今正式發布自研的Layer-1區塊鏈,谷歌的一系列動作揭示了其在下一代金融科技浪潮中不願缺席,甚至渴望引領潮流的巨大野心。

入局加密貨幣產業

谷歌的布局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從產業鏈的上遊就已開始。近期,谷歌通過其AI雲端平台合作夥伴Fluidstack,與比特幣挖礦企業TeraWulf達成了一項意義深遠的合作。根據協議,谷歌不僅爲一筆高達18億美元的租賃義務提供擔保,以支持項目的債務融資,還獲得了可收購TeraWulf約4100萬股普通股的認股權證,對應約8%的股權。

隨後,這項合作進一步深化。谷歌追加了14億美元的擔保,使其總擔保額達到32億美元,並換取了額外的認股權證,最終將其在TeraWulf的預估股權比例提升至14%。此消息一出,TeraWulf的股價在短短五天內飆升近90%,市場反應極爲熱烈。

表面上看,這是對一家比特幣礦企的投資,但其背後的核心動機源於AI計算需求的爆炸式增長。AI的訓練和推理需要龐大的計算資源,而比特幣挖礦公司所擁有的GPU叢集等基礎設施,與AI算力中心的需求高度兼容。許多礦企在市場波動時,已開始將業務多元化,轉向AI數據中心領域。

谷歌此舉堪稱一石二鳥。一方面,TeraWulf擁有由低成本、零碳能源驅動的下一代AI基礎設施,例如其位於紐約州的Lake Mariner數據中心,配備了專爲液冷AI工作負載設計的設施,能滿足谷歌對可靠、可持續計算基礎設施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通過股權深度綁定,谷歌不僅是客戶,更成爲了這家AI基礎設施提供者的重要股東,從而確保了其在未來AI競賽中關鍵的算力供應鏈安全。

在基礎設施層面布局的同時,谷歌也在其核心應用分發平台Google Play商店調整政策,爲加密資產的進一步融合建立合規框架。

根據將於2025年10月29日生效的新規,加密資產交易所及軟體錢包應用的開發者,在香港、美國、英國、加拿大及部分歐盟國家等特定地區發布服務時,必須獲得當地主管部門的許可並符合法律標準。例如,在香港需要獲得證監會(SFC)的相關牌照,在美國則需在金融犯罪執法局(Fin CEN)註冊爲貨幣服務商。

這一政策更新最初引發了業界的廣泛討論和疑慮,擔心會扼殺創新。然而,谷歌官方隨後澄清,新政策的限制並不涵蓋“非托管錢包”(Non-custodial wallets),承認先前對“軟體錢包”一詞的使用不夠精準,造成了混淆。

此舉顯示了谷歌在加密領域謹慎而務實的態度:優先考慮合規與使用者安全,減少詐騙應用的風險,爲市場建立一個更清晰的遊戲規則。但同時,對非托管錢包的豁免也被視爲一個積極信號,表明谷歌支持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持續創新。通過建立一個規範化的應用生態,谷歌正在爲未來更深度的金融服務整合打下基礎。

中心化的“區塊鏈”

在完成了外圍的布局後,谷歌終於亮出了最具雄心的底牌——推出自家的原生Layer-1區塊鏈網路“Google Cloud Universal Ledger”(GCUL)。

根據谷歌官方發布的文章以及其Web3策略負責人Rich Widmann的介紹,GCUL是一個旨在應對穩定幣崛起及傳統支付系統挑戰的全新平台。谷歌認爲,當前全球金融基礎設施存在碎片化、復雜、昂貴且緩慢的痛點,據估算到2030年,這種碎片化可能造成全球GDP2.6%的損失。與此同時,以穩定幣爲代表的數字資產正經歷爆炸式增長,其2024年的交易量達到了30兆美元,遠超PayPal等傳統支付工具,顯示市場對更高效、低成本支付方案的強烈需求。

GCUL正是谷歌爲此提出的解決方案。它並非要用一場“革命”來顛覆現有金融體系,而是希望通過“演進”來重新構想基礎設施。GCUL的核心目標是服務於受監管的金融機構,讓它們能夠利用現有的商業銀行貨幣體系,在一個現代化的分散式帳本上提供創新的支付服務和金融產品。

GCUL的主要特點包括: 爲金融機構設計:它旨在簡化商業銀行貨幣帳戶的管理,並爲跨境轉帳等提供便利,讓傳統金融機構也能享受近乎實時、低費用、全天候的服務。合規與安全優先:GCUL初期作爲一個“私有、需許可(private and permissioned)”的系統運行,強調KYC驗證和合規性,利用谷歌自身安全可靠的技術基礎。簡化的開發與成本:該平台支援使用廣泛流行的Python語言編寫智能合約,並提供穩定、透明的月度結算交易費用,而非像公鏈那樣採用波動劇烈的預付Gas費用模式。

然而,谷歌的這一宏大願景並未贏得所有人的掌聲。當GCUL被描述爲一個“私有且需許可的系統”時,立刻在加密社群引發了強烈的質疑。

加密領域的核心價值觀建立在去中心化、無需許可和可信中立的基礎之上。批評者認爲,一個由與官方關係密切的美國公司運營的許可鏈,從根本上違背了這些原則。一位交易員評論道:“我認爲他們不理解‘可信中立’在區塊鏈語境下的真正含義。”另一位用戶則直言:“完全中心化?那他們甚至不應該稱之爲區塊鏈。”

這種爭議反映了兩種世界觀的碰撞。一方面,是加密原生社群對開放、抗審查、去中心化理想的堅持;另一方面,是谷歌等科技巨頭,試圖將區塊鏈技術“馴化”,使其符合現有商業和監管框架,從而應用於兆美元級別的支付和資本市場。

結語

綜觀谷歌的近期動態,從投資TeraWulf確保AI算力,到調整Play商店政策建立合規生態,再到推出爲金融機構量身定制的GCUL區塊鏈,其戰略路徑清晰可見。

這並非一次對加密世界烏托邦式理想的全然擁抱,而是一場精心計算的商業布局。谷歌的目標是利用其技術、品牌和龐大的客戶網路,在傳統金融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成爲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提供者。它試圖在不顛覆現有貨幣體系的前提下,解決傳統金融的效率低下問題,從而切入龐大的全球支付和資本市場。

GCUL的推出,標志着谷歌不再滿足於間接參與,而是要親自下場定義下一代金融科技的規則。盡管其中心化的模式引發了巨大爭議,但無可否認,當谷歌這樣的巨擘全力投入時,必將極大地推動區塊鏈技術在主流社會的應用和演變,並深刻影響未來金融世界的格局。這場介於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間的博弈,才剛剛拉開序幕。

L1-0.1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