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週期見頂 vs 延續至 2026:加密市場的關鍵分歧

撰文:Aylo

編譯:Saoirse,Foresight News

不妨先思考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能精準賣在市場最高點嗎?其實答案很明確 —— 幾乎沒人能做到,包括我,也不必強求。週期頂部的形成有個特點:它會在短期時間框架內快速出現,但在更高時間框架(HTFs)顯現之前,很難被準確識別。

那些專注短期交易的日內交易者,或許能捕捉到一些信號,可他們早已多次喊出「頂部已至」,次數多了,這些判斷自然也就沒了意義 —— 畢竟他們本就不關注宏觀市場背景。

所以,關於市場週期,還需你自己觀察判斷,做出適合的財務決策。畢竟市場瞬息萬變,我的觀點也會隨新數據調整,僅供參考。

支持「四年週期頂部」的論據

模式識別論據:

回顧歷史圖表,一個清晰的模式不容忽視:2013 年 12 月、2017 年 12 月、2021 年 11 月(均出現週期頂部)。四年週期的一致性顯著,而市場模式在被基本面變化打破前,往往會持續存在。

該模式可能延續的原因:

心理根深蒂固:四年週期已深深植入加密貨幣市場參與者的認知中;

自我實現的預言:對週期的廣泛認知可能引發協同拋售壓力,再疊加系統中隱藏的槓杆(如 DATs);

減半相關性:比特幣減半會引發供應衝擊,歷史上峯值通常出現在減半後 12-18 個月(不過本輪週期中,這更像是一種市場敘事);

奧卡姆剃刀原理: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最接近真相 —— 三次應驗的模式,何必復雜化?

我們顯然已不在本輪週期的初期 —— 比特幣自底部以來已大幅漲。按照這一模式,我們應該正接近峯值區間。

反對「四年週期頂部」的論據(2026 年週期延續論)

基本面轉變論據:

我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由機構主導的週期,真的會和前兩次由散戶主導的週期完全一致嗎?

我總體認同市場存在週期性,所以不會空談「超級週期」,但我認爲週期可能因其他因素被拉長或縮短。

本輪週期可能不同的原因:

1、機構與散戶的行爲模式差異

現貨 ETF 資金流動與傳統交易所流動形成了全新的流動性模式;

機構的系統性獲利了結更平穩,不像散戶那樣容易引發恐慌性拋售;

2、傳統指標可能失效

我們有很多週期分析工具(如 NVT、MVRV 等),但其歷史數據範圍基於散戶主導的市場;

機構的參與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度延伸」的定義;

以黃金計價時,比特幣當前價格甚至未超過上一輪週期的高點 —— 遠非泡沫區間;

3、監管環境的徹底變革

本輪週期的監管環境截然不同,美國及 SEC 對加密貨幣更爲接納,形成了清晰的機構參與框架;

前幾輪週期的終結部分源於監管衝擊(如 2018 年對 ICO 的打擊);

這種系統性、突發性終結週期的風險現已大幅降低;

4、宏觀與联准会動態

联准会主席鲍尔的任期將於 2026 年 5 月結束,川普可能在 2025 年末宣布繼任者;

「影子联准会主席」的動態削弱了當前政策的效力,同時若市場預期川普將提名鴿派主席,可能引發提前買入壓力;

新任联准会主席的首次 FOMC 會議定於 2026 年 6 月 17-18 日 —— 可能成爲市場催化劑

過渡期間可能維持「Goldilocks 環境」(經濟不冷不熱的理想狀態)

(注:「Goldilocks 環境」是金融市場中的常用表述,源於童話故事《金發姑娘和三只熊》中「不冷不熱、剛剛好」的概念。意思是過渡期間經濟和政策條件或維持在穩定狀態,爲市場延續漲提供支撐。)

联准会主席換屆的歷史模式: 回顧過往換屆,可發現一個明顯規律:

兩次換屆均呈現相同序列 —— 提名消息引發市場漲,且漲勢持續至換屆完成,但標普 500 指數會在新任主席就職時精準回調。

耶倫接任時,標普 500 在 2014 年 1-2 月下跌約 6%;鲍尔接任時,指數在 2018 年 2 月回調約 12%。這表明,川普在 2025 年末宣布提名後,牛市可能延續至換屆結束,而 2026 年 5-6 月換屆前後大概率出現波動 —— 可能與週期頂部時間點重合。

5、市場結構變化

對貨幣貶值的擔憂催生了新的需求驅動力,不再局限於風險偏好的切換;

穩定幣市值可作爲領先指標 —— 目前仍在增長(這是我們的「幹粉」指標);

比特幣的需求來源比前幾輪週期更多元化:ETF、DATs、養老基金等。

哪些因素可能導致週期提前終結、四年週期重演?

DAT 槓杆風險: 我認爲最主要的看空因素是 DAT 公司可能比預期更快平倉。大規模強制拋售可能壓垮買方,改變市場結構。不過,失去買入需求(mNAVs 跌至 1)與成爲引發「暴跌」的強制賣家,兩者存在區別。

盡管如此,失去主要 DAT 的購買力顯然影響重大。許多人猜測這種情況已經發生 ——Strategy 和主要 ETH DAT 公司的 mNAVs 已大幅下跌。我並非對此視而不見,你也應密切關注。

宏觀風險: 通脹再次升溫是真正的宏觀風險,但目前尚無跡象。加密貨幣如今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而我們仍處於「Goldilocks 環境」。

週期頂部缺失的要素

尚未出現市場狂熱:

市場仍未擺脫「擔憂之牆」—— 每次 5% 的回調都會引發週期頂部的猜測(已持續 18 個月);

尚未出現持續的狂熱情緒,也沒有市場對後續漲的共識;

沒有「暴漲後崩盤」的頂部特徵(雖非必需特徵)。

若今年晚些時候加密貨幣出現大幅漲、且漲幅顯著跑贏股市,這種「暴漲後崩盤」信號可能意味着加密貨幣的頂部遠早於可能延續至 2026 年的商業週期。

穩定幣領先指標

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指標:穩定幣市值增長。

在傳統金融中,M2 貨幣供應量增長往往先於資產泡沫。在加密貨幣市場,穩定幣市值的作用類似 —— 代表加密生態系統內可用的「美元」總量。

主要週期頂部往往與 3-6 個月前穩定幣供應停滯同時出現。只要穩定幣供應持續大幅增長,市場可能仍有漲動力。

我的當前觀點

坦誠地說,基於目前的觀察,我認爲 2026 年前不會出現主要週期頂部(這一觀點可能隨時因新情況改變)。

四年週期的歷史數據點有限(僅三次),而機構參與是市場結構的根本性變化。單是联准会主席換屆這一動態,就可能將「Goldilocks 環境」延續至 2025 年 —— 這一點尤爲重要,尤其是在加密貨幣與宏觀經濟相關性空前緊密的當下。

本輪週期中,加密貨幣市場參與者對四年週期的認知也更深,這讓我覺得結果可能略有不同。大衆的判斷何時完全正確過?

難道所有人都會按照四年週期模式拋售,然後全身而退嗎?

不過,我也承認四年週期模式的一致性顯著,市場模式在被打破前往往持續。大衆對週期的認知,也可能成爲使其終結的自我實現預言。

隨着比特幣市值佔比下降,對於那些漲勢過度的山寨幣,我會繼續逐步獲利了結;但我會持有比特幣,因爲相信它會在 2026 年創下新高。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整體市場週期如何,你持有的山寨幣隨時可能觸頂。

最終思考

四年週期模式是支持 2025 年出現頂部的最有力論據 —— 它三次應驗,而簡單性往往勝出。但機構主導的市場結構變化、联准会換屆動態,以及缺失的狂熱信號,都暗示本輪週期可能延續至 2026 年。

未來幾個月情況可能劇變,因此不必過於固執己見。

無論如何,要接受自己無法精準賣在最高點,並制定系統性退出策略。

合適的倉位是能讓你安睡的倉位。若已獲利豐厚,「賣得太早」也完全沒問題。

BTC-0.6%
TRUMP-4.6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