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cinct Prover Network: 打造零知識證明的去中心化市場

Succinct Prover Network:零知識證明的去中心化市場

零知識技術正迅速成爲Web3領域的熱門話題,從小衆學術概念發展爲開發者和市場廣泛關注的重點。基於ZK的應用日趨成熟,ZK證明也被戰略性地融入區塊鏈基礎設施核心。

隨着ZK生態系統擴展,生成計算密集型證明的需求達到臨界點。爲滿足這一需求,Succinct Prover Network應運而生。這是一個基於以太坊的協議,構建了生成ZK的去中心化市場。它採用vApp架構,兼具高性能和可驗證安全性。系統核心是$PROVE代幣,作爲經濟引擎推動這一新興數字商品市場。

本文將深入探討Succinct Prover Network的架構、$PROVE的核心功能和代幣經濟學,以及其生態系統的市場動態。

網路架構

Succinct Prover Network的架構是基於以太坊的vApp。該模型旨在爲用戶提供傳統Web應用的高性能體驗,同時保留去中心化協議的安全性和信任保證。

執行與結算分離

vApp架構核心在於執行與結算分離,類似Layer序列器的設計模式。

  • 鏈下執行由高性能服務處理,實時管理拍賣流程、證明分配和用戶交互。用戶可提交請求並接收更新,無需擔心區塊確認延遲。
  • 鏈上結算在以太坊主網進行,使用ZK定期驗證網路狀態和鏈下操作正確性。

這種混合方法確保用戶資金始終由以太坊合約保護並可直接提取,同時市場運營保持快速高效。

關鍵組件

該網路由兩個主要組件構成:

  • 鏈下拍賣服務:負責將用戶請求與證明者匹配的主要鏈下實體。接收證明請求、收集出價、運行拍賣並分配工作。用戶通過RPC調用直接交互,獲得實時體驗。
  • 鏈上結算合約:部署在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包括SuccinctVApp.sol、SuccinctStaking.sol和SuccinctGovernor.sol,充當網路信任錨點。負責結算拍賣者定期提交的狀態根和ZK證明,確保網路完整性。

可驗證數據庫

爲保證鏈下操作完整性,拍賣服務構建在可驗證數據庫之上。該後端架構允許任何人獨立驗證所有餘額更新和證明履行情況。包含:

  • 存儲用戶餘額、待處理請求和履行情況的數據庫,支持讀寫操作。
  • 基於SP1的證明器,用於讀取數據庫並計算網路新狀態的ZK證明。該證明驗證所有狀態轉換,如餘額更新和證明分配,然後在以太坊上結算,供公衆驗證。

以太坊ZK賽道再興起,全面探究ZK網路Succinct

$PROVE代幣

$PROVE代幣是基於以太坊的ERC-20實用型代幣,是Succinct Prover Network的經濟命脈。其設計包含三個主要功能,促進支付、保障網路安全以及協調所有參與者利益。

核心實用性

該代幣實用性體現在多個方面:

  • 支付:$PROVE是網路中唯一支付代幣。請求者若希望計算得到證明,必須向證明者支付相應費用,以$PROVE支付。這爲代幣創造直接且持續的交易需求。
  • 安全:通過質押保障網路安全。證明者必須質押$PROVE才能參與競拍,確保誠實行事。如證明者惡意行事或錯過截止日期,部分質押將被罰沒。
  • 激勵:$PROVE用於激勵證明者投資基礎設施,並持續提供具競爭力的價格。

代幣供應與發行

$PROVE初始供應量爲10億枚,但非固定上限,協議包含持續代幣發行機制。新發行速率非固定不變,而是由網路去中心化治理系統控制的參數,允許社區隨網路發展動態調整激勵措施。

質押與委托

爲保障經濟安全,任何用戶都可質押$PROVE。系統支持兩種主要方式:

  • 證明者質押:證明者質押$PROVE,即可獲得參與拍賣和執行證明請求的資格。
  • 委托:任何$PROVE持有者都可將代幣委托給所選證明者。這使他們能爲網路安全做出貢獻,並從所選證明者收取的費用中賺取部分收益,無需自行運行任何硬件。一位委托人同一時間最多只能委托一位證明者。

證明請求成功執行後,請求者支付的費用和網路發行的代幣將在獲勝證明者、其委托人和協議金庫之間分配。例如,潛在分配方案可能是:獲勝證明者獲得大部分費用,委托人因提供安全保障獲得部分費用,協議收取少量網絡費用作爲金庫。網路發行量將按比例分配給所有質押者(包括證明者和委托人)。

治理

$PROVE代幣持有者是協議最終治理者,有權對關鍵網路參數進行投票。這包括設定網絡費用、調整質押要求以及決定拍賣機制形式。

以太坊ZK賽道再興起,全面探究ZK網路Succinct

拍賣和請求

Succinct Prover Network採用精心設計的市場結構促進價格發現,並將證明生成任務分配給最高效證明者。該系統構建靈活,可通過不同服務模式滿足廣泛用戶需求。

拍賣機制

該網路採用實時競價分配請求。這種拍賣機制能以最小延遲實現高效價格發現,並使用$PROVE代幣支付。

  • 初始版本:網路第一個版本採用簡單反向拍賣,將證明請求分配給出價最低的證明者。
  • 未來演進:隨時間推移,通過治理機制可將該機制過渡到"證明競賽"模式。這種模式旨在將獎勵分配給更廣泛證明者羣體,從而提高去中心化程度。

整個拍賣過程由鏈下拍賣服務處理,但任何人都可使用定期發布在鏈上的零知識證明獨立驗證結果。

用戶體驗

請求和執行證明的流程旨在簡單且安全。

  • 對於請求者:用戶可輕鬆請求證明,首先將$PROVE轉給拍賣商以支付費用。然後,通過RPC調用發送證明請求,指定待證明程序、截止日期以及願意支付的最高費用。鏈下拍賣商會將此請求與最低價格的合格證明者匹配。一旦證明完成並提交,費用將被轉移,整個交易將在以太坊上通過單個ZK證明結算,使請求者能驗證其是否被正確處理。
  • 對於證明者:證明者競爭執行請求的權利。要獲得特定拍賣資格,證明者質押的$PROVE必須滿足請求者設定的最低要求(例如,某個請求可能需要50 $PROVE質押)。合格證明者向拍賣商提交出價。出價最低的證明者贏得拍賣並獲得證明,他們必須在規定截止日期前完成。如果成功,將收到$PROVE形式的付款。如未能按時提交證明,質押金會被削減。

最低質押金額:1,000 $PROVE(測試網;主網待定)

服務模式

該網路通過兩種不同服務模式爲用戶提供靈活性:

  • 按需請求:用戶可按需向網路發送請求,這些請求將進入面向所有在線證明者開放的公開拍賣。這對尋求最具競爭力價格的用戶或偶爾出現大量需求的應用而言是理想之選。
  • 鏈下預訂:對需要更強可靠性保證或高頻率、大規模需求的用戶,網路支持與特定證明者籤訂鏈下服務協議(SLA)。這些協議可將經過批準的證明者列入白名單,使其獨享投標資格。由於協議長期性質,價格可能更優惠。

以太坊ZK賽道再興起,全面探究ZK網路Succinct

市場動態與生態系統

成功的加密經濟體系不僅需要強大技術,還需要充滿活力的參與者生態系統以及清晰策略來產生網路效應。$PROVE代幣是旨在協調理性、獨立參與者在繁榮市場中行動的經濟體系核心。

雙邊市場

該網路建立了經典雙邊市場,這是DePIN領域常見模式。在這種情況下,被協調的基礎設施是生成ZK所需的計算硬件(GPU、FPGA、ASIC)。雙方分別是:

  • 需求方(請求者):這一羣體由需要ZK來開展業務的區塊鏈協議、應用程序和開發者組成。這些請求者爲網路服務創造有機需求,並作爲主要收入來源,以$PROVE支付形式流入生態系統。
  • 供應方(證明者):這一羣體由擁有並運營生成ZK所需計算硬件的個人和專業實體組成。他們投資資本密集型基礎設施以競爭提供服務,賺取以$PROVE計價的費用和網路獎勵。

生態系統保障

對新興市場而言,最大挑戰之一是"冷啓動"問題:沒有需求,證明者就不會加入;沒有可靠證明者供應,請求者也不會加入。Succinct Labs通過在主網啓動前就專注於確保市場需求來解決這一問題。

該項目已與Web3領域衆多頭部項目建立合作關係,從首日起就確保了即時且大量的需求。

此舉降低了證明者經濟風險,並確保$PROVE代幣從一開始就具有即時交易速度,支撐起整個經濟模型。

歸根結底,Succinct Prover Network基於一個簡單前提:計算未來是可驗證的。$PROVE代幣是實現這一未來的關鍵機制,其將加密證明從小衆技術轉變爲人人皆可獲取、具流動性的數字商品。

以太坊ZK賽道再興起,全面探究ZK網路Succinct

以太坊ZK賽道再興起,全面探究ZK網路Succinct

以太坊ZK賽道再興起,全面探究ZK網路Succinct

以太坊ZK賽道再興起,全面探究ZK網路Succinct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RektButStillHerevip
· 15小時前
啥时候能 ape 进去干一笔
回復0
SignatureCollectorvip
· 17小時前
不就是卖zk证明的公链么
回復0
AllInAlicevip
· 17小時前
啊又搞zk啦
回復0
DAO会议翘课生vip
· 17小時前
zk又是个新套路?
回復0
WalletDivorcervip
· 17小時前
又来割韭菜了??
回復0
HackerWhoCaresvip
· 17小時前
新项目又来割韭菜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