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賈躍亭站在洛杉磯一處屋頂停車場,介紹FF最新電車FX Super One。短短幾天後,FF便宣布與一家數字資產基礎設施平台達成戰略合作。賈躍亭再次開啓概念輸出模式,拋出"EAI出行+Web3+區塊鏈+加密+穩定幣"等一系列詞匯,聲稱要打造一個融合Web2和Web3、鏈上和鏈下、現實和虛擬的"價值生態系統"。
FF能"上鏈"的資產有哪些?
Real World Asset(RWA)指的是將鏈下有價值的資產搬到鏈上進行交易和流通。這要求項目方必須擁有真實世界中有價值的資產,且具備法律權屬和明確的收益路徑。
FF預訂單鏈上化:賈躍亭的Web3新故事
FF與Web3的交匯:賈躍亭的新故事
7月中旬,賈躍亭站在洛杉磯一處屋頂停車場,介紹FF最新電車FX Super One。短短幾天後,FF便宣布與一家數字資產基礎設施平台達成戰略合作。賈躍亭再次開啓概念輸出模式,拋出"EAI出行+Web3+區塊鏈+加密+穩定幣"等一系列詞匯,聲稱要打造一個融合Web2和Web3、鏈上和鏈下、現實和虛擬的"價值生態系統"。
FF能"上鏈"的資產有哪些?
Real World Asset(RWA)指的是將鏈下有價值的資產搬到鏈上進行交易和流通。這要求項目方必須擁有真實世界中有價值的資產,且具備法律權屬和明確的收益路徑。
那麼FF能拿出什麼資產來講RWA的故事呢?是那座多年未實現滿產的工廠?是交付寥寥、單車虧損驚人的FF 91?還是那些年年發布卻一再跳票的"未來概念車"?
事實上,FF目前唯一可能"上鏈"的,就是那1萬多份預訂單。雖然數量不多,但對FF而言,這已是爲數不多可以講故事的資產。盡管這些訂單尚未交付,不具備法律意義上的應收帳款屬性,但它代表了一種潛在的"未來現金流",在傳統金融語境中屬於"或有資產"。
如果賈躍亭真要做RWA,最現實的方案是:將這些預訂單打包成一個"未來收益權資產池",再設計結構化代幣產品,通過合作平台對外發售。
表面上,這是"未來收益代幣化";本質上,是用"賣車的承諾"融資"造車的錢"。邏輯上是個閉環,情緒上也說得通:相信我,就給我錢;等我量產,再還你收益。
合作方的角色
在這場RWA戲碼中,合作方扮演着關鍵角色。
某交易平台是一家註冊在開曼羣島的"全球多市場券商"。它的特點是將USDT等穩定幣作爲入金入口,打通了美股、港股、ETF與加密資產之間的鏈上鏈下通道。用戶可以用USDT買港股,也可以把美股收益兌回鏈上資產。該平台曾幫助其他公司做過"股權+代幣"的融合融資嘗試,與FF這次的預訂單代幣化思路相似。
另一位合作方RWA Group的前身是一家Web3項目。他們轉型爲"RWA代幣化專家",專長於結構設計、跨境法律、技術合規等領域。RWA Group不需要FF真能造出多少車,只需要FF提供一個"未來可預期的現金流"模型,其餘的結構分層、收益模型、Token發行、鏈上掛鉤,都能打包搞定。
這場合作的布局是:FF提供故事原料(預訂單);RWA Group負責設計敘事結構與發行模型;合作平台提供交易通道和USDT買單人。這不是FF一個人的"鏈上亂舞",而是一場經過"精算設計"的金融敘事工程。
FF的RWA實驗靠譜嗎?
從短期來看,這個模型形成了一個邏輯閉環:賈躍亭用"未來賣車的承諾"換來了今天的融資,承諾在未來以"收益權代幣"的形式回饋投資人。上市公司+預訂單+空投預期,這三板斧足以激活一波短期市場情緒。
然而,深入分析會發現,FF提供的底層資產——1萬份預訂單,實際上是無法律保護、無法律強制執行、無法確認收益兌現能力的資產。這不是"真實世界資產"上鏈,而是"願景與信仰的代幣化"。
此外,作爲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FF面臨着來自傳統金融監管體系的審查。目前FF正因早年財務披露問題接受監管機構審查,高調宣布涉足Web3領域無疑增加了項目的合規敏感性。
結語
金融創新的核心是信任。賈躍亭的FF在這條路上顯得矛盾:擅長敘事,卻難以兌現;總站在資本風口,卻難以完成交付承諾。
這次嘗試可以看作是一場從納斯達克走到Web3的"信仰接力":將汽車量產的未來做成代幣,將用戶預付的錢變成投資者手中的流通資產,將高風險、不確定的商業模型掛上鏈上金融的外殼。
然而,RWA本應是"鏈下資產+鏈上信任"的橋梁。如果橋這邊是模糊的願景,而橋那邊是需要兌現的Token,這座橋很難走遠。
無論結果如何,賈躍亭似乎又一次贏得了他最擅長的部分:關注、流量,以及一羣願意再次押注的信徒。對他而言,這仍是最熟悉的劇本,只是換了個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