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吴老湿
vip

📍新西蘭帶娃記 Day5|帶回來的垃圾和學會自律,有時候慢一點,也是一種成長節奏!



昨晚回家整理書包時,我注意到孩子的飯盒裏還放着一塊沒喫完的面包和香蕉皮,還有喝完的酸奶盒子,一整包東西原封不動地放在飯盒裏、書包裏,帶回了家。

我下意識問了一句:“你怎麼沒扔垃圾啊?”

他說:“我不知道應該丟哪裏。”

我這才意識到——他性格比較敏感,可能不是他懶,也不是他馬虎,而是不知道怎麼開口問。他不確定那個垃圾是不是可以隨便扔,不確定那個垃圾桶是不是對的,也不敢貿然去做。

所以我們就一起練了幾句英文:

Excuse me, where should I throw this?
Can I put this in the rubbish bin?

同時也順便講了講垃圾分類的基本常識。

講完這些我覺得任務完成了,正準備結束這個話題的時候,卻突然被一個細節打動了:

他明明不知道怎麼處理,但依然選擇不亂扔,而是默默帶回家。

這讓我意識到,這件小事背後,其實藏着一種更深層的東西:不是他守規矩,是這個環境讓他願意守規矩。

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自動內化了一種態度:

不是因爲有人在看,所以才不亂扔垃圾;而是因爲他知道,這裏的人都不會這麼做,這裏應該是有秩序的。

環境不吵、不催、不卷;沒人搶跑,也沒人被推着走。

自然地,他也就慢慢習慣了等一等、想一想,再做出反應。

我開始理解,新西蘭的教育,或者說他們的社會氛圍,不是靠“規定”來建立規則感,而是靠“環境”來滋養秩序感。

這件事從第一天來應該就感受到了,比如我租車第一天就撞了別人,對方也是不急不躁,只是慢條斯理的處理,並且告訴我:Don't worry ;比如我看到在這裏的小鎮上雖然沒有電子眼和紅綠燈大家還是會很遵守交通規則,也會等候行人先過,哪怕開的是蘭博基尼也是不急不緩;比如一朋友分享去 NZ 海釣的時候,規定長度的魚是必須要放回大海的,但是釣魚過程不會有人看着你,主打的就是一個自覺。

這裏的一切都在說:你被尊重着,所以你也自然會尊重這片土地、他人,還有你自己。

最後說下他在學校的狀態,目前還是和中國小朋友一起玩耍,雖然我有些鼓勵他走出社交的圈子,但是還是會有比較大的障礙,有時候會覺得他看起來有點孤單。

但可能也是我想多了,也許他並不難過和孤單,也許他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他的節奏去適應這裏的世界。

我在告訴自己:我們最大的挑戰,不是替孩子擋風遮雨,而是在他們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不去過度焦慮、不去急於替他鋪路,只是在旁邊靜靜地看着、陪着、等着:

孤單不一定是壞事,有時是出發前的準備。

加油吧,上完今天這節課,這周的學習就算完美結束了!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