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發展啓示錄:美國銀行業歷史的當代映射

robot
摘要生成中

穩定幣的發展與未來:從美國銀行業歷史得到的啓示

穩定幣作爲一種價值存儲和交換媒介,通常與美元掛鉤,在短短幾年內就獲得了廣泛應用。盡管交易量巨大,但人們對穩定幣的理解仍然存在模糊之處。

穩定幣的演化經歷了從非足額抵押到超額抵押,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過程。這爲我們理解穩定幣的技術結構和消除誤解提供了重要參考。

作爲一種支付創新,穩定幣簡化了價值轉移方式,構建了一個平行於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市場。其年交易量已超過主要支付網絡。

要了解穩定幣的局限性和可擴展性,銀行業發展史是一個有益的視角。穩定幣可能會重復銀行業的發展路徑,從簡單的存款和票據開始,逐步實現復雜的信貸擴張。

近年來穩定幣呈現出三種主要形態:法定支持的穩定幣、資產支持的穩定幣和策略支持的合成美元。通過對比美國銀行業歷史,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形態的優劣和未來發展方向。

a16z:從美國銀行發展史,看穩定幣的未來

穩定幣的發展歷程

自2018年USDC推出以來,穩定幣的發展已經證明了哪些模式可行,哪些不可行。早期用戶主要將法定支持的穩定幣用於轉帳和儲蓄。雖然去中心化超額抵押借貸協議產生的穩定幣也有一定用途,但實際需求有限。用戶明顯更傾向於美元計價的穩定幣。

某些類型的穩定幣已經失敗,如Luna-Terra這樣的去中心化、低抵押率穩定幣。其他類型如生息穩定幣仍在觀察中,可能面臨用戶體驗和監管障礙。

隨着穩定幣的成功應用,出現了其他以美元計價的代幣,如策略支持的合成美元。這類產品尚未完全定義,主要被DeFi用戶採用,承擔更高風險以獲取更高收益。

法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如USDT和USDC因簡單安全而獲得快速採用。資產支持的穩定幣採用相對滯後,但在傳統銀行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

美國銀行業發展歷史的啓示

1913年《聯邦儲備法》頒布之前,不同形式的貨幣具有不同的風險和價值。銀行票據、存款和支票的實際價值可能相差很大,取決於發行人、兌現難度和發行人信譽。

直到1913年後,一美元才基本等於一美元。如今,銀行通過購買國債、發放貸款等方式使用存款,但仍需平衡盈利和風險。

信貸是銀行業務的關鍵,也是提高貨幣供應和資本效率的方式。穩定幣爲用戶提供了類似銀行存款和票據的體驗,但採用可自托管的形式。穩定幣可能會效仿法定貨幣,從簡單存款開始,隨着去中心化借貸協議成熟而發展。

從銀行存款角度看三種穩定幣

法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

類似19世紀美國銀行券,法定支持的穩定幣可直接兌換爲法定貨幣。用戶對其信心不斷增強,目前佔穩定幣總供應量的94%以上。爲應對風險,發行人接受審計並獲取相關資質。

可驗證的儲備證明和去中心化發行是可行的發展方向,但尚未廣泛採用。

資產支持的穩定幣

資產支持型穩定幣模仿銀行通過信貸創造貨幣的方式。去中心化超額抵押借貸協議發行由鏈上流動性資產支持的新穩定幣。

與傳統銀行類似,這些協議採用嚴格的抵押率和治理機制來保護穩定幣價值。用戶可根據治理透明度、抵押品質量、智能合約安全性等標準評估協議。

隨着更多經濟活動向鏈上轉移,資產支持的穩定幣可能佔據更大份額。但其成熟仍需時間,類似傳統銀行信貸的發展過程。

策略支持的合成美元

一些項目推出了由抵押品和投資策略支持的美元面值代幣。這些不應被視爲穩定幣,而更類似開放式對沖基金的美元份額,存在審計難度和風險暴露等問題。

用戶在使用前應充分了解其風險和機制。監管機構已對類似投資基金股票的"穩定幣"採取行動。盡管在風險偏好較高的用戶中受歡迎,但交易量有限。

結語

穩定幣已廣泛應用,分爲法定支持和資產支持兩大類。其他美元計價代幣如策略支持的合成美元也在發展,但不符合穩定幣的定義。

銀行業歷史爲理解穩定幣提供了有益視角。穩定幣需要首先圍繞清晰、易懂的貨幣形態整合,類似联准会鈔票的發展過程。隨後,資產支持穩定幣可能會增加,如同銀行通過信貸擴大貨幣供應。

穩定幣已成爲最經濟的匯款方式,有望重構支付行業。這爲現有企業和初創公司創造了機會,使他們能在一個低摩擦、低成本的新支付平台上發展。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GasGasGasBrovip
· 5小時前
本质上不还是美元那一套?
回復0
瓜田李下vip
· 5小時前
搞监管就是为了割韭菜
回復0
韭当割不亏vip
· 5小時前
科技与欢乐共存?
回復0
解码先生vip
· 5小時前
生生看法看法管局咋想
回復0
MEVNewHuntervip
· 5小時前
又来这套银行老一套?
回復0
跨链深呼吸vip
· 6小時前
没啥用 别整花里胡哨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