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tos創始工程師揭祕: 技術創新與生態布局雙管齊下 打造全球交易引擎

Aptos創始工程師談技術革新與生態擴張

Aptos正憑藉技術創新和生態拓展,穩步向"全球交易引擎"的戰略目標邁進。自去年11月首次突破10億美元總鎖倉量以來,Aptos在3月底達到10.3億美元。同時,穩定幣市值也於3月24日首次突破1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十倍,展現出強勁的生態吸引力與資金承載能力。

在此背景下,Aptos不僅實現了技術層面的持續迭代,還在生態建設上取得多項突破:Aave完成其首次非EVM環境測試網部署,DeFi活躍度顯著提升。爲滿足高速增長的交易需求,Aptos團隊持續推進Zaptos與Shardines等技術方案,加速構建支撐百萬級TPS的底層架構,強化其在性能、穩定性與用戶體驗方面的核心優勢。

近日,Aptos早期創始工程師Sherry Xiao接受了深度訪談,圍繞全球交易引擎的技術架構、生態擴展策略以及開發者支持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探討,透視Aptos如何以技術爲本、生態爲翼,在新一輪公鏈競爭中脫穎而出。

專訪Aptos創始工程師Sherry:Meta區塊鏈"OG"打造"全球交易引擎"的技術之旅

高性能公鏈的技術優勢

Sherry Xiao是Aptos的早期創始工程師之一。在加入Aptos前,她在Instagram擔任工程師,主要負責可擴展性架構方面的工作。後來她加入了Meta(前Facebook)的Libra/Diem團隊,負責驗證節點和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多家金融機構部署驗證節點。

當Libra項目遇到政策阻礙後,整個團隊在2022年跟隨領導一起創業,成立了Aptos。事實上,從Facebook的區塊鏈團隊走出來的人才非常多,有些加入了其他項目,有些加入了風投機構的加密團隊,還有一些創建了其他創業團隊。可以說Facebook爲Web3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

作爲工程師,Sherry認爲Move語言相比其他智能合約語言的最大優勢在於它從一開始就是爲智能合約設計的語言,在資產管理和安全性上有很多保障,並提供了形式化驗證工具。與Solidity和EVM相比,Move可以有效避免許多常見的安全漏洞,減少資金損失風險。此外,Move提供了動態分發、帳戶抽象和權限籤名等創新功能,讓開發者能夠構建更高級的產品。

在技術基礎設施之上,Sherry認爲Web3的開發者體驗和用戶體驗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以Aptos爲例,基礎設施已經相當完善,其吞吐量、速度和Gas費都已降到很低的水平,但如何在鏈上提供獨特功能讓開發者創建有亮點的產品仍是一大挑戰。

Aptos正在深耕基於ZK的登入方案,以及隱私保護方面的創新。因爲如果要實現大規模支付,用戶隱私是一個重要考量。最近在開源代碼庫中推出了一個項目,可以隱藏交易細節,用戶只能知道交易雙方,但看不到具體金額和餘額。這種技術結合了隱私保護和區塊鏈去中心化特性,可以創造出有趣的產品。

在可擴展性方面,Aptos具有獨特優勢。作爲來自Facebook的工程師團隊,他們在構建高可擴展系統方面擁有豐富經驗。Aptos的設計非常模塊化,每個模塊都有自己的擴展空間:

  • 在共識層面,最新發布的Raptr是業界最先進的共識算法實現,將並行化做到了極致;
  • 在執行層面,Block-STM技術也是業界領先,很多新發布的公鏈和L2都在採用此技術;
  • 在存儲方面,實施了分片技術,未來還將繼續研究分片技術和相關緩存層,以進一步提升系統性能。

這些技術都是開源的,歡迎社區使用Aptos的技術。但其他鏈即使照搬這些技術,也會存在延遲性。比如當他們還在使用Block-STM V1時,Aptos已經在做V2了;當他們跟進時,Aptos又推出了Move 2.0的性能優化。所以直接在Aptos上開發是更明智的選擇。

生態布局:穩定幣、交易與DeFi

Aptos鏈上數據表現不錯,帳戶數突破4700萬,周交易量超3900萬筆。這種進展主要來自幾個方面:

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原生支持三大穩定幣。用戶普遍反饋在Aptos上轉帳非常流暢,鏈上點對點支付已成爲一大優勢。

其次,與金融機構合作,在鏈上推出了多個RWA項目。

今年年初,宣布了200萬美元的生態基金,激勵社區建設,支持不同的DeFi協議和項目。這也促進了DEX交易量和鏈上活動的增長。

此外,還推出了LFM計劃,幫助生態項目規劃路線圖、進行代幣生成事件(TGE)、對接交易所資源、獲取風投資金,以及提供營銷和KOL指導。這些努力使生態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實現了穩定增長。

關於香港發展方面,Aptos是香港e-HKD項目中唯一參與的L1區塊鏈平台,一直積極參與相關討論。與香港的銀行和政府部門保持密切交流,BCG也是合作夥伴。

與香港數碼港也有很多創新方面的合作,官方社區組織Movemaker前幾周剛在數碼港舉辦了一個黑客松活動,希望培育本地項目。

雖然在香港沒有大型辦公室,但通過Movemaker在香港的核心地段設立了共創空間Aptos Space,爲建設者提供協作與聚會的場所,並積極舉辦線下活動,吸引Web3人才。非常重視亞太地區開發者生態的活躍度,因爲許多高質量的生態項目來自華語區。在亞太地區的布局會越來越深入,投入更多資源,繼續在這個區域達成更多合作,推動更好的開發團隊加入生態。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Aptos在生態上會重點扶持以下賽道的項目:

從最近發布的全球交易引擎可以看出,交易相關的賽道是非常看重的方向。關注支付、穩定幣應用場景拓展,以及DeFi賽道,特別是把DeFi"三件套"(DEX、借貸、流動性質押)的頭部項目做起來。

也希望與大型機構和擁有分銷渠道的合作夥伴深度合作。Aptos在轉帳方面有明顯優勢——延遲低、成本低,非常適合大規模支付業務。也在關注遊戲與DeFi的結合,以及AI agent與交易的應用場景。

Aptos最近宣布打造全球交易引擎,這一願景將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過去幾年,一直在部署全球交易引擎的基礎設施。認爲區塊鏈的基礎建設已經解決得相當好,現在正專注於用戶體驗層面的創新:

  • 比如Keyless,是一個基於zk的技術,允許用戶直接使用Google、Facebook或Apple帳號登入,解決了私鑰管理和助記詞記憶的痛點;
  • 實現了帳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和權限籤名(permission sign)功能,讓DeFi開發者能更好地控制用戶認證和入場流程;
  • 在Move語言上,添加了動態腳本(dynamic script)和動態分發(dynamic dispatch)等功能,幫助DeFi或交易類應用實現功能創新。

這些技術點連起來形成了願景:打造全球交易引擎,並邀請開發者利用這些基礎設施創建創新應用。

人才培養:開發者生態建設與高校合作

在AI成爲熱門方向的情況下,Aptos吸引和留住開發者的策略是:

確實會有開發者被熱門領域吸引,但每個應用場景都有自己的開發者基礎。即使在AI火熱的情況下,仍然有許多開發者對密碼學(cryptography)、去中心化和區塊鏈感興趣,這些特性是AI無法滿足的。

對開發者而言,最重要的是看到未來的可能性,而不僅僅是短期投機。開發者都有夢想,希望創建能被廣泛使用的產品。只要能讓他們看到市場前景、需求和機會,就能吸引開發者繼續在區塊鏈領域發力。

在高校人才培養方面,Aptos非常重視。作爲Facebook工程師出身的團隊,深知高校是最大的人才庫。與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大學的區塊鏈協會有深入合作,在新加坡與SMU、國內與清華大學也有合作項目。

與教授合作設計區塊鏈課程,讓學生能夠直接學習Aptos技術,將Aptos作爲進入區塊鏈的第一課。公司的工程師大多擁有博士學位,他們經常在MIT、UC等高校進行宣講,吸引優秀開發者加入社區。

最近在香港舉辦的黑客松活動中,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區塊鏈協會的團隊展示了非常優秀的項目,期待他們未來的成長。

對於Web3未來發展的期待,Sherry個人和整個團隊的願景仍然聚焦在交易和支付領域。從Libra項目開始,就希望建立全球化的金融基礎設施,讓更多人能夠享受現代金融系統的便利。

特別期待看到創新的支付項目與穩定幣結合。例如,在Aptos上完全可以實現工資流支付(streaming payment)——每秒工作,每秒獲得報酬,這是傳統金融機構無法做到的。

將傳統支付軟件遷移到鏈上,再結合隱私保護功能,可以創造出令人興奮的新場景。這些創新應用才是真正能推動區塊鏈技術普及的關鍵。

關於團隊高層近期的變動,Sherry表示人員變動對許多團隊來說都很正常。對團隊而言,這實際上是一個重新審視過去計劃並做出調整的好機會。以前一直埋頭做事,這樣的變化反而讓團隊能夠團結起來,思考未來的布局方向。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The Memefathervip
· 07-12 14:19
aptos又要开始吹牛了
回復0
资深毛衣爱好者vip
· 07-12 14:17
活久见 aptos还能有这么多锁仓量
回復0
Layer2观察员vip
· 07-12 14:17
TVL数据需谨慎解读 底层瓶颈仍待突破
回復0
gas_fee_traumavip
· 07-12 14:02
跑赢大盘~不是问题!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