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比特幣的最新周期與其他部分不同?

比特幣的減半周期早已被視爲當供應按預定時間表砍莊時引發的爆炸性唱多催化劑,通常伴隨着興奮的漲價。然而這一次,一切似乎都不再按舊劇本進行。

取代每次減半後通常看到的狂熱,市場如今卻籠罩在更爲猶豫的情緒中,而非狂熱。這一點通過數據表現得尤爲明顯:收益正在縮小,波動性大幅下降,而比特幣的運作方式中,有些基本的東西正在默默發生變化。

不再對供應衝擊做出本能反應的比特幣,如今對宏觀經濟信號表現得更加敏感,特別是對通脹預期和各國央行的發言。

這正是比特幣的新時代:減半仍然具有意義,但市場的目光已經轉移,不再關注區塊獎勵,而是專注於聽取傑羅姆·鮑威爾新聞發布會上的每一句話。

比特幣減半後的最高價逐漸降低

每個減半周期都曾承諾帶來巨額利潤。第一個周期帶來了驚人的利潤:6400%。第二個減半周期,這個數字被砍莊了一半。第三個周期仍然令人矚目,但謙遜得多——大約1200%。而當前周期到目前爲止僅剛剛超過100%——即使比特幣達到了新的歷史最高點。

bitcoin來源:IntoTheBlock數字不會說謊:比特幣的減半後的漲價周期正在逐漸縮小。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背後的情況。目前的模型顯示,市場對來自減半的供應衝擊不再像之前的周期那樣表現出盲目的興奮。

這一變化反映了一個新的現實:當大型金融機構進入市場,宏觀因素變得主導時,比特幣正在擺脫一種狂野投機資產的形象,逐漸成爲一種更敏感於通貨膨脹、利率和全球流動性的成熟工具。

減半仍然重要。它仍然是收緊供應的推動力,並爲增長奠定基礎。但現在,它不再是舞臺上的主角。相反,比特幣越來越反映傳統金融市場的節奏:流動性周期、貨幣政策預期和聯準會的語言。

如果這聽起來像是比特幣正在逐漸被它曾希望取代的金融體系所吸收,那麼確實是這樣。減半後的利潤逐漸縮小,或許並不是衰弱的跡象,而是比特幣自身角色和本質深刻轉變的標志。

比特幣正在按照另一種節奏“跳舞”

在經歷了多個挖礦周期後,比特幣的真實節奏可能由…通脹預期來設定!

最近的數據表明,BTC的價格越來越反映出未來5年和10年的預期通貨膨脹率(BIR),這實際上是市場對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測。

這些比率是根據名義國債和抗通脹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計算得出的(,已成爲市場心理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衡量標準。

!)[bitcoin]https://img.gateio.im/social/moments-c057e65b897ac1579d29a5d31e157c01(來源:Alphractal當BIR漲時,這表明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更高,通常會導致投資者尋求替代法幣的資產。此時,比特幣作爲對抗通貨膨脹的屏障變得吸引人。過去,BTC的價格幾乎完全與宏觀經濟指標脫鉤。但自2020年以來,它的價格緊密地與通貨膨脹預期掛鉤,對傑羅姆·鮑威爾的語氣反應更多,而不是對減半算力的反應。

這種聯系表明,比特幣正逐漸成爲一種成熟的資產,越來越深入地參與更廣泛的經濟調整。總之,比特幣正在成熟,且它對BIR的敏感性證明它不再免疫於中央銀行的舉動。

比特幣正在進化,這就是它重要的原因

比特幣被創造出來作爲對傳統金融系統失敗和失控通脹威脅的一個防線。但到2025年,它的表現卻展示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比特幣越來越敏感於它曾希望逃離的那些力量:聯準會的政策、流動性周期和實際利率,而不是單純充當抵御通貨膨脹的屏障。

然而,這並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矛盾。當金融機構的接受度激增,敏感於宏觀經濟的資金流入時,比特幣的價格行動現在反映了政策變化——而不僅僅是挖礦機制或CPI指標。

提高利率導致資金流動幹涸,但非緊縮政策又點燃了這股流動。一切變得更加反應性,交織得更加緊密。

然而,這一演變提出了復雜的問題:如果比特幣的價值隨同控制股市的宏觀因素波動,它還可以被視爲“數字黃金”嗎?還是說它現在已經成爲一個吸引流動性的地方——在低利率時期吸收過剩資金的資產,然後在實際利率上升時撤退?

比特幣的核心沒有改變。但它交易的市場和定價方式卻發生了變化。比特幣仍然可能是一個風險對沖工具,但現在它是一個始終傾聽聯準會每一句話的工具。

而這正是成長的代價。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參考,並不是投資建議。投資者在作出決策前應仔細研究。我們對您的投資決策不承擔責任*

丁丁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