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企業財務策略新趨勢:以太坊繼比特幣後走入公司資產負債表
不僅僅是比特幣(BTC),越來越多企業正在將以太坊(ETH)納入其財務報表,希望通過持有ETH獲得去中心化金融與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長期價值。包括BitMine、SharpLink等企業紛紛加倉,部分公司甚至清倉比特幣轉而持有ETH,體現出對以太坊“技術底層資產”定位的信心。
美國主要CEX與BitMine持有數億美元ETH 美國主要加密交易平台母公司目前持有超過4.4億美元ETH。早在2021年,該CEX就在官方博客宣布,成爲首個將ETH等加密資產納入財務報表的上市公司,並表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企業持有加密資產”。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BMNR)是另一家以太坊重倉企業。該公司由Fundstrat的Tom Lee擔任董事長,近期宣布其ETH持倉已超10億美元,約爲30萬枚。BitMine已在6月5日上市,明確將自己定位爲“以太坊純投資標的”,視ETH爲金融服務和區塊鏈融合的核心基礎設施。
中小型公司領銜,資本市場積極響應 除了BitMine,SharpLink Gaming(SBET)、BTCS(BTCS)和Bit Digital(BTBT)等企業也採用了類似Strategy的策略——通過發行股票或募資方式購入以太坊。
例如BTBT本月初宣布已將其全部企業資金從比特幣轉換爲以太坊。CEO Sam Tabar表示:“我們相信以太坊有能力重寫整個金融系統。”自年初以來,該公司股價已漲17%。
受彼得·蒂爾基金入股影響,BitMine股價在上周一度單日飆升25%。SharpLink和BTCS的股價在過去一個月也漲近200%。
以太坊的“殺手級應用”:代幣化與DeFi基礎設施 以太坊目前主導了超過51%的區塊鏈市場份額,因其可實現無需銀行的直接交易、智能合約部署以及通證創建,被認爲是DeFi和Web3的基礎設施。
加密市場平台NoOnes的CEO Ray Youssef指出,“以太坊允許任何項目、公司或個人創建通證並激勵社區,這就是它的殺手級應用。”他甚至表示,“它的實用性可能比比特幣還強。”
法規推動:GENIUS法案提振ETH生態信心 川普總統近期簽署的GENIUS法案成爲推動以太坊漲的催化劑,該法案將對以美元和短期美債作爲抵押的穩定幣進行監管。發行USDC穩定幣的Circle公司,自6月5日IPO以來股價已暴漲600%。
以太坊作爲USDC等主流穩定幣的底層網路,也因此受益匪淺。Bernstein分析師Gautam Chhugani表示:“任何使用穩定幣技術的公司,都需要爲以太坊網路支付手續費。”
戰略分歧:Saylor稱Strategy堅持比特幣優先 盡管如此,並非所有公司都將以太坊視作戰略資產。被稱爲“比特幣最大信仰者”的Strategy執行董事長Michael Saylor重申其立場:“我們是150%的比特幣派,我們只做比特幣,比特幣之外只有更多的比特幣。”
Fundstrat數字資產策略主管Sean Farrell則補充指出,企業投資以太坊並不意味着ETH正在取代BTC,而是一種“側向擴展的策略”,意圖捕捉鏈上真實資產通證化的趨勢。
結語 企業財務戰略正逐步多元化,從單一比特幣擴展到以太坊等高實用性區塊鏈資產。雖然ETH尚未替代BTC在公司投資組合中的核心地位,但其在穩定幣、DeFi與通證化等領域的應用,正在使其成爲企業加密資產配置的新選項。加密用戶應密切關注機構資金的流向,洞察下一個資產偏好的風向標。